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2,(8):39-40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在这种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活动表现为人民法院、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的各种诉讼行为,它会引起诉讼上法律后果的发生;诉讼法律关系表现为人民法院与各诉讼参与人之间在民事诉讼中形成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诉讼活动如何进行、诉讼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如何,都取决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由若干个诉讼阶段组成。我  相似文献   

2.
新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后.湖北省检察院相关领导对新民事诉讼法的理解和适用做了重要指示。本文提出的几个问题是检察院在实施新民事诉讼法(下简称新民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操作中如何把握,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杨绍华  易赛键 《求是》2013,(2):45-47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件大事,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人民群众民事权益和社会公  相似文献   

4.
何鹏 《党建文汇》2007,(7):36-36
6月24日在京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八次会议首次对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修正案草案主要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申诉难”和“执行难”问题,对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作出修改。  相似文献   

5.
民事行政检察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部分,是检察权在民事行政法律监督方面的具体体现。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民事行政工作不断发展,在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民事检察工作起步  相似文献   

6.
李康 《理论建设》2010,(4):76-77
<正>一、民事证据时限制度的引入《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第153条和第179条等的规定说明我国法律采取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当事人不仅可以在第一审中的法庭辩论终结前的任何阶段向法院提出新的证据,"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第125条);即使诉讼进入了第二审程序,当事人还可以向法院提供新的证据(第153条);甚至在判决生效  相似文献   

7.
<正>一、民事检察和解概述(一)民事检察和解的概念民事检察和解,即是检察机关在办理当事人申请民事法律监督案件过程中,为达到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目的,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一种办案形式。(二)民事检察和解的社会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矛盾纠纷类型多元化、原因复杂化等特点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8.
慕平 《前线》2013,(10):31-3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人民法院来讲,就是要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司法保障。当前,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人民法院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2017年7月1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类型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当前环境破坏严重、环境侵权频发、司法救济不力的情形下,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回应了新的历史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也不能置之度外。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整个检察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不断提高检察机关的办公、办案效率,检察信息化应用尤为重要,将信息化应用于办公、办案和应对突发案件快速处理等方面,必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实现办公办案效率的提高和迅速处理突发应急案件。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检察机关办公、办案效率。  相似文献   

11.
刘文波 《奋斗》2002,(5):19-2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思想风格,显示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非凡的政治勇气和魄力,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的动员令、宣言书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从历史的高度,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七一”讲话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三个代表”的要求,做“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