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死者王某,男,28岁。某年4月15日被其妻子赵某发现死于家中,遂报案。1.2现场勘察及案情调查现场门窗无损坏,未见搏斗痕迹,无遗书遗留。死者王某仰卧于沙发上,左手心攥有残留少量气体气球一个。沙发下遗留小型钢瓶(高约5cm)、气球若干,提取并送检。据赵某叙述,死者既往健康,但曾发现王某有过"吸气球"史。王某在2个月前开始出现精神状态欠佳、健忘以及无力等表现。  相似文献   

2.
1案件简介王某,男,41岁,其妻于2003年3月3日报案称:王某死于自家卫生间内。现场观察死者倒在血泊中,尸体旁有一支崭新的小口径运动步枪,现场不凌乱,无撕打及搏斗痕迹。在随后的现场勘查中,刑技人员发现5.6mm变形枪弹一枚,5.6mm枪弹弹壳一枚,并在房间顶部发现一弹着点。尸体检验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案情2003年9月26日,王某在一招待所内窃得他人手机一部(该手机价值人民币260元),逃离现场时被人发现当场抓获。后侦查员在王某随身物品中义发现另4部不同类型的旧手机以及4张手机SIM卡,经查,这4部手机(共计价值人民币2130元)均是2003年6月至9月间在闵行区被窃的,并有四名证人及部分被害人分别证实王某在该4部手机失窃时曾在现场附近m现或其到现场后不久手机失窃。而王某则始终甭认到过作案现场,  相似文献   

4.
犯罪嫌疑人张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逮捕,在羁押期间向侦查人员提供了同案主犯王某在某市的藏匿地点,侦查人员赶到该地点抓捕时发现王某已逃离。经查,能够证明王某确实在该处隐匿,只是由于抓捕行动过于声张惊动了王某,才促使其逃离。后侦查人员通过在该市排查将王某抓获归案。最终,犯罪嫌疑人王某被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5.
武立志  储璇 《刑事技术》2013,(6):32-32,35
1案件简介某年7月29日,某村农民王某上山砍柴时发现树林里有1名女孩的尸体,遂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经现场勘查发现死者下身衣裤不整,尸体有被猥亵的迹象,系机械性窒息死亡。现场除提取一双崭新的40码黄绿色解放鞋外,未提取到其他有价值的痕迹及生物检材。经调查走访及家属辨认,确定了死者的身份:邓某,女,15岁,县中学初二住校生;  相似文献   

6.
隐形证据     
阿碧 《检察风云》2012,(11):58-60
在一些案件中,有时刑侦人员会遇到棘手的问题——找不到有用的证据。在这些案件中。违法犯罪分子可能有反侦查的经验。他们抹去了留在现场的痕迹;或是抵达现场的非刑侦人员移动现场的物品,无意中破坏了留在现场的痕迹;还可能是被害人出于恐惧、羞耻等原因清洗了案发时的痕迹。而在更多的室外案件中,由于案件发生距被发现时间较长,自然界的风霜雨雪把证据抹去了。能否找到那些似乎已经消失的证据?法医专家表示,案发现场的证据并非完全消失了,它们可能留下不太明显的痕迹或碎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让这些“隐形证据”显形。  相似文献   

7.
运用电子物证技术提取手机中的照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件简介 2008年6月10日,淄博市某区居民陈某报案称:其丈夫王某于6月9日出门后失踪。经侦查发现,王某被一郎姓男子骗至其经营的炸鸡加工厂处杀害。现场由于发现的晚、厂区空间大、物品杂、日常又有工人上班,使勘验工作进展异常艰难,除在厂区一库房角落处提取到1部手机及1张SIM卡外,没有提取带任何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和生物检材。根据调查访问和对手机的预检,判断该手机主人为死者王某。于是将该手机带回实验室对其进行电子物证检验,运用了多种电子物证技术提取和常规的拍摄技术,提取到手机拍摄的含有死者王某头颅和躯干等肢体分离及1把带血匕首的照片共15张。专案组利用这些照片迫使犯罪嫌疑人郎某迅速交代了其杀害王某、肢解尸体、使用王某手机拍照、焚烧尸块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杀害王某后将其阴茎割掉所隐藏的地点,还供认了一起2006年杀害我市无业人员高某的积案。至此,两案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8.
1案例资料 王某,男,24岁,于2010年1月8日20时许被发现死在自家院坝门前石阶旁,颈部、项部均有创口。 现场分为4部分:(1)室外院坝:住房正门与院坝问为6步石阶,石阶北侧有一具尸体,该石阶第3、4步阶沿沾有大量血迹、毛发;  相似文献   

9.
杀人放火案现场,多数是变动现场,火势越大,燃烧时间越长,现场破坏得就越严重,寻找和发现痕迹物证就越困难。特别是有些作案人进行放火并非主要目的,而是为了破坏现场,毁灭痕迹物证,掩盖其杀人的犯罪行为。另外,加上消防部门的救火行为,对现场的破坏就更严重。遇到这种现场,有的技术人员就产生了抵触心理,认为现场已经被破坏,提取不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下面介绍2起在杀人放火案现场成功提取到血足迹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1案件简介1998年2月6日,湖南省某医院于某在家属区里被杀,现场提取“51”式手枪弹头、弹壳各一枚,由于现场提取“51”式手枪弹头没有线膛痕迹,需区分是制式“54”式还是仿“54”式手枪发射。检验发现:弹头没有线膛痕迹,弹头表面的擦划线条与弹头中心轴平行,线条没有明显旋转方向,未发现坡膛痕迹。弹壳上有击针痕迹、抛壳挺痕迹、弹底窝痕迹。笔者从枪的结构上寻找区分是否为制式手枪发射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情况2009年9月1日9时许,某偏远山区何某(女,52岁,寡妇)被发现死于自家房间内,尸体俯卧地面,上衣前襟被掀至双侧乳房下方,后面被掀至背部,现场有打斗痕迹。提取死者指甲及阴道拭子进行DNA检验。1.2 DNA检验及破案情况死者指甲及阴道拭子经检验,检出两名男性DNA分型。在与有关嫌疑人进行Y-STR检验比对后发现,有2名赖姓男子Y-STR分型与阴道内提取检  相似文献   

12.
1 案情简介 2005年10月24日,我市一较偏僻的农村,村民王某被人杀死在自己的小卖部内,部分现金被抢走。现场勘查中,在死者木质拐杖上提取1枚血指印,分析为犯罪嫌疑人所留。该指印纹线清晰,特征明显,有较好的比对鉴定价值。根据现场情况,结合周围环境、尸体检验及调查访问情况分析,决定对周围村庄内符合条件的人依法进行指纹采集。经过大量的工作,本案于30天后破案,犯罪嫌疑人为受害人的邻居王某。  相似文献   

13.
纺织品整体分离痕迹在一些案件中大量存在,如抢劫、强奸、杀人案件中,由于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在搏斗过程中的撕打、拉扯,很可能在现场遗留有这种分离物;盗窃案件中,现场遗留或带走的纺织品分离物。因此,在现场勘查中应加强对此类痕迹物品的发现、提取和检验。  相似文献   

14.
法律难题的百年疑惑 案发现场一片狼藉,充满了血腥味道.被害人躺在血泊之中,胸口上插了一把匕首,显然已经死亡.现场有几个若隐若现的血脚印.经过核对被害人所住小区的监控录像,侦查人员确认了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王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经过比对,血脚印痕迹以及可疑指纹等均在王某处得到印证.侦查人员对王某暂住地进行搜查时,发现了属于被害人的珠宝、首饰等财物.然而,知道真相的人只有两个:被害人和王某.遗憾的是,王某沉默了.  相似文献   

15.
1 案例 某年2月18日某乡发生一起命案,村民杨某夫妇被杀死于家中,现场门窗紧闭,火炉边发现5枚烟头,家中一头耕牛丢失。尸体检验发现两人都是被锐器杀伤后失血性休克死亡。现场有大量翻动痕迹,未发现现金等财物,判断杀人动机应为谋财杀人。  相似文献   

16.
<正>1 案例资料 简要案情 2003年12月26日10时许,外来工张某下夜班后,返回出租屋,发现其妻王某(28岁)被人杀死在床上,遂报案。 现场情况 现场位于一南北排列的5间平房出租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场遗留痕迹物品收集证据 在实际工作中,侦查人员往往只是把现场上的痕迹物品提取了,没有围绕提取的痕迹物品进一步收集证据,证明现场上的痕迹、物品与案件联系的证据以及证明现场痕迹物品与作案人的行为有联系的证据,现场上的痕迹、物品本身不能说明它与案件的关系,要靠侦查人员收集证据来证明痕迹物品与案件与犯罪的关系。侦查人员赶到现场之后,对现场上遗留的各种物品,都要当成证据来对待。因为案件发生或者发现不久,案件事实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基本案情:2002年2月,王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并被逮捕。该案移送到检察机关后,王某家属找承办该案的检察员(主诉检察官)李某说情,李某便为王某办理了取保候审手续。该案向法院提起公诉后,因发现王某出逃,法院将该案退回了检察院。李某将该案卷宗压在自己手中直到2003年初被发现,检察院遂责成李某尽快将王某缉拿归案。2003年3月,李某组织力量抓捕王某未果,为尽快了结此案,  相似文献   

19.
蔡江 《刑事技术》2009,(5):58-59
近日,笔者在勘验3起入室系列盗窃案时发现现场门窗完好,门上挂锁未见破坏痕迹,可室内财物却被盗,起初以为用钥匙开锁实施盗窃,但在检验挂锁时,发现锁舌上有新鲜带状擦划痕迹,锁舌两侧锁体内壁上有2条线状擦划痕迹,认定这是压锁舌技术开锁,是利用“插片”开锁遗留的痕迹。这类技术开锁留痕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容易被被害人和侦查技术人员忽视,笔者也是第一次遇到,现结合本辖区发生的利用“插片”压锁舌技术开锁案件,对“插片”的结构、原理、遗留痕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李琨 《法医学杂志》2002,18(4):238-239
服毒自杀多见,但服毒自杀时由于情绪过度抑郁或恐惧诱发冠心病猝死则不常见,现报告1例。1案例某男,49岁,农民,某日下午2时许被发现死于卧室内椅子上,呈俯曲状,椅子旁有“敌敌畏(DDVD)”字样农药一瓶,瓶盖已旋开,约1/5液体洒在地面,卧室内充满浓烈蒜臭味,现场为封闭现场,无翻动及伪装迹象。经调查,死者妻子与同村王某有奸情,此前死者曾有自杀动机。此次报警人为死者妻子,死者方亲属要求验尸以查明死因。2尸体检验体表末见明显损伤痕迹,颈项部末检见扼、勒痕。尸长162cm,营养发育可,尸体轻度腐败,体重约80kg,角膜轻度混浊,两侧瞳孔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