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面对学习型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学习型城市是促进杭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前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又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精神、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需要从战略角度,加强对杭州学习型城市的研究,着力从体制、制度层面提出杭州构建学习型城市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目标。而“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扎实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一、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城市管理的新理念,对于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  相似文献   

3.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学习型城市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任务。本文把文化发展问题放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大视野背景下,着力探讨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永恒 《实事求是》2002,1(6):33-35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政治文明的核心按照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社会存在来看 ,有社会经济、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 ;从理论层面上讲 ,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是基础 ,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 ,而政治文明则是二者的桥梁、保障和目标。政治文明包括政治制度文明、政治思想文明和政治文化文明 ,其核心和精髓应当是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文明。在政治文明的主体地位上 ,社会主义第一次使民主真正意义上成为国体…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要求,其特色优势体现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和先进观念引领政治文明发展;以坚持和巩固人民民主主体地位推动政治文明发展;以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保障政治文明发展;以政治建设和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相互协调促进政治文明发展;以国内发展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推进政治文明发展;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实现有序政治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快城市文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动城市化进程 ,必须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发展。本文从培育市民文化意识、突出文化特色、改善文化环境、发展文化产业、创建学习型城市、推动文化创新等层面研究和探讨了发展城市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应关注城市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城市弱势群体规模庞大,其文化需求须引起充分重视。关注城市弱势群体文化需求,是弱势群体自立、自强的需要,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和经济腾飞的需要,是加快城市化步伐和促进文化交流的需要,是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和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常宗耀  程志伟 《求实》2004,4(4):77-80
从唯物史观的三维视角认识先进文化的战略地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从精神动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看 ,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 ,是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可靠保证。从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全面进步的视角来看 ,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明全面发展与进步的重要目标与重要条件。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看 ,先进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与培养“四有”公民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建林 《探索》2003,(1):118-122
创建学习型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进行战略转型的战略性问题。本文通过对重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环境因素分析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理论分析 ;重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分析 ,提出了重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新贡献,也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要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经济、政治、文化形态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提出以后 ,在全国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尤其是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 ,并从不同角度加以详尽、系统地论述 ,成果颇丰。本文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希望能对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一、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出的历史背景学者们普遍认为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绝非偶然 ,是与我们党在新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分不开的 ,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从国际上看 :1.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愈益凸现 ,政治多极化不可逆转 ,文化多元化方兴…  相似文献   

12.
江总书记关于政治文明的理论阐述 ,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理论的新突破 ,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思想兴奋点。笔者认为 ,建设政治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一、高度重视政治文明提出的历史背景 ,明确搞好政治文明才能维护社会稳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解放前曾经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解放后又经历过多次政治运动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 ,没有政治文明 ,就没有法治文明 ,更谈不上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有了政治文明 ,建设良好的政治大环境 ,各项事业就会发展前进 ,反之就要遭受失败和挫折 ,…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07,(11)
城市精神属于城市文化范畴,是一个城市从表面到内在显示出来的一种地域性的群体意识和价值体系。城市精神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驱动和助推作用,对城市政治文明建设具有调控和整合作用,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引领和提升作用,对市民精神形成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深入研究、培育和塑造长春市的城市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繁荣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的和重大现实意义1.建设学习型城市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题。一座城市要增强实力、加快发展步伐,不仅要加强建设和管理,也要注重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塑造。作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07,(6):46-47,50
城市精神属于城市文化范畴,是一个城市从表面到内在显示出来的一种地域性的群体意识和价值体系。城市精神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驱动和助推作用,对城市政治文明建设具有调控和整合作用,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引领和提升作用,对市民精神形成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深入研究、培育和塑造长春市的城市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繁荣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厉无畏 《前线》2013,(3):27-28,36
从战略意义上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从城市的发展实际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旧区改造、城市更新;资源开发、文化演绎;旗舰项目,综合运作,是三条重要的可行性路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特性还能有效促进产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历史和政治、经济、文化现实看,我国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明,执政文明建设的关键是解决我国民主与法制长期分离,民主与法制建设长期不到位的问题,要从党内民主、党的组织制度和组织机构创新两个方面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方面共同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主体结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5,(8)
<正>一、提升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认识高度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思想认识是前提和基础。呼和浩特市结合实际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精神,大张旗鼓地宣传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努力提高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应当看到,建设学习型城市,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只有更加重视和善于学习,才能始终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科学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势,吸收借鉴国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同时指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何谓政治文明 ?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具有怎样的关系 ?本文作了初步的探讨。1 .政治文明的内涵“文明”含义有二 :一曰文化 ;二曰人类社会的进步成果 ,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 ,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 ;在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 ,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社会精神生活的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