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安 《新青年》2007,(7):20
一个冬日的周末,我闲着无事,又帮父亲数头上的白发,数着数着,我突然说,爸爸,为什么你的白发我总也数不清呢?爸爸便笑,说,傻丫头,那是因为爸爸老了啊。  相似文献   

2.
李根 《新青年》2006,(7):11
七十多岁的父亲患晚期癌症医治无效,在一个初冬的早晨他老人家停止了呼吸.含着悲痛料理后事的那两天,守候他遗体时,我常常为他掖好被子、挑亮白烛,心里总有父亲在安睡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总有一些东西,终究是要在风中逝去的。比如炊烟。比如村庄上空的鸟声。比如父亲,像一朵柳絮,在村庄的枝头上悄然逝去的父亲。父亲说,我怕黑,我怕停电。父亲是怕无边的黑暗把他给吞噬了,怕在暗夜之中被死神牵住他的衣角,他怕寂寞,他怕冷,怕这样一个人孤零零地离去。尽管此刻我还守在他的身边。旁边,还有我的姐姐和我的母亲。现在,我们还是完整的一家人。但这种完整已经是非常的脆弱了,现在父亲努力地维持着这种完整,以他的抱病之躯,尽管另外的三个支撑点还顽强的坚持着,但仍旧显得无济于事。父亲说,我是有儿有女的命。父亲说…  相似文献   

4.
正导演李军虎最初是在一个工地上找到的故事主人公老韩。作为农民工,老韩贫穷卑微;作为父亲,老韩身上则有着让人落泪的善良与勇敢。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最典型的"中国式父亲"的故事,更是许许多多中国家庭的故事。对于父亲韩培印来说,再没有什么比给上大学的儿子凑学费更重要的事了。2002年,当接到儿子的大学  相似文献   

5.
屈指算来父亲离开我已13年了,这13年中我也由父亲的孩子变成了孩子的父亲。有了做父亲的经历,使我更进一步体会出了父亲在世时对我那海洋般深沉博大的爱。父亲是位伤残退伍军人,在抗美援朝中负伤,左肘关节功能性僵硬,不能弯曲,左肋骨缺损两根。可以说生活中父亲是个有限体力劳动者,但家中两个姐姐早已出嫁,母亲又患有十几年的肺气肿哮喘病,生活勉强可以自理。实际上父亲又是家中惟一的劳力,因为我正上学。记得我上高三的头一个学期,父亲得了一种病——吃进去的饭马上又吐出来。父亲高大的身躯日渐消瘦,气色一天不如一天。当时,我的学习十分…  相似文献   

6.
小荷 《新青年》2004,(3):30
不久前看了倪萍的《聊天》,那一期节目,我一直在哭。是跟着那个贫穷的父亲在哭。他老实巴交的样子,穿着中山装,每个扣子都扣得很严,下面是一条看上去很新的裤子,脚上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一看就是手工做的,头上是一顶有些旧的帽子,他是来自甘肃的一个家里有着3个男孩儿的父亲。是为了供大儿子上大学一直在卖血的父亲,是整整卖了4年血、用6万多块钱供一个大学生的父亲。  相似文献   

7.
秘鲁安卡什省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群男孩,由于贫穷,他们从三四岁起就帮着父亲养家饣胡口,替人放羊。稍大一点,孩子们开始到大街上卖口香糖、卖彩票、卖报纸、替路人擦皮鞋。尽管干着这些最低贱的活儿,但天真的孩子们都有很大的志向,每当有人问他们长大想做什么时,孩子们总喜欢这样回答“:长大了要当总统!”有一个男孩儿的家里很拮据,但他还是恳求父亲让他去上学,因为他听说当总统的人都是读过书的。在当时,穷孩子很少有上学的,面对父亲的反对,男孩儿承诺说“:我不会因为上学而浪费做工的时间,我会利用早上晚上的时间赚回与从前一样多的钱。…  相似文献   

8.
平淡是真     
念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当堂布置了一个题目:在给我们朗读了一篇朱自清的<冬天>后,留下结尾让全班同学来续写. 文章的大意是回忆父亲,印象中和他的另一篇脍炙人口的<背影>有些相似. 我那时很喜欢文学,作文也好,经常在课堂上被老师当做范文来读,总有些年少的虚荣.  相似文献   

9.
1949年2月 ,我的父亲随国民党部队败退至台湾 ,幼小的我便由我的姑母抱养。在姑母、三叔、小叔共同资助下 ,我读完了小学、初中。1966年7月由芜湖师范毕业分配来铜陵有色公司 ,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至今。然而我对自己的父亲却是一无所知 ,大人们告诉我的是 :你父亲解放前就死了。因此七十年代 ,我还多次在地面上划一个圈 ,为我父亲烧上几刀纸。1981年5月的一天 ,我突然收到一封美国来信 ,打开一看 ,原来是我父亲从美国寄往祖籍然后转来的一封亲笔信 ,内容不多 ,却表达了父亲寻找大陆亲人的急切心情。由于当时台湾对大陆处于封…  相似文献   

10.
亲从工作到退休,在一个偏远小火车站整整干了42年。他从信号员、列车员,一直干到小站站长。母亲去世很早,我从小是伏在父亲背上,听着火车汽笛声长大的。父亲退休那年,我考上了省城的警察学校。离家那天早晨,他要亲自送我上火车,虽然我从小在车站上长大,但真要离开那曾记载我儿时梦想的铁路,真是有些舍不得。再看我身边的父亲,虽然离开小站刚几个月,但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父亲的话很少,基本没叮嘱我什么,只是在火车开动的一瞬间,站在月台上的父亲仍然和从前一样立正敬礼。当警察是我多年的一个梦想,3年的警校生活结束后…  相似文献   

11.
玮东 《新青年》2007,(10):38
《我的父亲Romulus》是英国伦敦大学哲学教授Rai- mond Gaita写的关于父亲的回忆录。此书一出版,立即获得了澳洲维多利亚省长文学奖,并于2007年被拍成了电影,在澳洲和世界各地上演,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部电影被称为澳洲电影史上的新篇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本书和电影如此吸引人呢?原因很简单,这部电影和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好人的故事。作者说他的父亲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宁愿接受坏事,受尽坏事折磨,却永远不去做坏事的好人,在他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父亲于1922年出生于南斯拉夫讲罗马尼亚语的地区,在二战的时候离家出走,去德国谋生,在那  相似文献   

12.
一包咸菜头     
王晶 《新青年》2002,(12):10
上高中的第一个端午节到了,同宿舍同学的好多家长都来校给孩子送些粽子、鸡蛋、鸭蛋等过节吃的东西。我也在不时地往校门口看着。离家这么久了,我很想念亲人。心想,我的父亲也一定会来的,一定会的,自从我上高中以后父亲还没有来看过我呢!  相似文献   

13.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14.
一位朋友告诉我,以前总觉得孝敬父亲的机会很多,所以,回父亲家的时候总想着找当年的发小、同学狂侃、疯玩。有一次,他听到父亲说起,好几个自己小时候都很喜欢他的长辈已相继去世时,他才猛然惊醒:自己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已经可以用次数来计算了:父亲今年已经77岁了,假若父亲再活10年,  相似文献   

15.
“父亲常常讲述过去的故事,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根、祖先、文化和历史,在我们心灵深处种下热爱中国的种子,并以身为华裔而自豪。”——赵小兰“2005年5月14日晚,美丽的艾利斯岛见证了一个历史的时刻,那是父亲和我共同站在领奖台上接受‘艾利斯移民荣誉奖’。我紧靠在父亲身边,感到  相似文献   

16.
父亲去世多年了,他那间房子没人再去惊动,很多资料和他用过的东西依然和原来一样,虽说时常有灰尘,但母亲和我也很少进去,总觉得父亲没有离开,还在那间屋子里,还有他苍老略有微弯的身影。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快到了,我想为父亲整理些那个年代遗留下的故事和资料。前些天,我翻开了父亲的老照片,有些发黄,有些残破,但依然可见父亲年轻时英武的身影,这身影勾  相似文献   

17.
马德 《新青年》2005,(10):6-6
父亲是个搓澡工,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城南李记澡堂给人家搓澡。我已经长了很大了,也没有人喊我的大名。只是说,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学习不赖。即便是在夸我,只要别人说到我是搓澡工家的儿子,我就会远远地走开。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旁边冲凉,父亲在槐树底下坐着抽烟,冲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站起来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黑暗中,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我很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丢人现眼。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8.
妈妈走的远     
我3岁那年的一个情景总是挥之难去.那是一个傍晚,大雨天,父亲背着我,急急地往小城的车站跑.因为太急,在一个弯路处被滑倒,我大哭起来,父亲再次背起我,一边哄劝着我"不哭,爸爸背你去找妈妈",一边继续往车站跑.终于到了车站,但火车已经嘶鸣着开远了.当父亲把我背回家,我注意到父亲的一个膝盖满是血迹,血腥一下震住了我,我没敢哭,也没敢说肚子饿,我却看到有泪水从父亲的眼里滴落.  相似文献   

19.
父亲虽然离开我们已经6年多了,但我却常常想念他,就像他以前总惦记我一样。  相似文献   

20.
大哥生下来就是驼背,后背高高耸起,就像背着一个包袱。大哥比我大3岁,当我上小学的时候,个头就已经比他高了。大哥只上了4年的学就不念了,许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其中的两个原因:一是大哥在学校里受不了别人歧视的目光,再就是那时我根本不曾意识到的家庭原因。家在大山深处,母亲侍弄那几亩薄地,一年到头填饱肚子都难。父亲便去山上的采石厂拉石头,我家的那头瘦驴几年来立下了大功。父亲对它更是精心喂养,宁可人饿肚子,也要把驴喂饱。可是有一天,父亲却自己拉着小板车回来了,车上躺着被滚下来的石头砸死的驴。父亲几天不吃不喝的,他的心里既悲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