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全球一体化的冲击、外来思想的不断渗透以及国家主权和领土主权遭受威胁的背景下,研究国家意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从更深层次拓展和深化国家意识的研究是提升国民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国内关于国家意识研究文献的回顾,能对我国国家意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3.
不久前在《石家庄日报》上读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车俊关于“强化省会意识”的讲话精神,和平山县委书记王俊英作为学习体会发表的文章:《强化省会窗口意识,光大省会窗口形象》(6月12日三版),我觉得“省会意识”“窗口意识”,点出了一个大而现实的问题:既然河北省委提出的“三年大变样”广得人心,那么,理所当然,就需要全省各地广大城市、乡村统统行动起来,统统来努力“变样”。  相似文献   

4.
陈之昌 《前线》2013,(11):49-49,51
1945年,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在讲团结问题时,毛主席有一句非常形象生动的话,他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今年5月,人民网上有一篇评论文章,叫《转作风,领导干部要有“看齐”意识》。这篇文章所说的“看齐”意识是指中央政治局制定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后,中央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各级领导干也应该向中央看齐,  相似文献   

5.
陈家兴 《学习导报》2010,(22):22-22
10月14日,在700米地下生存69天的33名智利矿工全部重见天日。世界关注的焦点投向南半球最南端的智利,瞩目那些命悬一线的矿工重获新生。而回溯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超级营救”,此前“一直被世界忽视”的智利未曾离开过世界的视线,更有媒体把此次矿工获救称为智利的“国家重生”。  相似文献   

6.
论“四个意识”中的法治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个意识"并非纯粹的政治范畴,还是蕴含着丰富法治思想的法律范畴,它融合了现代法治理念,与法治建设高度契合。"四个意识"既是"四个全面"的继续深化发展,又是"两学一做"的思想前提,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法治精髓。"四个意识"彰显诸多法治理念:政治意识是法治立场,大局意识是法治原则,核心意识是法治精髓,看齐意识是法治方向,最终形成整体法治理念,共同促进我国法治化建设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葛大伟 《发展论坛》2003,(5):20-20,25
文化意识是人的一种主体意识,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价值和命运、生存和发展的自觉关注。文化这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可以作出多种不同的界定。实践是人改造环境和自我改变的统一,社会发展与人本身发展的统一,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与以外在客体为中介构筑和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统一。就实践的归宿和终极目的而言,环境的改造只是条件和手段,它服务于作为主体的自我形成、自我批评、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正因为实践的创造功能内在地包含着人作为主体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实践才具有了文化的意义,人们才能够把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化活动积…  相似文献   

8.
彭亮 《学习导报》2011,(20):58-59
雷宜锌,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省雕塑院院长、湖南省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省委书记周强曾称赞其“体现了湖南人创新意识”。2006年,雷宜锌被选为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马丁·路德·金巨型石雕像的作者,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独具特色的山东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山东文化资源众多、底蕴丰厚,包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等,为山东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我们要进一步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壮大文化自身实力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明确一个目标、处理两大关系、推进三个计划、实施四大战略、整合五项资源、提升六大品牌,下力气做好山东文化走出去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主要是自我塑造的过程,而不是说别人需要你是什么样,就能是什么样。中国不是世界政府,它不需要对全世界人民负责,而只需要对自己的老百姓负责。  相似文献   

11.
在以寻求发展空间为目标的探索中,《喀什日报》把经济专刊作为报纸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突破口,经济专刊既发挥了媒体的桥梁和服务作用,又创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新闻与经营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天,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春天。“非典”袭击中国,给中国社会造成许多恐慌,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除了民众的心理受到考验以外,我们的政府管理也经历了严峻考验,一些地方、部门的领导人因为抗“非典”不力而丢了乌纱帽。从“非典”来临,到逐步得到控制,我们虽然一同经历了危难,却也一起见证着中国的进步,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党和政府逐步在用法治的手段解决政府管理危机的问题。与此同时,在抗“非典”过程中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加强。笔者试就“非典”让法治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略抒管见。按常理推测,国家处于…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8,(12):7-7
各级各类党校在大规模培训领导干部、大幅度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我们一定要把党校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去部署、去推进,增强办好党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扎扎实实推动党校工作和党校事业有新的发展和进步。为此,各级党校要牢固树立“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4.
按照哲学的思辨本性及其与现实的联系,在哲学教学中理应突出"问题"意识并将其贯穿在哲学教学的始终,体现在授课内容、课堂讨论以及考试方法改革等各个方面。突出与强化"问题"意识可促使教师把科研成果引进课堂,实现由单纯授课性教学向研究性教学的转变,并促使学生由应试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变,从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少武 《世纪桥》2011,(11):96-9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当代大学生一门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旨在提高大学生对近现代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明确自身的历史方位与历史使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大学生历史文化意识的培养:一是在讲解历史事件过程中,渗透历史思维,让大学生明了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二是在评价历史人物过程中,分析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思想的生成和行为的抉择,做到知人论世、论世知人,培养大学生科学判断历史文化发展潮流的意识;三是通过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总体上的理解和阐释,培养大学生正确把握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9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为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宝藏。若没有深邃的"问题意识",就不会有学科创新。中共党史研究的大发展大繁荣是由"问题"推动的,是在"问题"导向下实现的。德国学者希尔伯特曾说:"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过程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现代品格,而如果没有具有现代品格的市民,如何去体现具有现代精神的城市文化?因此,市民的现代意识的提升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头戏。关于中国的"首都意识"的研究已有一些文章,但这样的研究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中国梦"的文化意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全球崛起。然而,经济崛起的同时,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还有待提升。中国主流媒体的国内传播力较强,但国际传播力较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国梦",不仅应体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还应体现文化自信。中国需要积极进行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的积累和创新,通过经济崛起与文化创新共同提升中国新世纪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19.
潘鲁生 《共产党人》2010,(23):44-46
日前,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文化建设和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发表讲话,提出"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不断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强调"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看到,文化发展已经上升到"关系中国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