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7中国经济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面对房价、股价、物价、油价的上涨,人民币的升值、实体经济的重重困难,很多人看不清楚、想不明白,不知道中国经济的未来将走向何方。《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是叶檀关于当前中国经济观察与分析、未来经济预测与前瞻的倾力之作。它  相似文献   

2.
2007年四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需求协调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经济与和谐社会协调发展。但四川也存在市场物价上涨过快、节能降耗难度较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部分生产要素对企业发展的约束增强、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等问题。本文对四川与全国在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居民消费价格、居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针对全省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财政经济政策及其选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60年,投资一直是拉功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二驾马车中处于“辕马”的地位。存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仍将处于“辕马”的主要地位。主要原因是:一是中国经济发展一直都是在“三驾马车”不平衡中高速前进;二是我国、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空白领域多,投资有市场;三是我国未来出口不可能维持以往的高速增长;四是我国的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辕马”有待时日:五是我国财政金融能够担当宏观调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特别是对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不能轻易动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匹“辕马”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马静 《前线》2023,(3):53-54
<正>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国际市场纷纷看好中国经济,一些知名国际投资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测。然而,在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回暖的大趋势下,唱衰中国经济复苏前景的声音却时有出现。有的无视中国经济的积极变化和巨大潜力,有的片面夸大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困难挑战,有的直接声称中国经济“在未来两三年间将会面临严重问题”。这些错误论调脱离实际,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需要深入进行辨析批驳。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日前举行的“2010中国经济论坛:面临转折的中国经济”上,多位专家、学者把脉中国经济,普遍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等均指出,中国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趋势。樊纲表示,尽管11月份中国CPI涨幅较大,但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恶性通胀和全面过热的趋势。不过,控制流动性过剩依然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剧锦文 《前线》2011,(6):38-39
世界经济刚刚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但未来的发展仍然变化莫测。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走势如何,就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经济增长、物价和通货膨胀、投资、消费、就业、对外贸易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七个方面,把握我国宏观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际研究中国和东盟目前经济合作中还具有巨大潜力的直接投资问题,对驱动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市场因素、生产成本因素、政策因素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为中国加强与东盟的投资合作提供理论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文分析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形成及其原因,指出了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包括在美投资资产价值、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实体经济的影响,并概括提出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在增强经济活力和挖掘市场潜力中开拓发展空间。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中提升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认为,未来5到15年中国经济将面临五大突出矛盾。一、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剧。人均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最丰富的煤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环境质量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未来十多年不可能根本改变;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还将加大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以目前的消耗水平,经济增长是难以为继的。二、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体制性根源日益凸现。投资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还没有明确地把政府职能界定清楚。财政税收体制不大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经济已进入周期性增长的缓慢阶段。高油价、持续存在的全球不平衡和高收入国家公共债务的增加是影响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的因素。但由于中国在未来10年内经济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因此,世界经济的增长不会出现持续减速的趋势。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将面临包括进一步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建立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以及成功地发展服务业等几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于2001年11月签署加入WTO的协议,年底入世后,我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应对这种冲击,需要仔细研究。一、加入WTO与外部冲击加入WTO后,面对外来竞争压力,做好适应性调整和准备,是取得长期发展和增长效应的关键。由于降低了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我国市场的门槛,在对外竞争能力不平衡、整体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这无疑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激烈的外部冲击。体制的冲击。国外投资者、贸易商和企业对我国投资和商业环境反映最差、最不满意的是不规范、要素流动不通畅以及非经济因素干预等,这些因素形成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对韩国来说,开拓和进入世界新兴大市场是21世纪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作为邻邦,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韩国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韩中两国也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韩国对于中国的晦飞制定自己的战略;继续扩大双方合作领域和渠道,利用中国的地域接近性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吸引中国企业赴韩投资,通过地区合作提升区域内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2):16-16
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预测,东亚地区2012年增长将达7.5%,低于2011年实际达到的8.3%,但2013年将回升至7.9%。报告称,东亚地区2012年的经济表现主要是受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出口疲弱和政府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努力是导致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减慢的主要原因。但在财政刺激和大型投资项目加快实施的推动下,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仍有望达到8.4%。  相似文献   

14.
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纲 《理论导报》2008,(2):23-24
我们研究所最近正在完成一项研究,就是对过去30年的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各种要素、因素进行分析,经济学上用计量的方法来研究究竟哪些因素对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作出贡献.做这个研究也是为了进一步分析哪些因素在今后还存在不存在,它的贡献还会不会持续,哪些贡献可能会少一点,哪些贡献多一点.当然未来还有未来的新的因素.当然过去的因素还会继续存在.希望用定量的方法来论证,中国经济是不是还能不能继续增长,当然预测是有风险的事情,但是我们尽量想提供分析的基础,如果这些因素还继续存在的话,那么中国未来的增长还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分析与度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广奇 《求实》2000,(10):35-37
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是不断市场化的过程,市场化改革实际上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制度变迁过程。经过20余年的改革历程,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已达到令人欣慰的水平,成就是巨大的,但市场发育不均衡,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目标模式还有不少距离。本文在揭示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实质基础上,对市场化程度作了计量分析,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年来我国通货紧缩、内需不足、市场低迷的情况,中央把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内需对推动经济稳健增长起决定性作用,投资需求是实现经济稳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消费需求是实现经济稳健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扩大内需应坚持投资与消费的“双拉动”。  相似文献   

17.
周道坤 《探索》2000,(5):72-74
投资适度增长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有序运行和快速增长。近年中国经济能不能保持较快增长,取决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民间投资能不能被新一轮政府投资所带动。中国目前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就是民产投资意愿不足。因此,必须进行投资体制改革,在市场准入原则、金融全制、政府投资刺激等方面进行创新,进而启动民间投资。  相似文献   

18.
蒲艳萍 《探索》2004,(5):75-78
本文通过对财政、货币、投资等外生性宏观调控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其周期影响的定性与计量分析,指出中国政策变动与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改革后,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在增强,外生性在减弱;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机能增强,外在冲击机能在下降;投资自身受经济系统内部联系的制约作用逐渐增强。提出了通过增强经济系统内部化解和抵御冲击的能力、建立冲击预警机制和健全危机管理体系等应对外生冲击,确保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侧重于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基础。然而,从国际投资者的角度考察产品生命周期,则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投资提供新的视角。对于我国的对外投资问题,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存在,因而在一个产品成长的不同阶段,国际投资的流向是不同的。国内企业将研发部门延伸到国际市场上,而投资生产则不仅在发达地区,同时可以在国内广阔市场投资以酝酿未来更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20.
奥运会过去了,下半年中国经济何去何从,众说纷纭:是短期调整,或是下行拐点,还是振荡向前?媒体在争论,学界在探讨。9月2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作为主讲嘉宾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特别节目《经济热点面对面》,畅谈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再次以一个“爱说实话”的学者身份,分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预测了下半年中国经济的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