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中国已加入21个人权公约,除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没有被全国人大通过,其他的都已经生效,中国在人权问题上已逐步和世界接轨,但中国在人权法治保障与实施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2009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这标志着我国在人权发展与法治保障的实践上将步上一个新的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去年始,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展开。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成为这次改革的重大内容和最显著的主题。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标志着各个领域分头推进的法治建设阶段已经结束,基于顶层设计的整体推进的法治建设新阶段开始,也标志着国家“全方位一体化”的法治观形成。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法治观念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学界有关公民法治观念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公民法治观念的科学测量、理论概括与学理解释等方面尚存不足,对于公民法治观念的现状特征、变化特点、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等问题仍缺乏足够的认知与研究。本文认为,公民法治观念的研究要特别加强实证研究方法的设计,建构科学测量法治观念的指标体系,优化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注重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对话。  相似文献   

4.
5.
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后,人权思想就被写进世界各国的宪法之中,成为现代文明国家与社会的基石。在人权理论与实践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人权保护工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提升的空间。个别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甚至是司法机关侵害公民人权的事件屡有发生。究其原因,行政思维与法律工具主义在我国曾一度是主导性的思维方式。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方法管理国家事务,进行社会管理已成为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建设法治社会必须要在我国建立起以法治思维为主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法治原则与国家制度相结合,宣告了近代"法治国家"的诞生。而在法治国家中,政府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保障人权。本文将就法治国家的涵义以及其实质的基本价值、基本要素等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就人权保障机制的重新构建做出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辛堃  陈彬 《法治研究》2008,(4):14-18
民工是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弱势群体,迫切需要保护其基本人权。但是,我国的劳工法律保障体系并不完善,现实法律资源供给不足,这严重制约着民工权益的实现。民工的基本人权,如生存权与发展权必须得到保障。权力强制干预和司法及时救济的法律原则必须贯彻到民工人权保障之中,而加强法律保护力度、增加政府介入强度、建立民工保障制度、改革程序立法方便民工维权是保障民工人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宪政在经济转型的推动下,依托行政法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渐进的道路。我国二十多年来民主、法治和人权保障的发展进程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有限理性是宪政渐进的理论基础,稳定是宪政渐进的社会基础,转型中的经济是宪政渐进的经济基础,儒家传统文化是宪政渐进的文化基础。未来中国的宪政发展仍应遵循这样一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朱海波 《政法学刊》2008,25(2):99-102
走人权保障与行政执法有密切关系,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文明的体现,在现代行政执法中,执法文明是人权保障的需要,也是政府工作法治化的要求。政府工作应在法治化目标下,加强行政执法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人权历史叙事方式认为人权渊源于西方悠久的以斯多葛学派和基督教为代表的普世主义,以及启蒙运动以降所形成的权利思想史,其展现了人权的历史悠久性、内容的层次性和进步性。而以塞缪尔·莫恩为代表的学者反驳了这种人权历史叙事方式,提出了非传统的人权历史叙事方式,认为作为全球道德诉求与乌托邦愿景的人权实际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呈现了全球层面人权起源之晚近性、成因复杂性和乌托邦属性。这两种人权的历史叙事方式有一定暗合之处。尽管非传统的人权历史叙事方式有一定局限性,但其具有重要的法治意义:呈现了法治的普遍性认同之内在价值逻辑,为思考全球法治难题提供了价值论意义上的理论视角,为重思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不过,这种法治意义受限于非传统的人权历史叙事方式在人权的道德性与政治性之间的逻辑张力。  相似文献   

11.
人的现代化与法治是辩证统一的,人的现代化与法治应协调统一地发展.人的现代化与法治互为前提和基础.法治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离开了人的现代化就谈不上法治社会的现代化;而没有法治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的现代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发展人权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部分。使个人获得更完善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是社会主义最初的也是最可贵的理想。可惜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中,某些时候却背离了自己的初衷,甚至基于种种现实的或虚幻的理由出现压抑个人自由和漠视个人人权的现象,以至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一度受到严重损害,社会主义也在一些人那里失去了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超越国家间政治——主权人权关系的国际法治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志鹏 《法律科学》2008,26(6):17-24
主权高于人权、人权高于主权,这些观点都是传统国际关系思想在二者关系上的投射。尽管都有其正确合理的一面,却未能清楚的梳理各种现象,更不能指出既面对现实又指出未来发展方向的方案。以国际法治为核心的路径认为主权和人权均可为美好理想,但在现实中皆可被滥用。因此需要法律予以监控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宪政的进步和行政法治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实施,同时中国宪政发展的曲折和行政法治进展的艰难却又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这部《行政诉讼法》在实施中的艰辛和困难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检讨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成就和困难,就是研讨我国宪政的成败得失,就是研讨我国行政法治的进步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李曙光 《中国法律》2014,(2):30-36,92-99
进人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长足进步。我国正处於社会转型阶段。面临转型期的复杂经济形势,必须牢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推进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当中尤其要不断建立健全完善、成熟的现代金融体系和配套的法律规律体系,并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做出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16.
推进监狱改革发展依法保障罪犯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罪犯人权保障是国家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罪犯人权保障状况是一个国家人权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权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作为人权保障特殊领域的监狱罪犯人权保障工作也有了显著进步,为我国人权领域的国际斗争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17.
张伟 《现代法学》2015,(2):25-31
"人权"和"法治"是现代文明国家的代名词。人权和法治已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中国的不断强盛,对人权和法治认识的不断演进和发展,社会主义人权和法治逐渐开始呈现同步、协调的发展趋势。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核心价值。中国已经是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大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必须扛起人权旗帜。人权是一项特殊的权利。面对未来,我国还需要继续健全人权保障体系,诸如完善人权法律制度,考虑设立国家人权机构,协助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促进和保障人权,有组织地开展全方位的人权和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Human Rights Act on the House of Lords. Drawing on a database of judgments from 1994 to 2007, changes in judgment‐giving behaviour are identified by charting patterns of agreement and dissent across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case. Voting records are also examined in order to identify whet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individual Law Lords in their approach to human rights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