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贺子珍父亲的历史错位贺子珍的父亲系贺焕文,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有的文章和书籍写成了贺调元。有的虽然写了贺焕文,却又讲贺焕文原本是江西安福县的县长,显然把这两个人混淆了。最能说明这种情况的有两本书。一本是邝工所著、2003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党建》2012,(8):31-31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一家有7人在红都瑞金工作。除毛泽东、贺子珍夫妇外,还有他的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及其妻子贺怡,岳父贺焕文,岳母杜秀。当时,一家人分散住在叶坪,平时很少聚在一起。一天,毛泽覃、贺怡夫妇来看望杜秀,恰好杜秀正和毛泽东在老乡谢来庆家门口坐着。谢来庆的老婆见他们来了,就端了几张木凳出来,毛泽东便让他们坐下。  相似文献   

3.
等待30年的北京之行贺子珍1928年与毛泽东结婚。在毛泽东最艰苦的10年革命生涯中,她陪伴左右,并经历了九死一生的长征岁月。后两人因误会发生争执,贺子珍于1937年冬天去苏联疗伤。苏联之行,并未取出贺子珍身体里因战争而留下的弹片,反而增添心伤累累。  相似文献   

4.
<正>到永新,不能不提贺子珍——她是永新儿女,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纵观整个中国革命的洪流,也不能不提贺子珍——她和她的一家,是这洪流中最昂扬的一簇浪花。下午,到了永新县。我们在贺子珍纪念馆前久久凝望——她和毛泽东在永新的雕像,英姿勃发,一派拿云捉月气概。贺子珍的一家是革命的一家。在20世纪20年代,为推翻反动统治,她们一家投身革命,南征北战。她的父母暮年参加革命,矢志不移;  相似文献   

5.
贺子珍与我家的渊源 贺子珍与我家不是亲戚,更主要的是革命关系.我的继父吴成德是个知识分子,教书先生,受革命思想影响,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吴成德任永新县南四区宣传部长,区农会组织委员.  相似文献   

6.
我怕见贺子珍,可和她分手时竟依依难舍 1947年冬天,贺子珍带着女儿娇娇(李敏)从苏联回到了阔别9年的祖国,在哈尔滨的东北局工作.那时,我已奉命从华东撤退到了东北后方,上级通知我去哈尔滨看她.说实在的,我却不想见她,或者说怕见她.为什么呢?因为听到过许多关于贺子珍的传说.既有过去的,也有当前的.无非是说她性格暴烈,脾气急躁,而且患有精神病,住过疯人院,至今神智不正常.但领导说,贺子珍回国后非常想念多年未见的亲人,你就代表贺敏学去看看妹妹吧.  相似文献   

7.
地处湘赣边界、雄峙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亿当年,无数革命者义无反顾地奔上井冈山。而革命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女同志,她们有的是妙龄少女,有的已是经久沙场的地方干部,也有的正就读于师范学校。她们舍弃温馨的家庭,跋山涉水,与男同志一样,哇叱风云,为了中国革命胜利奉献自己的青寿、爱情、孩子甚至生命,为我们永远矗立起一座不可磨灭的历史丰碑。贺子珍的无私奉献井冈山斗争时期,贺子珍任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机要秘书,也是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她经常在屋里默默无闻地抄写文稿,整理报纸,分类归…  相似文献   

8.
从血缘上讲,他是贺子珍、贺怡的哥哥,从姻亲上说,他是毛泽东、毛泽覃兄弟的大舅哥。贺敏学的一生,为这个大家庭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建国之初,为寻找毛泽东与贺子珍流落民间的骨肉小毛,贺怡不幸遭遇车祸身亡。贺敏学便担负起抚养两家子女的重担;毛泽东在对贺敏学高度肯定的同时,拜托其照顾贺子珍;出于对毛泽东的思念,贺子珍病情加重,贺敏学则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对贺子珍细心照顾、开导;中组部的一纸结论和以“弄不清楚”为由的组织调查,让小毛和毛金花的认亲事件数经波折;作为硕果仅存的井冈山老人,文革后,兄妹同时复出,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贺子珍骨灰安放到八宝山一号室,总算让乃兄有了一丝安慰。贺敏学去世后,中共中央以“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他盖棺定论,充分肯定了其革命而光荣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张荣辉 《广东党史》2011,(11):31-35
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婚姻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令世人瞩目的红色婚姻之一。从1927年10月相识相知、1928年相恋结合,N1937年贺子珍远走苏联治病、夫妻“从此诀别”。他们的婚姻生活历经十年之久。这十年,恰恰是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十年。贺子珍与毛泽东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面对政治上和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0.
满古子带着人来到总前委机关所在地后,他安排布置好其他人,便自己一个人悄悄来到毛泽东所住的庭院外,翻墙入内,接近窗前,探着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里面。他不但看清了很有威慑力的毛泽东,同时也看到了能征惯战、文武双全的女中豪杰贺子珍。这贺子珍可不是一般的女人。红军战士都知道,有一次贺子珍同  相似文献   

11.
孔东梅是毛泽东惟一的嫡亲外孙女,外婆是贺子珍,母亲是毛泽东长女李敏,父亲是原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孔从洲将军之子孔令华。在毛泽东四位孙辈中,她排行第三。不善表达爱的外公妈妈李敏小的时候,对外公的样子没有任何的记忆。有一次,毛岸青指着学校墙上悬挂的照片对  相似文献   

12.
《党建文汇》2013,(12):54-54
贺子珍能文能武.为了革命宁可牺牲自己。有一次,毛泽东、朱德等人在开会.贺子珍也在场。这时敌人来了,贺子珍英勇机智,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长征来到川南古蔺县白沙场,妻子贺子珍生了一个女儿。毛泽东来不及与孩子见上一面,贺子珍就把孩子寄养一贫苦孤寡老人家里。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大业,毛泽东和贺子珍夫妇随中央红军踏上了征途……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一个内心充满着爱和痛苦的伟大的父亲。他的爱之博大,我们完全可以从他的人格魅力和传奇的故事中感受得到,但他内心深沉的痛苦却并不是我们常人所能体味的。毛泽东共有十个孩子,其中杨开慧生了三个男孩,即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贺子珍生了六个孩子,  相似文献   

15.
20年代初,江西永新县城南门,有一家叫“海天春”的茶馆,老板叫贺换文,妻子温土秀。他们生有二男三女:贺敏学、贺敏仁及贺子珍、贺怡、贺归园。“万源山中黄竹岭,一家出了三个人,齐心跟着毛委员,双双结亲闹革命。”这是一首流传在湘赣边界的民歌,说的是当年贺敏学、贺子珍、贺恰兄妹三人跟着毛泽东在井冈山闹革命,贺子珍、贺恰姐妹俩爱上毛泽东、毛泽罩兄弟俩,结成革命伴侣,以后跟着毛泽东出生人死、南征北战的事。1925年,贺子珍成为永新县第一个女共产党员,次年10月,年仅15岁的妹妹贺信和刚满20岁的哥哥贺敏学同时入了党。在…  相似文献   

16.
红军时期,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1925年,16岁的贺子珍就成为江西永新县第一个女共产党员、第一任妇女部长,17岁领导永新暴动.大革命失败后转战井冈山,成为井冈山革命队伍中的第一个女战士.在井冈山上,18岁的她与34岁的毛泽东相识相恋,并于1928年结婚.  相似文献   

17.
晓庄  辛宛 《党史文苑》2004,(7):24-24
创作过多部优秀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编剧王朝柱在接受采访时说,《延安颂》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澄清了社会上有关毛泽东和江青在延安时期的两个道听途说的误传。一是有传闻说,江青是第三者,是她造成了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离异。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由于斯诺访问陕北后写成的报告文学《红星照耀着中国》在中外产生的巨大反响,延安来了不少中外记者,并与毛泽东接触较多。贺子珍对毛泽东过多地与史沫特莱等外国女记者接触难以理解,甚至以传统的文化观念来要求毛泽东,认识上的差距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引起了他们夫妻情感逐渐破裂,最后导致贺子珍离…  相似文献   

18.
贺子珍这个名字在人们眼中总是与毛泽东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多年来人们关注更多得是她与毛泽东的婚姻悲剧。可在红色革命的历史中,贺子珍不仅是作为毛泽东的妻子存在,更是作为一个出色坚强的女红军战士清晰地存在于许多革命亲历者的记忆深处。作为长征中的“30女杰”之一,贺子珍的长征路见证了她作为一名女革命者的坚强无畏。  相似文献   

19.
刘晓农 《党史文苑》2012,(7):36-38,40
对于毛泽东与贺子珍1928年5月底在井冈山结婚的史实,有一个如何看待的问题。有研究毛泽东的专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是在得知杨开慧被敌人杀害后,才与贺子珍结婚的。"这个结论受到一些人的否定和责难。否定的主要依据是,杨开慧是1930年11月被敌人杀害的,而毛泽东与贺子珍是1928年5月结婚  相似文献   

20.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编著的《毛泽东生活档案》一书这样写道:毛泽东本人,年仅16岁就出了乡关,将中国传统的“孝道”抛在了一边——他的父亲曾竭力要将他培训成一位商人,但他却始终未按此意愿行事。为此,父亲晚年心绪黯然,临终前,他伤心地自作挽联:决不料百年有一旬,哭慈母又哭严君,血泪虽枯恩莫报;最难堪七朝连七夕,念长男更念季子,儿曹未集去何匆!原来,毛父于1920年1月去世时,长子泽东尚在北京,季子泽覃也在长沙,唯次子泽民在身边,做父亲的怎能不心伤?这是一副形象生动逼真、感情浓郁异常的绝妙挽联。李敏之女、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