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开始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历程,迈入近代社会的路径并非只资本主义一条,俄国也没有注定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正如俄国没有历经古典奴隶制而直入封建社会一样。民粹派主张俄国走一条独特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并为此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在19世纪70年代,民粹派的革命活动构成了俄国革命运动的主流。在马克思主义登上俄国历史舞台后,民粹主义运动逐渐让位于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但民粹派的思想主张并没有消失,还在俄国社会长期存在。有学者认为社会革命党的纲领具有浓厚的民粹主义色彩;①还有学者认为,民粹派对…  相似文献   

2.
俄国社会革命党是俄国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民粹派政党。它吸收传统民粹派和马克思主义、伯恩施坦学说,形成自己社会革命主义的建党理论。社会革命党观点矛盾、组织松散、策略幼稚,是俄国从传统到现代过渡时期社会的不成熟性在政党上的反映。虽如此,社会革命党仍不失为一个代表农民利益,兼顾部分工人和知识分子利益的革命政党。  相似文献   

3.
别林斯基是19世纪俄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在文学批评中,对俄国文化的历史形态、现实状况和未来命运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别林斯基对俄国文化的反思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的:一是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分水岭,改革之后的俄国社会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二是俄国新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上层,尤其是与上层密切相关的知识阶层,他们代表了俄国文化的现实面貌和发展方向。因此,俄国的民族性呈现出不确定的特点;成长中的俄罗斯文化必然是多面性的文化;民族传统和欧洲影响共同构成完整的俄罗斯灵魂。  相似文献   

4.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在对俄国现代化出路的探索中,民粹派提出了一条既不同于斯拉夫派也不同于西方派的探索路向.民粹派思想家重视对民众的启蒙,主张在消灭封建农奴制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以社会公平与正义为目标,以村社为依托的理想政治图景.民粹派对俄国现代化出路的独特探索,成为日后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对俄国现代化出路探索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出现了数百个政党和组织,政党体制初步形成。俄国政党体制受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色。从各党派的意识形态、力量对比、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地位、组织情况、成立的时间和顺序等方面可以认识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是决定俄国1917年现代化进程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在20世纪俄国历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17年俄国君主制的崩溃和临时政府的垮台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之一,这一事件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资本主义在苏联的威胁面前发生了很大改变,许多落后国家以俄为师,走上了非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出现了数百个政党和组织,政党体制初步形成。俄国政党体制受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色。从各党派的意识形态、力量对比、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地位、组织情况、成立的时间和顺序等方面可以认识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是决定俄国1917年现代化进程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俄国社会酝酿深刻变革的 1 9世纪上半期 ,俄国知识分子群体中形成了主张以革命和暴力方式改造社会的激进思想流派。农奴制改革前后 ,激进倾向超出了思想活动的范围 ,发展成为反抗现实的社会运动。 70年代 ,暴力和恐怖手段成为革命激进主义的主要标志。在俄国革命激进主义的文化根源中 ,既有当时西方政治文化的因素 ,也有俄国思想传统和东正教精神的成分。而其社会根源则主要是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以及俄国政治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 1 9世纪俄国知识分子革命激进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揭开了 2 0世纪初期俄国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俄国民主革命时期农村社会的现实,包括农民的两面性、农民与工人阶级的联系、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的状况,是列宁提出的对待农民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维特货币改革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克里木战争后,俄国社会进入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型时期,开始走上赶超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之路。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俄国一些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都在寻找一条尽快提高俄国国力的途径。维特货币改革就是为此而作出的一次尝试。以往史学界对这次改革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我以为,探讨维特货币改革将有助于人们对俄国社会发展进程矛盾性、复杂性以及俄国现代化道路曲折性的认识。一上个世纪末俄国进行的货币改革是在当时的财政大臣谢·尤·维特主持下完成的。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1849-6-17—1915-2…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改革开启了俄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地方自治运动的蓬勃开展和社会力量的觉醒,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显著提高,社会组织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社会组织网络逐渐扩大,类型日益丰富,活动范围大幅拓宽;社会组织的法律基础得以确立.俄国社会组织在慈善和社会救济、医疗卫生、...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作为资本主义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就是形成巨额的垄断资本,产生了垄断组织。煤炭业是垄断组织控制下最重要的行业,它所形成的垄断资本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城市定义的界定直接影响到俄国封建晚期城市人口数量及其比重的判断;城市居民点的类型和密度对城市职能和人际间的交往产生直接影响;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和城市履行职能影响到城市与农村的分离过程,以及向资本主义关系过渡的快慢;到19 世纪中期,俄国城市人口长期徘徊不前,恰恰是俄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在19世纪60—70年代美国和日本强迫朝鲜开港过程中,俄国没有加入其中,而是采取了观望政策,这和80年代俄国积极参与朝鲜事务是截然不同的。俄国之所以如此是由两个原因决定的:俄朝间存在民间陆路贸易,它给俄国带来巨大益处;而朝鲜开港给俄国带来的好处有限。俄国远东地区资本主义发展滞后,航运业不发达,既没有商品向朝鲜输出,也无运输商品的船只。在这样的背景下,俄国没有介入美日的行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俄国民粹主义革命急进派政治纲领的论析,阐明了布尔什维主义同俄国民粹主义的历史联系和继承关系.以特卡乔夫为代表的俄国民粹派的革命急进主义是俄国革命民粹主义的三大流派之一.该派自称"雅各宾党",是在19世纪60年代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在70年代"到民间去"运动失败后,为寻找新的革命出路而产生的一个革命派别.该派出于对资本主义"火焰"行将烧毁农村公社的恐惧,主张立即"直接采取革命行动",通过密谋、暴力手段夺取政权.为此,主张建立集中统一的、下级服从上级的,具有严格纪律、保持绝对秘密单线联系的"革命党";该党应在夺取政权后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社会进行改造,通过共同使用生产工具和共同劳动的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导师列宁及其战友曾各处搜集并精心研究了特卡乔夫的文献和著作,他认为,"这位作家无疑比其他人更接近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前俄国纺织工人的劳动刺激因素》(1)(以下简称《劳动刺激因素》),是俄罗斯学者Л.И.博罗德金(2)等合著的一部探讨十月革命前俄国纺织企业劳动激励机制的经济史著作。该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出版后引起史学界的普遍关注。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再次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如何借鉴历史以防止社会动荡,是国家政权面临的重要挑战。善于实现社会妥协和协调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国家,能够避免革命和走回头路。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八九十年代俄国地主经济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 70年代以后 ,俄国农业资本主义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改革虽使 2 0 0 0多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但封建剥削制度并没有被废除 ,截止 19世纪末 ,地主尽量缩小自营规模 ,工役制不可避免地长期存在着。同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役制的基础又在日渐动摇 ,特别是在波罗的海、白俄罗斯和巴什基里亚等地区。整个 19世纪下半期 ,工役制和资本主义消长的过程恰恰是后者排挤前者的过程 ,地主经济在这一过程中由前者向后者进行着过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晚年将唯物史观辩证地运用于俄国问题研究 ,形成了其关于俄国道路的著名设想 :俄国有可能越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灾难 ,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而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性文明成果。十月革命后 ,列宁根据俄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 ,倡导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斯大林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使苏联脱离了世界文明大道。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江泽民同志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从对当今时代特点的具体分析出发 ,提出要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的俄国,承继18世纪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治国方略,继续遵循俄国历史上极为独特的自上而下调节经济的政策。每一次的皇权更迭都伴随着一场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发生,对俄国历史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19世纪俄国货币制度的演变,更是历经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国历代沙皇拯救国家经济危机的策略以及治国安邦的既定方针和传统。  相似文献   

20.
由于19世纪90年代末中东铁路的修建,很多俄国人开始移居中国东北.身在异国的俄国移民在生活上遇到许多困难.他们以各自的方式生活,一些人或多或少获得成功,而另一些人则生活艰难.因此,慈善活动不仅需要,而且必要.1917年革命后难民大量涌入,使这种需要更加迫切.关内移民和俄国移民叠加,使东北地区城市人口猛增.这些外来人生活水平很低,适应性较差.穷人和失业者数量增长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和心理问题。俄国侨民主要是靠教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慈善捐款是救助机构经费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