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使用吸尘器,既轻松又环保你可以先用立式吸尘器清除毛发较多、较集中的区域,再提起手持式吸尘器,把地板缝隙、房间角落等较难清理、难发现的区域也一网打尽。"丝袜扫把"科学清洁首先,我们找到家里的扫把,然后给扫把套上你穿过不要的丝袜。其实丝袜扫把的原理很简单,丝袜在摩擦时会产生静电,这样,毛发等轻而细小的垃圾就会很容易地吸附在丝袜上面了。  相似文献   

2.
彭德怀元帅曾说:"我们要像扫把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因为在他看来,"扫把虽然是小物件,躺在屋角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个家庭都离不了它"。当"扫把"还是"泥菩萨",反映出两种不同的角色认知和价值取向。领导和机关干部应透过这一选择,找准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共产党人的位置是实现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3.
南京军区某部党委在破除"见怪不怪"现象中帮助基层更新观念,提高按纲自建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扫把每个月要买10把?如今,扫把坏了用竹子扎一下,拖把坏了用铁丝拧一下,凳子坏了动手修一下,成为驻闽某部官兵的好习  相似文献   

4.
八十七团五连承包户朱恒金,瞄准市场,种植5亩高粱,利用冬闲时间扎起了扫把,仅此项收入3000元。 去年,颇有经济头脑的朱恒金在承包120亩土地里,下功夫、动脑筋,种植5亩辣椒、110亩油葵、5亩高粱,仅前二项收入创全连之最。但他不满足,他想,附近场社学校机关每年因缺少扫把  相似文献   

5.
一个48岁的泰国妇女不久前到曼谷老城区的寺庙朝拜,她高高兴兴进门去,垂头丧气走出来,打击她的不是菩萨,而是庙里参佛的和尚,她不痛快地跟在寺庙采访的记者大呼小叫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啊,不懂得尊重信仰了”。新时代的泰国和尚除了喜欢读经,还热衷上网。在电脑摄像头前面,他们举着香体露当话筒,拿着扫把当吉他,  相似文献   

6.
在“全民微博”的时代,人人都是“微博控”。一手拿着扫把清理垃圾,一手拿着手机“织围脖”,四川资阳市46岁的环卫工唐老八,不亦乐乎地过着他的“双面人生”。每天数条微博直播自己扫大街的情景,唐老八如今成了草根红人,目前他已写了2200多条微博,吸引了7000多名粉丝关注,其中还包括欧阳奋强等名人。  相似文献   

7.
最美的月亮     
张世普 《廉政瞭望》2009,(10):65-65
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 母亲的手术是八月十二那天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他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他的孩子刚满2岁,妻子下了岗,他是全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工作的母亲知道家里艰辛,很早以前就说过,如果患上癌症,  相似文献   

8.
大姐     
母亲最讨厌的人是大姐。 大姐长我20岁。她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有一样,就是倔犟。她爱和母亲唱对台戏,母亲让她往东,她偏往西,常常气得母亲抹眼泪。也许是基于这个缘故,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冬日,母亲便把20岁的大姐嫁了出去。  相似文献   

9.
母亲邵华     
低调做人 母亲是在“文革”期间参加工作的。那个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母亲的心情十分沉郁,再加上那时我父亲身体不好,我又年幼,还有我外婆也需要母亲的照顾,有时候我姨妈和姨妈的孩子也经常会到我们家里来,所以我们这个家就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里里外外,种种事情,母亲都要顾到、想到。那时候母亲每个月工资有限,她月月精打细算,以维持这个家的正常运转。但即便这样,母亲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的原因而在工作上有所松懈,而是更加认真细致,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早在我会呼吸以前就开始了。这一点是在我36岁生日那天清晨睁开眼睛计算年龄时突然想到的。从母亲受孕时起,我就已经开始样样向母亲索取。在那最混沌的十个月中,尽管母亲工作压力沉重,生活担子繁重,并没有妨碍她对我无私的赐予。更甚的是,八斤重的我降世那一刻,为了同母亲分体,断然破胎,截然开骨,在母亲剧烈加速的阵痛中,一路挣扎,夺门而出。  相似文献   

11.
背影     
母亲从老家来。从火车站接到母亲,穿过车站广场,向停车场走去。母亲年纪大了,走得慢,虽然他放慢了脚步,但母亲还是落在了后面。上了车。母亲心疼地对他说,“你的背怎么有点驼了?是不是趴在桌子上太久了?”他是做文字工作的,每天都要伏案头十几个小时。  相似文献   

12.
母亲开了一家杂货店,平时,兄弟俩帮着母亲做生意。可有一件小事兄弟俩不解.母亲除经营生活必需品外,还卖邮票和信封。邮票是不赚钱的,从邮局按票值进货,然后以同样的价格卖出,信封的利润也是相当微薄,卖出500个信封才抵得上一瓶胶水钱。许多顾客买了邮票和信封后,就在母亲的杂货店里粘贴好,母亲免费为他们提供胶水。这样一来,母亲在出售邮票和信封时不但赚不到钱,反而要赔钱。  相似文献   

13.
感念母亲     
母亲去世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痛失爱母的悲伤虽有所减弱,但对母亲的思念却从未间断,尤其是自己在承担“母亲”这一角色时,母亲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母亲的一言一行,总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3,(19):50-51
儿子在石家庄打工一年多不回家,中秋节快到了,母亲思子心切,从云南乘火车坐汽车奔波3000公里,来石家庄看儿子。儿子却因母亲来之前不事先打声招呼,自己还须请假,不能正常出工而迁怒于母亲,当场要求母亲立即返回云南老家,几句争吵之后,儿子竟然挥手打了母亲一个耳光。长啸点评:如此逆子,养之何用?  相似文献   

15.
怀念母亲     
一般人只有一个母亲,而我有两个:生母和养母。母亲怀上我时,和父亲去舅舅家。舅父舅母看着母亲的大肚子,想起两年前天折的女儿,不由大放悲声。母亲幼年丧母丧父,与舅舅相依为命,姐弟情深,不由跟着暗暗啜泣。父亲睹此情景,跟母亲商量后,对舅父舅母说:“你们不要担心老来无人奉养,你姐姐怀的这个,不管是男是女,都给你们。”  相似文献   

16.
刘峻杉 《学习导报》2011,(15):63-63
母亲钟太夫人于1944年2月25日病逝,时任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回忆我的母亲》。字里行间,以母亲不平凡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一员的母亲的纯朴、善良、智慧以及面对生活与命运挑战的不屈不挠。平实而深沉的笔调,寄托了朱德对母亲的无限怀念,及他那以尽忠于民族、人民、党的方式来报答母亲大恩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力量     
几年前,王东华推出他历时6年,精心打造的80万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他在母亲教育方面的十大发现,呼唤全社会重新认识母亲的价值。该书一经推出,无论是对图书市场还是社会思潮,都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狂飙,将数亿双目光都共同投向了母亲教育,从而历史性地将母亲教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力量     
几年前,王东华推出他历时6年,精心打造的80万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他在母亲教育方面的十大发现,呼唤全社会重新认识母亲的价值。该书一经推出,无论是对图书市场还是社会思潮,都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狂飙,将数亿双目光都共同投向了母亲教育,从而历史性地将母亲教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的父亲去世后,留下一笔价值不菲的遗产。按照法律规定,作为长子的恩格斯应该得到一笔遗产,但恩格斯的弟弟却蛮横地让他放弃继承权。这时,他们的母亲正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因兄弟间的财产纠纷而病情加重,恩格斯毅然决定放弃继承权。后来,母亲康复了,恩格斯才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每当说起恩格斯放弃财产的事,母亲就十分内疚,亲朋好友也纷纷为他惋惜,他却说:“我不能让母亲因家里的纠纷而悲伤,没有什么事比让我母亲安度晚年更重要。我以后还有机会有很多财产,但是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20.
父亲去得早,我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转眼间,母亲老了,我也长大了。为了照顾母亲,我就在附近的一个煤厂打工,轮到自己休假,就回家陪陪老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