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泉州是唐、宋、元时期我国东南四大海港之一,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两大商港,以“刺桐港”之名称蜚声寰宇。明清以来,它始降为地方性港口。 关于泉州盛衰的原因,不少中外史学者写了论著,从地理、物产、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评述。但对唐、宋、元以来在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与泉州盛衰的关系,却没有专文作比较系统地论述。本文拟从这一个历史角度探讨泉州港的盛衰。 一、唐、宋、元时期泉州与外国的贸易 关系和阿拉伯商人骤至泉州港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往来闽南,都是过泉州而住晋江。晋江有朋友,朋友的热情,让我疏远了泉州。这回我从长乐和平潭兜兜转转一路南下,朋友在泉州等我,我说,这次是集体行动,还是遵守纪律吧。我对泉州,没有明晰的地理概念。尽管泉州在福建乃至全国都知名度颇高,可在我,隔壁的晋江一点也不逊色。你从泉州国际机场一下飞机,其实你是落在晋江的地界上,而且,机场几乎就在晋江的市中心,毫不夸张,你出了机场,扑面而来的便是满眼繁华。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宋元两代是泉州港的兴盛时期.实际上,古代泉州的兴盛时期唐末就已开始,中经五代、北宋、南宋、元代,到明初才结束,即从公元十世纪到十四世纪,持续了大约五百年时间.这个时期,泉州港由兴起而繁荣,宋元之际臻于极盛,成为中国以至"世界上最大之港".其海外联系,西及非欧,东北至日本朝鲜,范围十分广阔,主要包括阿拉伯、南亚、东南亚、东北亚四大区域,其中东南亚是泉州的近邻,隔着南海相望,往来特别频繁,关系尤为密切.今天,我们从这段历史的回顾中仍能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张张瓦当、一张张青铜器、一张张汉画像石、一张张佛造像、一张张碑帖颖拓摆在你面前,如若不告诉是颖拓,你还真分不出那个是真正的拓片——这是个早已有之的颖拓,但现在专此名者甚少,目睹之就更少了,这是因为它太耗费精力和时间。颖拓者,乃用毛笔尖在宣纸上剟出拓片的效果,我亲眼见宋致中先生用毛笔尖醮着墨和朱砂,在宣纸上精心颖拓,真可谓"传神本之神,写拓本之照,有如  相似文献   

5.
2014年北京高考的作文题是"老规矩"。据说这个题,把有些考生给"烤"糊了。的确,这不但给考生出了道难题,也给家长们出了道难题。进一步说,给当今社会出了一道难题。为什么说这题难?因为很多中学生,甚至很多成年人,不见得知道"老规矩"这仨字的意思,更别说北京的老规矩了。什么是北京的老规矩?就是北京老年间的规矩。老规矩不是一说的事儿,您得往细喽说。什么叫规矩?规,就是做木工活儿的圆  相似文献   

6.
斯里兰卡被称为"印度洋上的明珠"、"佛祖的一滴眼泪",海明威则称其为"印度洋上的伊甸园"。中斯两国有近两千年友好交往,东晋澎僧法显、时代郑和等曾来此岛。明代锡兰王四次遣使朝贡,锡兰王子在明代定居泉州.至今尚有后裔。今年是中斯建交s5周年。  相似文献   

7.
正四贵是我兄弟,我的兄弟四贵是"的哥"。按年纪,他小我一轮有余,本该以爷们儿论,可是他充大,总一口一个"杜哥"叫我。其实,他也不憋屈。饭后领杏儿闲逛,常遇好事老妪捏捏杏儿粉红的脸蛋,问他,呦,这小丫头俊,孙女还是外孙女?四贵便气不打一处来,瞪一双小眼吼:什么眼神儿呀?我闺女!也不能怪人家眼拙,四张儿不到,四贵的头顶就成了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再加上如沟壑纵横般的一脸皱纹,说他是五旬老翁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8.
手抓被子"夜战群狼"到了第三天后半夜,"当务之急"的活儿终于完成了。一种极度的疲惫蓦地涌上来,恨不得倒地就睡。我咬牙坚持着,坚持走出地洞,绕过沟壑,越过小溪,在黑暗中借着月光摸索到我们住的钢架房,一进门就把自己扔到床上了!深更半夜的,起风了。钢架房的窗玻璃早就碎了,来不及换玻璃就先用纸糊上了。风将  相似文献   

9.
打油诗话     
相传唐代有一位叫张打油的人,爱以俚语俗话人诗,作品自由活泼、诙谐有趣_他的名作《咏雪》是这么写的: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咏雪而通篇无一雪字,却甚为生动。以后,人们把这类诗称为"打油诗"。《一XS天,一位大官人祭祖,刚入大殿,就见壁上写有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睛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人见此发怒,传话一定要捉拿写诗者。有位师爷说:"写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张打油写的。"便派人抓张打油来.张打油见了官,不紧不慢地辩解道:"大人,…  相似文献   

10.
三大怪     
尹成 《新青年》2004,(8):46-47
在过去,东北有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那是满族民间习俗窗户纸糊在外,是为防风雪,窗户纸一般是结实的牛皮纸,买不起新牛皮纸的,就把装水泥的包装袋拆开,半湿的抹布细细擦过,把四周扎了孔眼的毛边一剪,如果还有漏风的孔洞,干脆将两层糊在一起,更加地结实,一般来说,比两个毫米的玻璃都抗用,缺点就是不敞亮,进不来阳光。白天要是在屋子里干点针线活什么的,不是费灯油,就是费眼睛。  相似文献   

11.
正昨晚梦见母亲了,远远地微笑地看着我……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性情如书一样优雅,标准的一个古典美人。她很爱花,记得一年夏天,夜半雨声,母亲一咕噜起床,扯了一张塑料单冲向门外。我迷迷糊糊,怕有什么事,赶紧揉眼睛跟出去。母亲却说:"你睡去,睡去!"只见她淋着雨,把塑料单盖向院子里的花,说:"风雨这么大,少不得明早落花满地  相似文献   

12.
田野 《新青年》2013,(2):55
他是南方一所大学的在校学生,出生于湖南湘西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里。一次,他与一位朋友一起上街。朋友拿了一张自己画的画,到字画装裱店装裱。那是一张很一般的画,说实在,就连他这个"门外汉"也看不上眼。可是,当那张画装裱以后,效果就不一样了。高档的材质和工艺巧妙地衬托出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就《岛夷志略》中有关元代泉州港海外贸易中的外销商品、进口商品以及由泉州舶商转销的海外商品作一初步的考察,以期从进出口贸易商品的角度来探讨元代泉州港海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哈新网 《新青年》2021,(2):16-17
诞生于理想国的"一个盒子",讲好东北故事是追求目标 1984年出生的"张小盒"本名叫张莹莹,老家在吉林,从吉林大学物流专业毕业后,转战至哈尔滨工作.这座城市独特的冰雪风光让莹莹为之沉迷,也成了她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就《岛夷志略》中有关元代泉州港海外贸易中的外销商品、进口商品以及由泉州舶商转销的海外商品作一初步的考察,以期从进出口贸易商品的角度来探讨元代泉州港海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雪炘 《新青年》2013,(7):40-41
·1·"快跟我去医院……"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小丝拉着狂跑起来。我猜不出发生了什么事。一切都被奔跑搅乱,我只能看到她嘴巴一张一合,然后加速奔跑。推开门,蕾子面色如纸地躺在床上,血液猛然涌上我的头顶:"你怎么了?"她一把搂住我的脖子,像个受伤无助的小孩,竭斯底里地哭着。我听不清楚她的发音,只觉得她的心脏仿佛跳出了心房,震动了我神经可以触及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7.
在电脑前,我一张张翻看着这些曾经被尘封的老照片,使我如历其境,似乎回到了民国初年的雍和宫。老照片之缘起——一本英文版的书这些老照片是在2006年由瑞典民族博物馆暨斯文·赫定基金会提供的。这里还要说到一本书,原书的作者是一位美国人,著名的汉学家费迪南德D·莱辛先生(1882年—1961年),他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方语言学教授。在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友人给我看了一件挂轴,是鲁迅手书四句佛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佛经,立地杀人"。此偈似曾见过。原来,1996年,北京鲁迅博物馆编辑出版的《鲁迅研究月刊》登载了李思乐的《由鲁迅的一张明信片想到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文,介绍的是日本中国文学研究者饭田吉郎在《从地球的一点开始》上发表的相关文章。据饭田吉郎介绍,十六字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佛教,立地杀人"写在一张明信片上,寄信人是"鲁迅",收信人是"上海市徐家汇清水安三先生",因为邮戳盖得太乱,不能确定写作时间。另外,在明信片的正面还有手书"应需回信"四字。  相似文献   

19.
月亮 《新青年》2008,(6):16-17
一 街上行人寥寥,过往匆匆.看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突然觉得这个城市好冷.回过头,早已没有熟悉的感觉,留在这座城市的脚印也已飘忽如烟.她没哭,只是皱了皱眉头.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古城光有古迹遗址不行,光有故事传说不行,还得有几个大文化人才撑得住,才名副其实。说起泉州古代的文化名人,我第一个想到的居然不是朱熹,而是李贽。泉州老城区南门附近的万寿路上还保留着他的故居。元宵节应朋友之邀到泉州观花灯,赏夜月。宾馆离李贽故居并不远,白天正好可以信步前去寻访。一座朴实无华的闽南民居,三开间二进深。厅堂里光线有些暗,有一种压抑之感。厅内陈设很简单,或者说很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