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DNA证据作为新科学证据的代表,给刑事司法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变革性的影响。在强调DNA证据特殊证明价值的同时,也要关注其自身出现错误以及对其进行错误解读的风险。在司法实践中,DNA证据的应用已经暴露出诸多技术、管理和程序等方面的疑难问题,有必要加强对DNA数据库比对、混合DNA分型、DNA检材污染以及鉴定文书等的审查,确保DNA证据在诉讼过程中发挥预期的正向功能,避免司法错误发生。  相似文献   

2.
DNA物证的提取、保存,是DNA物证进行检验鉴定的首要环节,也是建立健全全国DNA实验室及DNA人员数据库的重要保证。尽可能地避免DNA检材受到污染,是减少重新检验鉴定的次数、降低实验成本的有效途径,对得出科学鉴定意见、指导案件侦破有着重大意义。从DNA物证提取检验过程中技术人员的操作污染,解剖室、DNA实验室环境污染两方面探讨污染源,以期寻找规避和预防DNA检材污染的系统防范对策,提高现场勘查技术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对DNA检材保护意识,规范对DNA检材的提取、保存和检验等环节的操作程序,保障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DNA检材的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3.
鉴定意见在破坏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的证据体系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其直接运用于庭审公开质证具有多维度的证明支撑功能作用,是检察机关发挥审前主导作用,规范侦查及鉴定行为、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精准提出量刑建议的关键。鉴定意见审查要善于从经验常识角度出发,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审慎推敲、考量鉴定主体、鉴定文书、鉴定检材、鉴定方法、鉴定程序等各个细节,以使鉴定意见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程度,从而避免认定事实错误的发生,确保案件质量。  相似文献   

4.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鉴定制度做了一些修改,这些修改对于我国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明确了"鉴定意见"只是证据种类之一,对其的采信也应经由法庭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审查判断,其也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规则的限制,不具备法定条件的鉴定证据,都应当排除在法庭之外,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鉴定意见还应接受程序的检视,与其他的证据一起形成严密的证据锁链,最终达到法官的内心确信,进而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鉴定制度做了一些修改,这些修改对于我国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明确了“鉴定意见”只是证据种类之一,对其的采信也应经由法庭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审查判断,其也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规则的限制,不具备法定条件的鉴定证据,都应当排除在法庭之外,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鉴定意见还应接受程序的检视,与其他的证据一起形成严密的证据锁链.最终达到法官的内心确信.进而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  相似文献   

6.
实证研究显示,鉴定意见错误极易导致刑事错案的发生。鉴定意见错误的主要原因包括检材受污染、鉴定不及时、鉴定技术有限、鉴定人的疏忽以及鉴定意见造假等。完善鉴定意见的审查规则,应从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双重管道入手,以构建错案防治的重要路径。形式上的审查,包括鉴定人的资质、鉴定人是否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鉴定事实与案件待证事实是否有关联等,由法官自由心证。实质上的审查,包括鉴定的程序、方法、分析过程是否符合本专业的检验鉴定规程和技术方法要求。新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鉴定人出庭制度和专家辅助人制度,是改变鉴定意见书面审模式,推动实质审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电子证据认证不仅要解决证据的资格准入,同样在于审查判断证据的证明力问题,电子证据认证规则的完善,需在明确程序公正与实体公信的价值目标的前提下,规范证据采纳到证据采信的"两步式"认证程序。针对采纳环节,需客观收集证据,避免电子证据收集的倾向性;需完善电子证据保管制度,避免电子证据的遗失或篡改;需加强电子证据鉴定工作,确保电子证据鉴定结论的可靠性;需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保证电子证据取证的合法性。针对采信环节,首先需调整电子证据举证规则,从举证主体、举证内容和举证方式上促使电子证据举证实质化;最后,调整电子证据质证规则,促使电子证据质证实质化。  相似文献   

8.
刑事案件的现场一般会遗留有受害人及嫌疑人的DNA生物检材,要成功检验这些DNA检材并将其转化为证据,如何发现、提取DNA检材就显得至关重要.刑事案件中适合DNA检验的生物检材包括血液(痕)、精液(斑)、唾液(斑)、脱落上皮细胞、毛发、组织、骨骼等.  相似文献   

9.
鉴定意见是发现事实真相和解决案件争议的关键证据,然而在实践中针对同一鉴定事项,有时呈现不同的意见,甚至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致使人们对鉴定意见产生争议和质疑,法官面对冲突鉴定意见时难以采信。以笔迹鉴定为视角,运用案例分析、比较和逻辑分析方法分析后可知,产生冲突笔迹鉴定意见有诸多因素,可以归纳为启动程序、鉴定材料、技术标准、重新鉴定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应尽快通过制定样本收集规范、完善重新鉴定程序、加强鉴定意见综合审查等手段构建冲突鉴定意见预防机制,通过优化鉴定人出庭作证、专家复核鉴定和参加审判等构建冲突鉴定意见选择机制,不断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更好地发挥司法鉴定为诉讼服务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DNA证据在刑事司法程序中有着独特的自身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DNA证据就是完美无缺的“证据之王”。在当前我国的刑事司法领域中,关于DNA的鉴定和证据适用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在DNA证据采信等环节上建立和完善相应规则,克服对DNA证据的盲目轻信。  相似文献   

11.
DNA鉴定的过程包括现场生物检材的发现和提取、生物检材的保存和送检、实验室内的检验等环节.这其中的每一环节,都有可能影响DNA鉴定的质量,从而影响案件的侦破及诉讼.为消除这些影响因素,确保DNA鉴定的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电子数据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所衍生的新型证据形式,其虚拟性特征使得电子数据鉴真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子数据及其原始存储介质的"一体收集"和"单独提取"两种模式下,其鉴真对象存在差异.电子数据鉴真主要包括笔录证据、见证人鉴真、事后鉴定等多种方法,对不同鉴真方法应遵循"强制性适用为主,裁量性适用为辅"原则.电子数据鉴真规则是技术操作规范而不是权利保障规范,违反鉴真规则所收集的电子数据属于瑕疵证据而不是非法证据.对保管链条存有瑕疵的电子数据可进行程序补正,以恢复其证据能力.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损害赔偿案件中,鉴定意见的运用非常普遍,但也存在着对事故认定书不加怀疑的采信、鉴定启动权利保障缺失、重新鉴定运行混乱、质证和认证程序不完善等问题。完善鉴定制度,应当恢复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理性,确立鉴定制度的公信力,保障当事人的鉴定程序启动权,厘清重新鉴定程序,细化鉴定意见质证和认证程序等。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内务部正在实施一项教育改革"路线图"计划,其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教育科学部的效率。近年来,圣彼得堡市在医学方面呈现出了相当多的科研成果,特别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的系列特性的同一性认定。利用DNA鉴定技术,可以直接认定犯罪现场的血迹、精斑、毛发、唾液斑等生物检材是否为犯罪嫌疑人所留,从而为案件的侦破、诉讼提供有力的证据。DNA鉴定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刑事侦查中,其在刑事侦查中的独特功效不容低估,但同时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是,DNA鉴定技术的作用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法学界特别是证据法学界对物证的关注程度越发深入,一场针对完善诉讼制度的大讨论和大变革已全面展开。DNA作为物证的重要种类之一,以其高度的个体特异性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必须强调的是DNA鉴定意见并非绝对可靠,因为诸多因素会始终影响它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了尽可能避免刑事错案的发生,我国亟须建立对DNA鉴定意见的科学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完善DNA鉴定程序规范,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了一种"鉴定人不出庭鉴定意见排除规则",它是一种独特的中国式妥协规则,在性质上属于程序性制裁,理论上讲是一种证据能力规则,即鉴定意见法庭调查方式如果违法,鉴定意见不得转化为定案根据。但是,法官可以自由决定鉴定人应当出庭的范围,这实质上是在启动该排除规则之前加入法官对鉴定意见证明力的判断,导致这项证据能力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异化为一种证明力规则。另外,即使在鉴定人不出庭情况下,对鉴定意见进行排除之后,法院又可以重新鉴定,出现了程序性制裁效果的"程序性回溯"。为降低不利影响,应当对这一排除规则进行限缩性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表明中国刑事司法选择了一种实物证据注重观.实物证据审查和运用规则建构的必要性包括实物证据优势的可展示性、弊端的可克服性以及规则的可建构性.实物证据审查和运用规则包括来源鉴真审查和运用规则、双观性审查和运用规则、鉴定意见诉讼性审查和运用规则以及实物证据群认证规则.理性的实物证据审查和运用应注重与其他证据的交互审查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反律法主义命题的阐释是源自边沁对证据法的衡量与评价。基于对普遍认知能力的依赖、对还原事实的逻辑推理认定,边沁在强调事实认定在审判方面重要性的同时,却也表现出对自然体系的偏好。反律法主义命题最终走向了放轻证据规则、偏重证明程序的矛盾。以DNA证据为例,当DNA证据所指向、确认的事实出现时,是否仍然需要对该类证据规则进行严格限定。DNA证据固然具有人身识别和真实对应等司法价值,但是我国的DNA证据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立法层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授权和系统的程序规则,特别是与侦查活动联系最为密切的人身强制采样根本无法可循,这使得侦查实践中的DNA证据运用出现混乱。借助证据规则的理性完善主义对现行DNA证据规则进行补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回到了反律法主义追求事实正义的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19.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解决专业问题是鉴定意见作用越来越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正是由于其具有科学性、专业性、技术性的外衣,法庭和控辩双方更应对该证据的证据资格予以特别重视。2012年新刑诉法和两高发布的司法解释、诉讼规则对其证据资格的保障措施进行了规定,但是依然存在不足,亟需相关部门在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时予以完善,以确保案件事实的最终认定是建立在有证据能力的鉴定意见基础之上的,以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20.
刑事电子证据的取证应当遵循任意侦查原则、相称性原则、令状原则、合法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取证主体应当包括司法人员、电子技术专家和电子司法取证鉴定认证机构以及辩护律师.取证规则包括关联性规则、搜查扣押规则和可靠性规则.取证程序为强制记录和保存信息证据、现场勘查、搜查和扣押、保全和固定以及实时搜集.应当以此为框架构建我国的刑事电子证据取证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