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芝加哥学派建立同心圆模型开始,学者们不断尝试建立多种城市生态模型,并诉诸经验研究以求证实。他们的努力最终证明,在具体层次上建立城市生态一般模型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充分研究具体城市生态模式的基础上,经过抽象综合,才能建立城市生态的一般模型。因此研究中国的城市形成和发展变化过程是建立城市生态一般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会学的形成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城市生产方式的变更,导致城市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一方面。城市集聚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城市生活日趋现代化;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城市病,例如失业增加、住宅紧张、疾病流行、犯罪率上升等。这两方面情况交替出现,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一批社会学者把研究目光投向城市。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试图认识城市的本质,把握城市发展的规律,解决城市萌生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城市社会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在韦伯看来,中世纪西方城市是现代公民身份形成的基础,而中国根深蒂固的宗族屏障、巫术性的祖先崇拜和军事防御上的依附性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阻碍了孕育公民身份之摇篮的自主且自治的城市联合体的出现。韦伯的城市社会学对古代中国公民身份缺失根本原因的揭示与阐释是相当独到和深刻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与此同时也自始至终都透露着浓厚的东方主义和统一体观念。随着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韦伯对古代中国公民身份缺失的城市社会学解读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城市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国际化城市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一个城市是一个国家的缩影,城市国际化发展的程度反映着这个城市所在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相互依赖日益紧密、全球社会信息化日趋高端的情况下,世界市场与国际社会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城市的发展所承担的城市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或文化的某个方面的对外开放,不是追逐某些国际化指标是否齐全,而是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出发,与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挂钩,追求具有国际化品质的城市发展。关注城市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建设具有国际化品质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国际化战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特点及动力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 ,剖析了我国城市郊区化的特点 ,即基础差、双向性和步伐快 ;阐述了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动力机制———“四动”理论 ,并特别指出了在中国城市郊区化发展的过程中 ,国家政策和制度改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良 《北京党史》2013,(4):25-2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针对城镇化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斯蒂格利茨曾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将与新技术革命成为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而随着城市人口的聚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都要在城市用地上得到落实,面对我国人多地少、城市发展粗放、土地浪费严重的情况。研究城市土地制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很有意义。本文分四个阶段梳理了我国城市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探讨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要:在城市治理的发展过程中,其治理结构、治理的重点、治理目标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学者在研究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城市治理模式.这些模式在行为主体、目标、手段等方面都各有特点,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然而这些模式很难照搬到中国的实践中.中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变迁有着特殊的轨迹,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来看可以清晰地把握从城市管制模式到城市经营模式,再到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8.
经营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关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的理论和实践模式。经营城市是城市中国有资源商品化、资本化的过程,是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和运作方式市场化的过程,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领域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定位即城市性质的定位,是现代城市发展战略的总纲,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和灵魂。1949年新中国定都北京后,在65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北京共有七次正式的城市总体规划,北京的城市定位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和变化。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城市布局和定位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其城市总体布局遵循"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原则。祖庙、社稷、外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城市所涉及的现象不尽相同,但在表现为一种新的文化情境上,则是相互关联、共同或相似的。中西城市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城市发展道路、市民本质、城市主权、城市管理模式、城市布局和生活方式上。中国城市的发展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特点,借鉴世界城市化的规律,保持和发展中国城市文化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1.
潘泽泉  岳敏 《学习论坛》2009,25(10):69-72
城市贫困是制约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贫困过程既是一个市场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政治性建构的过程,现代化的话语实践与发展悖论、差异性、非均衡性的城市发展逻辑,带来了城市贫困的社会建构和再生产.寻求新型的扶贫制度,实现从道义性扶贫到制度性扶贫,实现非正规就业的合法性转变,实现从基本救助到多元化的综合救助、消极救助到积极救助,以社区作为基本的扶贫单位等是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基于马克思城市发展思想,传承和借鉴中西方优秀城市文明智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探索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方向和道路,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城市发展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城市发展重要论述逻辑体系由“以人民为中心”一个内核和生态、文化、协调、创新四个维度构成,彰显了重要的理论特质,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城市发展思想,而且拓展了实践空间,将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一直是社会学关注的主题之一。现代城市的发展是与现代性、资本主义和人类的理性化交织在一起。这一点,无论在社会学三圣抑或是后来的社会学家的陈述中都毫无争议。然而,城市社会学一词却富有争议性。著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更新的现状、特征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更新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改革开放后,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的调节机制,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各地展开,并在21世纪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城市更新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城市更新中又存在诸多问题,引发了大量社会矛盾。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城市更新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城市更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促进我国城市更新系统、科学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城市发展的瓶颈。为了城市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然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孙光英 《红旗文稿》2013,(17):32-34
拉美是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据联合国人居署2012年8月发布的《拉美城市发展报告》,在这一地区,有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化水平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然而,拉美国家的城市发展不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却不能为其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病",并最终危害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拉美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许多情况相似,拉美国家"过度城市化"的教训值得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7.
周学政  曲莉 《前线》2015,(2):99-101
体育是人类的特殊社会活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是人类最为集聚的区域,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在城市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北京就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继而又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目前北京正在同张家口共同申办2022年冬奥会,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北京申办冬奥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升我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数字城市发展的主要绩效及制约瓶颈 ,并对如何发展数字城市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推进中国数字城市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赵雪  郑海岳 《理论建设》2020,36(2):103-108
近年来,"隐形贫困人口"一词成为网络流行语并受到部分城市青年群体的认同,该部分青年群体将其作为自己的身份标签以自嘲消费与收入之间巨大落差。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学者将其产生的原因归结为非理性消费,事实上,我们更应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城市隐形贫困人口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阶段性现象,其在动机、方式、心态方面均表现出双重属性,这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消费文化价值观缺陷,也反映我国社会优化整合功能不充分的消费困境。因此,解决城市隐形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需要积极倡导并践行绿色消费文化,实现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荣共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以下简称错艮告》)指出,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约有5000万人。这一数据是根据统计测算得出的。中国城市目前合理的贫困线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间。也就是说,这5000万人中,每人每年平均只有约7500—8500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