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书海导航     
《学习月刊》2013,(5):56-56
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 作者:吴敬琏马国川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2年12月定价:30.00元同绕着中国的下一步方向,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坚持强化政府,强化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另一种坚持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改革,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本书对争论涉及的有关问题做出了回应,全面反映了吴敬琏先生对中国改革的最新思考。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8,(2):53-54
潘圆、魏和平在2008年1月14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报道:作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理论的推动者,经济学家吴敬琏、厉以宁因在市场经济改革、股份制改革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而被冠以“吴市场”“厉股份”的称号。但学术上的分歧,曾使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很少见到他们在同一个公共场合出现,因此他们在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的这场对话,在经济学界具有“解放思想、学术独立”的标志性意义。改革开放30年以来哪三项改革是最成功的?吴敬琏给出的答案是:第一,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有计划商品经济是我们改革的目标。第二,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由此进行了全面改革。第三,1997年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厉以宁给出的答案分别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民营经济的兴起。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云提出三主三补论,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取向的渐进改革提供了思想先导。在改革开放起步时期,陈云提出主辅论和鸟笼比喻,着眼于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搞活经济,为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新的改革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全面改革时期,陈云提出搞好宏观控制与搞活微观的统一论,对稳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铺垫作用。陈云的改革构想,是与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相互贯通的。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雒,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这是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坚定推进以市场为取向改革的深刻认识,体现出我们党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党员干部之友》2014,(7):63-63
正《直面大转型时代:吴敬琏谈全面深化改革》吴敬琏著三联书店这本书的内容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入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难点与进程,是吴敬琏对经济改革的重要论述著作。这本书是他近年来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等重大问题的相关文集,共分五辑,收入文章50篇。全书内容系统明晰,深入探讨深化改革的各个议题,综述重启改革的历史意义及重大影响,同时为转型时代的改革步骤提供理论参考。这些文章不仅记录了作者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与建言,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6.
书评     
正《直面大转型时代——吴敬琏谈全面深化改革》本书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入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难点与进程,是吴敬琏对经济改革的重要论述著作。全书共分五辑,分别为"让历史照亮未来的道路""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呼吁重启改革""如何重启改革""知识分子的责任、追求与情怀",共收文章50篇。这些文章不仅记录了作者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与建言,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曲折  相似文献   

7.
曾培炎 《求是》2012,(11):10-14
今年是我们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回顾总结实行市场取向改革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改革理论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阶段的改革理论,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形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升。其基本内容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十七大《报告》和胡锦涛总书记“12·18”《讲话》三篇重要文献中,前后衔接,相互贯通,连成了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经济改革理论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9.
曹晔 《求贤》2014,(9):12-13
一、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历史沿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1993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制定各种职业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院左派"学者奥尔曼关于市场是绞肉机、反对市场取向社会主义改革的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改良和完善,市场机制,使其经济与科技等方面有新的很大发展;现实社会主义不顾实际情况,固守传统模式,经济陷入严重困境;20世纪最后1/4世纪中,同实行市场取向改革,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和经济运行方式,也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则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使众多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在这一改革进程中,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适应市场有许多工作要做,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不断开发和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11,(10):60-60
李义平在8月17日的《中国经济时报》上接受专访.在谈到如何看待宏观调控的作用时,李义平说,按照规范的市场经济理论,“看不见的手”——市场的调节是第一位的,宏观调控是第二位的。宏观调控更需要制度基础,制度比人为操作的技术的作用更伟大,技术操作不能代替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谨防改革走样经济学家吴敬涟一直参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并参与了许多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最近,《了望》杂志刊登访问记,吴敬琏对当前的改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吴敬琏说:中国的改革在许多重要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尤其是逐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支部生活》2008,(6):63-63
《小康》杂志近期刊登了对经济学家吴敬琏的专访。吴敬琏指出,阻碍和反对改革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某些在转型期中凭借特权受益的既得利益者的干扰;另一方面是一些改革开放前旧体制和旧路线的维护者利用这种情势“忽悠”大众,把他们引向反对改革开放的方向:中国改革有双重体制并存、“权力搅买卖”的寻租条件广泛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1,(4):55-55
周天勇在2月14日的《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上撰文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上对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议论很多。有人认为:实行个体私营与市场经济,必然会造成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并且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进而把邓小平同志设计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视为总根源,因此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需要重新回到计划经济体制上。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为我们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而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及其实现形式等问题,对于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实践的唯一正确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传统计划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困扰,我们党一直在孜孜探索,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在坚持公有制的同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迅速发…  相似文献   

17.
营造市场化环境 实现“绿色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环境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其中许多目标、任务要求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密切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说,“十五”计划是一个“绿色”计划。同时,“十五”计划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计划,突出了体制创新的重要作用。《纲要》指出,“十五”期间,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因此,创建环境保护市场化体系、营造市场化环境,是实现“十五”环保目标的前提条件。 …  相似文献   

18.
《红岩春秋》2014,(7):77-78
本书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入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难点与进程。是吴敬琏对经济改革的重要论述著作。全书共分五辑,分别为“让历史照亮未来的道路”“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呼吁重启改革”“如何重启改革”“知识分子的责任、追求与情怀”,  相似文献   

19.
刘兴东 《奋斗》2011,(6):8-9
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三公”领域改革,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三公”领域市场运行机制,应建立健全“五个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开始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的改革.通过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各类农产品市场等措施,农产品综合商品率已有很大提高.伴随农业二三产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已占据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