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面临新需求、新技术激发新产业模式的重大机遇,拥有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生物资源、民族医药、药品品种等多重优势的贵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正当其时。"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作为全国四大中药产区之一的贵州,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中药材资源极其丰富,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经过多年发展,医药产业成为贵州省"五张名片"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在此基础上,贵州着力推动医药产业升级,加快培育以大健康为目的的医药养生产业成为贵州  相似文献   

2.
2013年,全省科技工作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环境营造、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近日,由省科技厅会同贵州省科协、贵州日报、当代贵州、贵州广播电视台、金黔在线、贵阳日报、科技日报社贵州记者站评选的“2013年贵州十大科技事件”揭晓。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以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常态,表现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点。在新常态下,贵州省工业发展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影响,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上游产业贡献乏力、新兴工业产业发展缓慢、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渐显露。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策,笔者认为,就是要以科技创新、开放带动来助推贵州省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贵州工业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4.
转型发展要求整个社会和经济向着稳定的、和谐的、生态的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变。转型发展是最终结果,创新驱动是中间过程,科技支撑则是通过对中间过程的引导而达到最终结果的必要前提。实现科技支撑对创新引领效果的政策导向,需要借鉴国际转型经验,选择比较优势的战略产业中关键技术领域,通过制度创新,引导产业集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创新对转型发展的驱动。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3,(7):28-29
"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驱动。2012年,贵州省科技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突破和进展,凸显了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日前,经过科研机构和媒体评选,遴选出"贵州省2012年度十大科技事件"。1.《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出台2012年12月,贵州省出台《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决定》提出,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启动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2018年12月18日,贵州省正式启动《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双千工程",大力实施"十百千万计划",集中力量推动千亿元级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10月,贵州省工业发展大会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支撑。"贵州工业强省战略出台之时,中国正掀起一波"去工业化"浪潮。2006—2010年,在"一哄而上"的产业升级中,全国超过一半的省份工业增加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底,贵州省审时度势、创新举措,出台《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通过深入推进"双千工程",大力实施"十百千万计划",集中力量推动千亿级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打造以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为基本特征的贵州现代工业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的提出,奠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特别是以"大云物移智"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科技革命方兴未艾。贵州省亟待以大数据为引领,深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大数据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步伐,促进工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以大数据引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提升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帮助农产品搭上电子商务"高铁",促进"黔货出山、风行天下",把大机遇变成大红利,推进全省经济高  相似文献   

10.
合肥是合肥经济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在推进"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发展战略过程中,合肥找准城市定位,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服务业得到了优化发展,基本上形成相对完整的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综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合肥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以及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技术市场、创业孵化等方面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省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迫切需要快速培养和提升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提出要继续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省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深刻分析国内外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贵州省大健康产业涵盖面较广,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贵州省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8万亿元,初步形成贵州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2018年12月11日,贵州省印发《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深入推进"双千工程",大力实施"十百千万计划",集中力量推动千亿元级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方案》明确,到2020年,贵州省工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实行"揭榜挂帅"发布技术榜单以来,引进智力资源和前沿技术,借助全国力量解决贵州难题。在煤炭工业领域,贵州省科技厅会同省能源局,先后发布了3批8个技术榜单和"煤矿井下5G技术应用示范"重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指南,悬榜招才攻克长期以来制约贵州煤炭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5,(4)
<正>科左中旗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2014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15%近年来,科左中旗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按照"开放转型,富民强旗"总体部署,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推动了全旗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培育优势产业助力转型升级转型发展需要增量调整、投资拉动和科技提升"三管齐下"。科左中旗把招商引资和产业承接作为"头号工程"和"一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再工业化"旨在通过重振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这将对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特殊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的重要支柱,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将成为"新常态"的根基。笔者通过深入探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与政策,并分析其影响,以期更好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寻求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再工业化"旨在通过重振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这将对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特殊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的重要支柱,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将成为"新常态"的根基。文章深入探讨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与政策,并分析其影响,以期更好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寻求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中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互联网+"中国制造是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然选择,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的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理论导报》2012,(11):68
2012年2月,按照省煤炭集团的整体战略部署,江西中煤科技集团在萍乡这块红土地上应运而生。一方面承接了安源股份置换出的客车、玻璃等产业,另一方面重组了煤炭集团旗下的焦化、民爆、管道等产业,承担起了煤炭集团"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做强做大煤炭深加工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任务。江西中煤科技集团以"发展的抓手在项目,发展的方式在裂变"为理念,确立"一年打基础、两年大突破、三年超百亿"为目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项目合作,拉开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互联网+"正加速向各产业全面渗透,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空间和无限潜能。在此背景下,兵团服务业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和先进模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发挥对整体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支撑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进而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兵团服务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兵团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及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六盘水市把清爽的空气、凉爽的天气"两口气"转化为发展优势,紧扣贵州省三大发展战略,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城市发展,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7月以来,全国多地气温突破历史峰值,避暑消夏成为热门话题。酷夏时节,位于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平均气温保持在19.7℃,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纳凉客"。"三池三湖六盘水,千岩万壑一凉都"。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气候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六盘水凭借凉爽的天气、清爽的空气,吸引越来越多外地游客前来避暑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