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宗山 《湘潮》2016,(4):255-261
2015年6月26日,我再次上北京向将帅子女汇报塑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雕像的工作情况,萧克的儿子萧星华将军约我们开车接他去拜会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将军。在北京贺捷生带我们到慈禧太后亲题惠丰堂饭庄聚会,她说,这里是清朝慈禧太后用膳的地方,也是民国前总理熊希龄应试中举的地方,使我感受到祖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更使我感受到贺捷生待家乡亲人的深厚情谊。接着贺捷生要司机将任弼时的女儿任  相似文献   

2.
正我想,每一个有良知人的心里都燃烧着一束晨光,作家更是如此。那是一个下班后的黄昏,夕阳的光线落在面前已经关闭的电脑上,办公室很静,我却不想马上离开。因为,我的内心无法平静。无法平静的是一位80多岁的女将军作家短信上发来的三个字"辛苦了"。这三个字,是在我告知她的大作已决定在本刊发表后,她发来的回音。将军作家叫贺捷生。她的父辈是共和国开国元勋,在全党和全国以及全军  相似文献   

3.
林楚方 《廉政瞭望》2010,(22):33-33
溏心写了一段文字:“刚挂掉妈妈的电话,她说没事,就随便打打。而如果别人接了电话告诉她我死了。她会不会疯?有个20岁的女孩活生生突然死了,面对镜头,她的,父亲不敢哭不敢怒,且在悲痛之余居然还有余九忌惮所谓的‘关系’。难以想象‘权’在民间是个神马东西。凡人如我们,这样生存多少年后,会不会从哭着说要讨个说法的哥哥,变成一个说‘我是,是怕’的父亲呢?”  相似文献   

4.
"王书记,您的来信和学习资料我已经收到了,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放下。离开家乡这么长时间了,党组织仍然关心我,很让我感动。尤其是家中老母亲来电话跟我说,你们经常为她打扫卫生、过年过节还帮她包饺子,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我真不知道拿什么来感谢你们。请组织上放心,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给党组织  相似文献   

5.
去朋友家小坐,朋友聊起了一件烦心事。他的独生女欢欢这几天在闹别扭。上个星期,上初二的欢欢上学迟到了,班主任要她写检讨,可倔强的她偏偏不写。父母批评她,她气鼓鼓地说;“老师迟到过几次,连‘对不起’都没说一声,我才迟到了一次,怎么就让我写检讨?”在我印象中,欢欢其实是个很守纪律的孩子,上小学五年中,虽然家离学校很远,但她从未迟到过,还一直担任班干部。倘若事情真像她  相似文献   

6.
初到美国,看见女儿给朋友打电话,一聊就是二三十分钟,很看不惯,觉得她是在浪费电话费。可她却笑着对我说,美国的电话费便宜得很,你看我打了这么长时间,才花不到3美元,美国国内长途,每分钟只要9至10美分,市内电话,交了月费随便打,不限次数和时间。朋友之间,没有时间来往,只有靠电话沟通信息,交流友情。我年收入4.5万美元,花两三块美元打半小时长途,您说,这能算浪费吗?我问她美国电话费为什么这么便宜?她回答:竞争激烈,用户受益。她还说,你看看报纸上的电话广告就明白了。我随即打开一份中文的《世界日报》,上…  相似文献   

7.
一、作为革命家,胡华有信仰、信念、信心2001年12月16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召开的胡华同志诞辰80周年纪念会上,我听到军事科学院贺捷生将军(贺龙元帅的女儿)以她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这样赞扬胡华教授:"胡华同志首先是革命家,所以他才能  相似文献   

8.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报社工作,任务主要是接听读者来电。 这天,我接通了一个电话,是一个女读者打来的。在电话里,她絮絮叨叨地投诉她所在小区保安的冷酷无情。说有一天,她在商场买了很多东西。的士停在小区门口,她吃力地拎着一袋袋东西往家挪动。  相似文献   

9.
在纺织系统某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座谈会上,一位女青年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她来自河北农村,还不到20岁,红红的脸庞,一双大眼睛。她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在别人都发过言后,主持人让她也说说,她非常腼腆地说:“我不会说。”主持人告诉我,她的师傅是优秀共产党员,她是在师傅影响下写的入党申请书,现在技术练得很好,就是在做社会工作和与人交往时还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10.
谭大松 《党课参考》2020,(3):123-125
《党课参考》如今已经走过20年的青春岁月,我作为她的读者、撰稿者、用刊者、受益者,深深地觉得她是"党课田野上的良师益友"。犹记得在她10岁生日那年,我曾为她点赞过;在她年满20岁,我又为她点上蜡烛,唱起生日歌,送上最美好的祝福。我为《党课参考》写过稿。在撰稿过程中,不仅练就了我思党课、写党课、讲党课的素养,更陶冶了我的党性、格局和情怀。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我接到了刚刚成立不久的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的两次电话:一个电话是告诉我,2011年的7月是福建人民出版社建社60周年,询问我这个当年建社的负责人,能否参加活动;第二个电话是福建人民出版社办公室打来的,通知我参加纪念出版社建社60周年的座谈会。在6月下旬的座谈会上,我们初创时的几位老同志都发了言。我应邀第一个发言。我即兴简要地说了一些出版社成立前后的情况。会后,我找了些60年前保存的材料,以及已经写过的出版社初创时期的回忆文字,对我在会上所说的内容,适当充实,稍作展开,草就了这篇《福建人民出版社诞生亲历记》。  相似文献   

12.
正麦家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我母亲85岁,像大多数老人一样,跟疾病抗争成了她生活的主要形式和内容。算了算,仅今年她就已经住了6次医院,我能做的就是到场陪护,我在场时其实经常也无事可做,可以说的话并不多。往往是头一天,她会对我说很多话,邻居长,邻居短,诸如此类,说了这  相似文献   

13.
“五一”长假期间,我因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冒充周恩来贴身警卫的人需要核实,就拨通了北京一位原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家的电话,可对方一听我的声音马上即回答说:“你是不是问力平过世的事?”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着问了三次,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可对于这样的事,我还是宁愿信其无,不愿信其有。我随即又拨通了一位原在中央文献室周组工作过的同志家电话,她也告诉我说,“力平同志患结肠癌已经两年多了,因为结肠部位靠肝脏太近,不好化疗,他就一直挺着……‘五一’期间,他走了。”听到这里,我的泪水不由夺眶而出,因为就在去年,我…  相似文献   

14.
我写了一篇刘亚楼的文章在《中华儿女》杂志上发表后不久,刘亚楼的夫人翟云英老人打来电话想见见我,说是要当面感谢。来到刘司令员家,翟云英老人紧紧握着我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随后,她向我讲述了丈夫刘亚楼和毛泽东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5.
金一南 《当代贵州》2013,(27):64-64
江波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几年前在中央党校作学术报告,结束后她直接走上台与我交流,激动且健谈,留下的名片上面写着"东方航空公司副总经理"。女强人。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又过了很长时间,她告诉我发来一篇文章。白天工作忙碌,晚上大家都休息了我才上网下载。是一篇短文:《人在岔路口》。使我深夜感慨,我给她回复说:"江波你好,最近出差多,今晚算能安安心心坐在计算机前,把你的文章看完。写得真好,感情真,感情深,感动人。我没有想到长年作为一个既是行政的也是业务的领导,能够  相似文献   

16.
当人类关注的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时,来自异国他乡的妇女姐妹可曾注意到,在中国代表团的席位中,坐着一位女将军,这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她的父亲从长征路上走来,她的母亲也从长征路上走来,她也可以说是一名长征“战士”,因为她出生在长征路上,名字又和红军在征途中一次胜仗有关,所以取名捷生…… 参加红军长征的女战士共有1473人,其中一方面军30人,二方面军86人,红二十五军8人,红四  相似文献   

17.
阿军 《党史纵览》2002,(10):17-18
贺捷生是贺龙元帅的女儿,是一位在襁褓中长征的女将军.她从一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靠的不是父亲的荣耀和光环,而是父辈赋予她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8.
合欢树     
史铁生 《党课》2013,(14):112-114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相似文献   

19.
车生活     
和厦门的朋友电话聊天,她说她刚买了新居,车位就要38万元一个。我说我在郑州的小区也正热销车位,9万元一个。她惊叹便宜,要我赶快买,我说我不买。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1,(16):81-81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了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妈,我的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起个早,你6点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叫我起床吧。”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