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范意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海良 《法学杂志》2006,27(4):141-143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我国宪法上的确立并非仅出于功利主义考虑,而更在于申明了宪法之为宪法的规范意涵.一方面,它在确立公民权利正当性来源的同时,明确了我国宪法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它不仅深化了权利理念,为完善公民权利的救济与保障提供了宪法支持,而且设定了国家权力的最高道德,确立了国家权力的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政治文明相契合,集中体现了人类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制约、人权保障所取得的成就,反映了人类在追求自由、平等、人权,构建有序化社会组织和社会秩序过程中的共同要求,是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政治文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3.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人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来源,公民基本权利是对人权的宪法化。人权保障条款的入宪要求公民基本权利体系保持开放性和包容性。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为各国家机关。人权保障条款对人权保障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建立完善的宪政体制,而其关键在于宪政理念的转变、解决国际人权公约在我国的实施机制以及建立有效的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4.
贾清 《中国法律》2004,(5):40-41
中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首次将“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提升为法律概念,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提升为国家,从而使尊重和保障人权由党和政府的意志上升为人民和国家的意志,由党和政府执政行政的政治理念和价值上升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政治理念和价值,由党和政府文件的政策性规定上升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一项原则.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庄严承诺和郑重宣示,是标志我国政治文明和宪政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权保护原则的入宪,对检察机关的影响是直接而且深远的。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历史重任,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优势,全面落实人权保护原则,是检察机关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职责所在。尊重保障人权必须树立宪法的至上权威。宪法作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作为构建一国法律体系基本依据的母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反映。宪法的…  相似文献   

6.
肖金明 《法学论坛》2007,22(5):13-20
政治文明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它建立了政党政治、政治参与和法治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逻辑关系.在政治文明视野中全面理解和把握法治国家的核心内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当将依法治权视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在法治国家的意义上恰当定位立法、行政与司法及其相互关系,实践分权原则和人民参与思想,完善立法民主,建设法治政府和发展适度司法.  相似文献   

7.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作为我国宪法上的人权原则确立的。它的确立并非仅出于功利主义考虑,而在于申明了宪法之为宪法的规范意涵。对它的理解,不仅要认识到人权原则在提升权利观念、完善宪法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宪政建设的深远影响,而且也要认识到人权原则在宪法结构、旨意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同样,人权原则的实现并非仅指人权保障的制度完善,更重要的或许是把它置入规范宪法的视野中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8.
对我们的各项工作作一个真正意义的总结似乎是不可能的 ,也不到时候。但我们十分有必要陈述一些观点 ,题目不仿称作“腐败 :对法治国家和民主社会的挑战” ,或者更准确地说 ,是“双重挑战”。第一项挑战很显然 ,公众舆论也异常关注。大家都自发地认为 :今天 ,要催毁一个法治国家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腐败”。它对法治国家 ,或者更广义地说 ,对整个民主社会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并已撼动了支持我们这个社会的支柱———“三权分立”机制和人权。先说人权。瑞士最近出版了一本书 ,称腐败是“人权的反面。② 这一绝妙的称呼使我们联想起 1 489…  相似文献   

9.
黄兰松 《法学论坛》2020,(3):112-119
当前流行的法治观念与国家治理在价值立场和制度层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张力,这根本来源于理念型法治与国家治理所面临的实践难题之间的裂痕。国家能力是指国家将自身的意志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不同于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使用,它更多表示的是国家对于社会需求的回应性。实现优良治理,国家能力建设可谓至关重要。就与国家能力的兼容性而言,那种嵌入国家治理逻辑之中的治理型法治观念更为可取,其不仅可通过规范官僚机构的行为、塑造官僚精英的自我认同、增加制度供给来提升国家的制度化能力,而且能够从铸就公共政治文化和法律判断的正当化角度增强国家的合法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论法治国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卓泽渊 《现代法学》2002,24(5):12-23
法与国家关系一元论既可能有利法治 ,也可能导致法治根本就无法建立。法与国家二元论下的国家优先论 ,可能使法成为国家的附庸而否定法本身。它在使法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和对国家的约束力的同时 ,也使法治失去了基本的立足点。在法与国家的产生上 ,二者在互动渐变中发展形成 ,没有先后之分 ;在法与国家的并存中 ,二者有着地位的差异。基于法与国家本身的特性 ,基于保障人民权利的价值期求 ,基于实现法治国家的理想目标 ,法律应当优先于国家。就法治国家来说 ,我们要建设的是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国家 ,而非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我们不能将法治国家与法治相等同 ,更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相反 ,我们应当把法治的内容纳入法治国家的含义之中。法治国家与人治国家、专制国家、警察国家等非法治国家相对立 ,与宪政国家相联系。西方法治发展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关于法治国家口号的提出也有百年的历史 ,现在重提并郑重确认它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 ,必然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法治将经由法治国家进而向法治社会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宪政在经济转型的推动下,依托行政法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渐进的道路。我国二十多年来民主、法治和人权保障的发展进程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有限理性是宪政渐进的理论基础,稳定是宪政渐进的社会基础,转型中的经济是宪政渐进的经济基础,儒家传统文化是宪政渐进的文化基础。未来中国的宪政发展仍应遵循这样一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龙  余渊 《现代法学》2015,(2):10-15
人权保障不等于人权,它来源于人权理论。它们的重心已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即由以人作为人权的主体转换成了以国家作为人权保障的主要实施主体。视域是一种与主体有关的能力,是精神的观。而我国的人权发展进程也历史地注定了我国人权保障视域的独特性。当下,它的时代含义是:国家以保障人权为目标,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发展人权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部分。使个人获得更完善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是社会主义最初的也是最可贵的理想。可惜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中,某些时候却背离了自己的初衷,甚至基于种种现实的或虚幻的理由出现压抑个人自由和漠视个人人权的现象,以至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一度受到严重损害,社会主义也在一些人那里失去了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人权入宪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之伟 《法学家》2004,(4):25-28
什么是人权?对此人们看法各异,但国内外最广泛的共识是:人权就是人之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就主体而言,这里强调的标准是人,只看他或她是不是人,而不看他或她的其他方面特征,如所处社会制度、所属阶级、敌我分野等.1982年宪法经过第四次局部修改后,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这个规定构成现行宪法第33条第3款.  相似文献   

15.
超越国家间政治——主权人权关系的国际法治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志鹏 《法律科学》2008,26(6):17-24
主权高于人权、人权高于主权,这些观点都是传统国际关系思想在二者关系上的投射。尽管都有其正确合理的一面,却未能清楚的梳理各种现象,更不能指出既面对现实又指出未来发展方向的方案。以国际法治为核心的路径认为主权和人权均可为美好理想,但在现实中皆可被滥用。因此需要法律予以监控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论国际法上的人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各国应负的国际义务 ,各国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人权。作者指出 ,保护人权与维护主权二者并不相悖 ,各国只有在平等、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 ,才能促进人权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焕发了新的活力,但是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从业人员作为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由于家政行业从业者本身具有的特点,他们的劳动保障与家政服务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极为不符.家政行业从业者劳动权集体保障的缺失,使得他们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以及争取个人合法权益的制度性通道,且相关领域的法律技术化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证据法的理性主义传统,既要求通过理性证明的方式去查明事实真相,而非诉诸神明和暴力;又不以追求真相为最高目的,而是将其视为实现正义的手段.这种理性传统,决定了法治国家证据制度具有求真、求善的双重功能,并将公正奉为首要价值,从而奠定了基本权利保障的价值取向.我国证据法学研究和证据制度建设正在经历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型,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宪政的进步和行政法治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实施,同时中国宪政发展的曲折和行政法治进展的艰难却又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这部《行政诉讼法》在实施中的艰辛和困难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检讨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成就和困难,就是研讨我国宪政的成败得失,就是研讨我国行政法治的进步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外国法适用中的人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适用外国法的过程中,如果外国法的适用明显侵犯普遍性人权,一国可以利用公共秩序保留、法律规避及反致制度排除外国法的适用,也可以直接以侵犯人权为由排除外国法的适用,以实现人权的国际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