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的贺礼     
正听冰冷的风飕飕在耳廓擦过,刚拆石膏就奔跑,一想到在医院里的王定国奶奶,心里猛一戳痛,"算了,大不了追上了再去打次石膏。"纪念刘少奇主席诞辰的音乐会10点散场,我扔掉拐杖跟着工作人员统哥去"截"刘源将军的车,这原本不在计划中,因为将军也没按常理去贵宾室。6小时前,长辈们正欢聚、聊天。一直想送定国奶奶一份能代表我心的礼物,却不知该送什么稀罕,承蒙她老人家厚爱:我的首部电影是近年来她唯一操心过的电影。跟随奶奶多年的生活秘书提议送红色的最适宜。当时奶奶还在北戴河,而飘叔叔(长子谢飘)和亚旭叔叔他们则在京为母亲忙碌几个新闻发布会。没多久,2018年伊始,  相似文献   

2.
母亲     
母亲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眼见着她老人家一天天的消瘦下去,心里便莫名的充满着恐惧和担忧。几次要领她到医院做个检查,可母亲就是不去。我想我能明白她的心思,她担心真的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最终,我还是说服了母亲,带着她来到了医院。医院的朋友很帮忙,专门安排了一名下属为我们跑前跑后,  相似文献   

3.
《海内与海外》杂志社: 我是福建晋江某厂职工,父亲早年出国谋生,现定居在印尼,他老伴已病故,现孤身一人在海外。最近他来信说,思念故乡,想落叶归根,回国定居。对此,我们全家欢迎,盼他老人家早日团聚,有房住,生活有人照顾。但不知回国定居须办  相似文献   

4.
拥抱欢乐     
张艳芳 《新青年》2005,(4):28-29
企业改制后,我下岗,突然而至的失业,使我苦恼不堪。那天,去为一个百岁老妪祝寿,看到她鹤发童颜,耳聪目明,牙齿一个不曾脱落,不由得惊叹不已,以为老人家这辈子日子肯定过得很舒坦,没料想老人却告诉我们,她这辈子过得比常人都苦。老人7岁丧父,13岁丧母,嫁到,婆家,31岁又丧夫,孤寡一人,好不容易将5个孩子领养大,惟一的儿子又在她60岁那年弃她而去,给她留一个20岁的孙女。都说人生苦难莫过于“少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这些竟都让她一个遇上了。然而,一次又一次的苦难都没有使她丧失乐观的向往,她剩下的就并非只有悲伤。她在晚年送走患癌症…  相似文献   

5.
少年     
这已经是我第五次把包裹退给眼前这位老人了,他每月的第一个周二都会准备一个包裹在家门口等我,连续半年,从未间断,我和他说过他写的地址查无此人,但老人执意要寄. 这一次,老人仍不例外地拿着包裹在门口等我,我有点忍不住,我说:“老人家,这个包裹我不能再给你寄,寄包裹是要钱的,您浪费您的钱,也浪费我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题记:儿子的幼儿园里有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在幼儿园每月一次的新闻信息里,老师们加进了这么一小篇感人的文章,让家长们了解那些特殊的孩子们.我也是有幸去了"意大利"的人,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荷兰"的风景一定不比"意大利"逊色,我也祝愿天下所有不能去"意大利"的人们,好好欣赏"荷兰"那无与伦比的美丽!  相似文献   

7.
烟雨古海岸     
正记不得去七里海多少次了,但第一次去时的记忆,却保留至今。那是5年前春季的一天,柳萌兄来电话:"我的家乡宁河七里海是个特美的地方,离北京也近,100多千米,有空咱们去转转。"陌生的地方对我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我当即表示很高兴前往。谁知天公不作美,等我们一行人抵达七里海时,天空飘洒下蒙蒙细雨。这当然有些扫兴。但我却兴致越发高涨起来!看看这浩瀚的水域吧!虽没"顿失滔滔"的雄浑,却也显露出水雾迷蒙的婀娜之美!尤其当我们沿着水中栈道穿行在茂密的芦苇丛中时,呼吸  相似文献   

8.
家里多了个伪农民钱多多最近迷上了去开心网偷菜当伪农民,半夜三更不睡觉,两眼放光的盯着人家种的几个萝卜,几棵白菜,而且乐此不疲.最可气的是这人出差在外,心里惦记的不是我,而是惦记着上网偷菜.凌晨五点,正在睡梦里去马尔代夫度假的我,心旷神怡的欣赏着美丽风光,却被他煞风景的用电话叫起来:"甘甜甜,我在酒店,上不了网,麻烦你现在上网帮我偷几棵菜吧!"  相似文献   

9.
可能人年纪大了都喜欢怀点儿旧,不知何时我开始迷上了流芳百世的中国古籍,2004年我比较骄傲的一件事是读完了全本的《资治通鉴》。要真的算下来,惟一细细品味过的只有《孙子兵法》了,不过也算不上和孙老人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毕竟很小的时候就附庸风雅地拜读过这本并不  相似文献   

10.
其实,我对于"家园"并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我甚至很少使用"家园"这个词。我的祖籍广东、出生地杭州、19岁离家去北大荒下乡、27岁到哈尔滨上学、80年代中期开始在北京定居,20年中三次搬家——如此四处游走漂泊,早已淡薄了传统意义上"家园"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美食二题     
蘸水鱼砂锅米线我从小就养成了一条美德:记吃不记打。"文革"中那些打人的家伙,我早把它忘到爪哇国去了:而各地的风味小吃,品尝一次,唇齿留香,经久不忘。  相似文献   

12.
肖峰 《新青年》2004,(4):38
我是某职工大学的教师,和女朋友谈恋爱已有两年了。女友的父母非常小市民气。我头一次去她家,她妈妈就问我银行里存了多少钱。女友原来和我的感情挺好的,但由于受家庭和社会流行观念的影响,她对金钱看得越来越重了,时常向我感叹:“你要是大款就好了。”这使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以致最近我俩竟有了分手的念头。你看我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3.
李书城一家     
正我去过几次湖北潜江。那里是我母亲的祖籍。记得小时候我们的履历表上"籍贯"一栏,填写的都是"湖北潜江"。后来在两岸三通以后,台湾籍贯已经不是禁忌,我们的履历上才更正为"台湾台北"。但是湖北潜江却已经在我心灵深处得到了最终的认同。我写过一篇颂赞潜江的文字,叫《云梦泽上有新篇》。对那里的人  相似文献   

14.
感悟蒋子龙     
正1一夜之间,蒋子龙的名字又一次登上各大媒体,家喻户晓。这次是作为全国百名"改革先锋"荣膺大榜:2018年12月18日,他出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改革先锋"奖章。当代中国作家中,只有两位作家荣耀入榜,另一位是已先"去"了的路遥——我分明看见,路遥正在天堂上对着蒋子龙微笑,两人互致鼓舞和问候。之所以说是"又一次",让我想起了40多年前的岁月。那时我还是北京电子管厂(即今  相似文献   

15.
狱中巴赫曲     
特大号的装大提琴的匣子看上去就像一副棺材,我推着它走过洛杉矶青少年中央监狱大厅时,引来了不少好奇的目光。我是要去监狱里的教堂。修女简耐特是负责组织义工活动的,她一定让我为这些青少年犯人演奏大提琴。简耐特最关心的是一个由她创建的写作项目,我最近开始在她的领导下教犯人们写作。我的学生都是一些高危犯人,他们中有的犯的是谋杀罪,有的犯的是持枪抢劫罪,他们都在监狱里等上法庭受审。不知道简耐特是怎么知道的,我的业余爱好是拉大提琴,她请我去监狱里演奏大提琴。我试着跟她解释,我已经很长时间不拉大提琴了,最后一次拉大提琴是…  相似文献   

16.
学会倾听     
一位朋友在4S店做推销,她已经连续好几个月被评为"明星销售员"了.一次闲谈,我问起她如何做的这么好,她回答的很简单:"去做一个好听众".  相似文献   

17.
寂寞慈禧     
正一次去郊游,当地的两位"村官"得知我是研究晚清史的,饶有兴致地同我谈起慈禧太后,探讨她有否像传说中那般与小叔子恭亲王奕訢关系暧昧。我回答没有,村支书立刻质疑:"那他干吗帮她呢?"我答是因为共同的政治利益,支书还想往下"质疑",而村长此时语出惊人:"肯定没那事儿!她要是真有,能统治中国40多年吗?  相似文献   

18.
白于我的先生在瑞士苏黎世作高访学者,我得到一次去瑞士探亲旅游三个月的机会。临走前,我那球迷儿子说:;妈妈,你到了苏黎世,一定替我去参观一下国际足联总部,看看它是个什么样子。"我这才知道,国际足联总部在苏黎世,那是球迷们十分向往的圣地。8月4日到苏黎世后,我的第一个旅游点就定在国际足联总部。国际足联总部坐落在苏黎世湖畔,离我们的住处苏黎世大学不远,走路大约半小时。我们周围的邻居有时晚饭后散步就去那里。国际足联总部的法文简称叫FIFA。"FIFA"并非我想象中的高楼大厦,而是一幢两层小楼,和当地富人的别墅差…  相似文献   

19.
善良的价格     
闵凡利 《新青年》2005,(3):35-36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说的是在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有一对老年夫妇来到了一家旅馆要求住宿,当时值班的是一位年轻的后生,后生很抱歉地对老人说,两位老人家,真对不起,我们这儿今天客满,没有一间空房子了。两位老人的脸上就写满了遗憾和失望。看到老人一身的疲惫和狼狈,后生又看看外面的风雨,他感到很是不安,他对两位老人说,今晚我值班,两位老人家如若不嫌弃,就到我宿舍里将就一晚吧。两位老人就住进了后生的宿舍。第二天,两位老人要给后生付住宿费。后生说,老人家,我没能让你们住上舒适的地方,心里就很过意不去了,怎能再收你们的钱呢?后生说…  相似文献   

20.
我来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历史,整天就知道背生词,念课文什么的。难得出去玩一次。想得到好的成绩,得抓时间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于是我最近的几个月是在教学资料的陪伴下度过的。幸亏我还学练八卦掌,有时间就去运动场活动活动,不然可以说成了个书呆子了。一般来说,我根本跑不了很长的距离,更不用说跑马拉松。不瞒你说,我心里怕这个词,一听到它,马上想起电视里边跑马拉松非常可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