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以来,伊朗虽然一直不敢掉以轻心,时时小心,处处谨慎,以免被美国抓住把柄,借题发挥而惹火烧身.但美国总会不放过一丝一毫的机会来教训伊朗,对伊朗的指责铺天盖地而来.伊朗处境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2.
杨勇 《时事报告》2003,(7):54-55
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美国与伊朗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美国指责伊朗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接纳“基地”组织领导人,帮助黎巴嫩真主党,暗中操纵利用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五角大楼甚至已制定了使伊朗“改朝  相似文献   

3.
伊朗核问题中的大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在把伊拉克搞定之后,它的下一个打击目标将是伊朗.但美国也不敢贸然对伊朗采取像对伊拉克那样的武力攻击,因为伊朗毕竟不是伊拉克.撇开伊朗的国情和它的中东大国地位不说,单看伊朗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情况就远比伊拉克复杂.伊朗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欧洲、俄罗斯及日、印、中等亚洲大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而伊朗也希望利用这些大国因素抑制美国可能对伊朗发动的军事打击.  相似文献   

4.
域外传真     
德国媒体报道美国要对伊朗动武近期,德国主要媒体纷纷报道称,美国政府可能要对伊朗可疑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并为此向北约盟国发出通报,希望它们对此做好准备。2005年,最让美国没面子的可能就是伊朗了。伊朗新总统内贾德在联合国大会上对美国大加抨击,继而声称“以色列应该从地图上被抹掉”;在核问题上立场强硬;还不断插手伊拉克事务,断然拒绝美国提出的“希望伊朗参与解决伊拉克问题”的邀请。德国《每日镜报》援引北约的情报消息称,北约盟国已被告知美国正在研究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所有可选方案,以使伊朗政权屈服。德国国家电视台则报道,美…  相似文献   

5.
<正> 新年伊始,美国对伊朗、朝鲜、叙利亚施加的压力不断加大,有关美国对伊朗、朝鲜或叙利亚动武的传闻吵得沸沸扬扬,人们纷纷猜测哪个国家可能是继阿富汗、伊拉克之后成为美国的"刀下鬼"。伊朗:硬撑自从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就一  相似文献   

6.
伊朗同伊拉克之问的战争,从一九八○年开始,至今已有三年多。目前两伊战争的情况如何呢? 今年十月十九日,伊朗对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曙光行动—4”的新攻势。伊朗发动这场新攻势的背景是:法国决定向伊拉克提供超级军旗式飞机。伊朗声明说,如果伊拉克使用超级军旗式飞机袭击伊朗的石油设施,它将封锁海上石油  相似文献   

7.
《时事报告》2005,(6):9-9
新闻事实:4月4日,伊朗总统哈塔米重申,伊朗将继续坚持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权利,并呼吁美国放弃反对立场。他说,核技术将满足伊朗对能源的需求,而石油能源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针对美国关于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的指责,  相似文献   

8.
三月四日,伊拉克出动飞机,袭击了伊朗西部阿瓦士市郊的钢铁厂和布什尔港的核电厂工地。伊朗进行了报复性的还击,除出动空军袭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还首次动用了导弹,对巴格达进行袭击。伊拉克宣称要袭击伊朗三十个城市;伊朗则扬言,除四个伊斯兰教什叶派城市外,伊拉克所有城镇都是它袭击的目标。就这样,两伊战争从“陆地战”、“油轮战”升级  相似文献   

9.
唐志超 《半月谈》2003,(19):73-75
9月12日,在美国等部分国家竭力推动下。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通过决议。限令伊朗在10月31日前全部公开其核计划,与该机构进行全面合作。允许核查人员不受限制地提取环境样本。对此,伊朗方面做出强烈反应,甚至扬言退出《核不扩散条约》。联想到此前在伊拉克曾因核查引发一次次的危机。并最终导致美国发动了“倒萨战争”,人们不禁担心伊朗会不会成为伊拉克核查危机的“翻版”。  相似文献   

10.
11月29日,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表示,美国对英、法、德三国与伊朗达成协议并促成伊朗停止浓缩铀活动表示赞赏和欢迎。近来,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它的核技术主要从当时与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伊、俄核合作引起美国的不满。美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的态度更趋强硬。美国对伊朗强硬有诸多因素。首…  相似文献   

11.
在朝鲜核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伊拉克战后陷入困境之际,伊朗核问题又愈演愈烈。对于美国人来说,伊朗,是一个敏感的画家;核问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此,美国会不会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再次将战火烧到伊朗,也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力图将伊朗变成下一个伊拉克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2月4日决定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美国国务卿赖斯和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随即发表声明,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这一举动表示欢迎。布什政府虽然此前一直表示支持欧盟三国在伊朗核问题上进行的外交努力,但骨子里总是持怀疑立场,同时不断威胁要把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以便对伊朗实施制裁。现在看到伊朗核问题终于朝着自己希望看到的方向发展,布什政府当然表示大力支持。布什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清楚地反映出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战略考量:首先要把伊朗核问题提交…  相似文献   

13.
1989年2月,伊朗前宗教领袖霍梅尼指责作家拉什迪的小说《撒旦诗篇》亵渎了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并发出宗教法令判处拉什迪死刑。随即,一些宗教组织纷纷悬赏几十数百万美金,要拉什迪的命。之后,由于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英国更曾与伊朗断交,伊朗当局一再声称与追杀令无关。东躲西藏的拉什迪,倒也毫发无损,可谓命大。 1999年2月,伊朗东北部宗教城市马什哈德市动员部队(准军事组织)下属的“卡尔巴拉文化中心”发起了一场“售肾悬赏”活动。至岁末,已收到805份申请表格。除了伊朗人,还有来自黎巴嫩、印度、伊拉克…  相似文献   

14.
1991年,海湾战争后,联合国组建了一个专门负责核查及销毁伊拉克原子、生物及化学武器的委员会(简称“特委会”)。特委会中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外交人员、武器专家、语言学家及电脑专家。其中也不乏披着专家外衣的秘密情报人员。围绕着武器核查,特委会及西方国家与伊拉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情报与反情报斗争。美国中央情报局暗渡陈仓伊拉克一直指责特委会是美国情报机构的工具,是为美国利用武器核直延长对伊制裁服务的。伊拉克不断揭露美国利用传委会进行情报活动。1997年10月29日,联合国通过了1134号决议,威胁将对伊拉克采取新的制裁措…  相似文献   

15.
伊朗核问题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无人机定点清除伊朗少将苏莱曼尼,使这一问题更为突显。本文围绕美国和伊朗关系的曲折发展,叙述了伊朗核问题的起源以及伊朗坚持发展核技术的原因。由于担心伊朗趁机发展核武器,经过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2015年7月,美、伊、英、法、俄、中、德7国共同签订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特朗普入主白宫后,指责伊核协议不能完全阻止伊朗成为核国家,美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并对伊朗"极限施压",伊朗则全力抗击。苏莱曼尼事件使美伊关系面临直接军事对抗的危险,伊朗全面停止履行伊核协议,使协议名存实亡。针对伊核问题面临的困境以及发展的前景,通过外交和政治谈判解决伊核问题十分紧迫,相关各国均需为世界和平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30日,美国鹰派人物向布什总统递交了一份公开声明,要求布什政府采取措施,实现叙利亚和伊朗的政权更替,制定针对朝鲜的打击计划,并像封锁古巴那样对朝鲜进行军事封锁。这无疑是一份新的战争计划书。虽然它是美鹰派人物的意见,但也是美国一直以来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反映。当美军部队在伊拉克萨达姆的故乡克里特抓到了萨达姆后,舆论普遍认为,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伊拉克人民这种反美的精神的支柱,美军在伊拉克所遭受的袭击将会减少,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日子会更好过。然而,在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欢呼声还未散尽时,在伊拉克的国土…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罗伯特·盖茨任命美国新防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谢幕是不同寻常和难以评说的。路透社说,崇拜者将其看作是一名尽心尽职的爱国者,他重振了美国军事,推翻了塔利班及萨达姆的政权。而反对者则指责他是一名不计后果的好战者,他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使美军进退维谷,人力财力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伊始,美国政府再度就伊朗核问题向伊政府施压。1月17日, 情美国总统布什称美国不排除对伊朗实施军事行动的可能;18日,新任美国国务卿赖斯称伊朗是“美国需要重点对付的国家”。美国的恐吓引起伊朗的 英强烈反应:19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塞菲以书面声明的形式称伊朗将有力反击一切敌对行动。刚刚趋于缓和的伊朗核危机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 雄的焦点。 阿 核危机一波三折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说起来,伊朗的核技术还“得益”于美国。早 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伊朗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关系密切,两国在1957 拉 年便签署了“和平利用…  相似文献   

19.
2002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2003,(2):12-17
正当美国因单方面发动伊拉克战争 而遭到世界各国人民谴责的时候,美国 国务院于北京时间4月1日发表了2002 年《国别人权报告》(下称《报告》)。《报 告》再次以“世界人权法官”自居,对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 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歪曲和指责,而对 美国自身存在的人权问题却讳莫如深、 只字未提。鉴此,有必要将2002年美 国侵犯人权的事实公诸于众。  相似文献   

20.
环球视点     
3月9日,美国《洛杉矶时报》透露惊人内幕:美国国防部在今年1月份向国会提交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将中国、俄罗斯、伊拉克、朝鲜、伊朗、利比亚和叙利亚作为可能的核打击对象。消息传出后,不仅引起相关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