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面历史     
直面历史■雷颐这厚厚的两卷本《中国知青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思绪万千,难以名状。作为一名曾到农村插队过四年的知青,这本书又把我带回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作为一名历史学工作者,深知历史研究的不易,更感到这是一部难得的直面历史的力作。在“文革”中达到高潮的...  相似文献   

2.
尤冬克 《前沿》2013,(13):189-192
知青小说就是“城里人下乡”的乡土叙事,知青小说对“乡土”如何表现与表现如何,是评价知青小说意义,预估知青小说价值的重要标准.本文理析了知青乡土叙事的层递关系,分析了知青乡土叙事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认知新文学今日之流变,对后知青文学的发展有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3.
知青文学以其丰富而富有特质的创作在新时期文学画廊里留下了绚丽的一笔。成熟期的知青文学在整体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题材的非知青化拓展;二是知青文学自身内涵的丰富。  相似文献   

4.
知青,是整整一代人不想忘记,也无法忘记,是想说成辉煌,其实又很悲凉的历史。知青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称谓,这里面包含着历史的、文化的、现实的、世俗的,以至于政治的概念。单从字眼的表层来诠释,它是泛指有知识和文化的年轻人,可从中国对知青这个词汇的社会认同来说,已经成为了对毛泽东在1968年12月份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后上山下乡的高、初中学生的专用术语,后来也将1964、1965年及1968年以后到农村去的中学生囊括其中。所谓知青文学、知青电影、知青现象、知…  相似文献   

5.
车红梅 《求索》2013,(1):147-149,108
梁晓声有着浓厚的"北大荒知青情结",他的北大荒知青小说有着鲜明的理想主义特色。他的小说充分挖掘知青立志垦荒戍边的往事,张扬知青们在经历激进、狂热、忧伤甚至迷失之后,仍然执著进取坚守尊严追求崇高的北大荒精神。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他为青春作证,为"沉默的大多数"代言,再现历史真实,拒绝涂抹,彰显了军垦生活带给知青们在灾难中不迷失自我的巨大力量,从而使他理想主义叙事的知青小说成为了中国知青文学乃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地标。  相似文献   

6.
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研究中 ,对知青心态的研究应该受到重视 ,因为知青上山下乡时的心态直接影响着整个上山下乡活动。知青下乡的心态比较复杂 ,但基本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者的心态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 ,被动者的心态中含着迷茫和无奈。  相似文献   

7.
90年代初,随着北京“魂系黑土地”展览揭幕,全国各城市掀起程度不同的“知青热”。被“热”浪裹挟起来的一批是原各大垦区的兵团知青。他们撰文的撰文,还乡的还乡。很难搞清他们怀恋些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心中始终有一个“知青情结”,有一片属于那一代人的黑土地。那天在植物园,我们参加了一个北大荒知青的聚会,有人泗泪横流,有人酩酊大醉。随着其中的一员——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姚莹,我们走进了这个四兄弟姐妹中有三人都曾是知青的家庭。  相似文献   

8.
丁世华 《春秋》2014,(3):20-22
正1982年10月,一位女知青斗胆上书,请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为工龄,此信最终惊动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并对这封信作了重要批示。1985年,国家劳动人事部颁发了23号文件——《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文件明确规定:知青在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闻讯的知青们奔走相告,欣喜若狂。写这封信的女知青名字叫萧芸。  相似文献   

9.
1998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30周年,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知青话题,忽然又热了一阵,又出版了一批知青题材的图书。遗憾的是,除了知青老照片的选本能火爆一气,文字为主的大抵炒冷饭。报纸上的评论文章,多是冷言奚落。总是插队那点儿事,像祥林嫂反复叨唠孩子丢了:“我真傻……”听者越来越少。有位著名的知青作家,在这一年勉强写下一篇有关知青的文字,然后郑重声明:就这一话题,从此封笔。没有新意,他们谈腻了。不让他们再谈知青话题,他们会感恩戴德。十年前,《北大荒风云录》出版时,声称知青话题是“超世纪的话题”,终于到…  相似文献   

10.
龚政文 《求索》2010,(1):183-184
新世纪以来,韩少功在一系列重要作品中进行了知青叙事,塑造了一个知青群像。他既叙写了他们的本事——知青生活,再现了那一段热血岁月;也交代了他们的后史——改革开放后分化失落的命运轨迹。这种叙事,既暗合又超越于社会上的知青怀旧潮,表现了惊人的客观冷静和深沉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1.
平凡的奋斗:京、沪、穗三地流动知青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 为何关注流动知青◎ 流动知青:为什么流动◎ 流动知青的现状(1-6)◎ 对流动知青生存状态的基本判断◎ 结语:如何关照流动知青前言:为何关注流动知青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们不难注意到这样一个青年群体,他们没有所在的那些大城市的户口,但是有城镇户口,一般受过高中以上的教育,而且大部分有大学专科以上的学历,一般从事非体力劳动性质的工作,收入在当地中等水平上下。虽然他们的绝对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但日常经验足以使我们做出这样的判断——与庞大的进城农民工群体相比,这一群体在城市流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显然是不大…  相似文献   

12.
近日.由垦利县档案局编辑的《青春奉献黄河口》出版发行。该书以青春印象、难忘岁月、档案资料等三个主要篇目构成.包括300余张知青图片、45篇知青回忆文章、34件知青相关文件资料,共计42万余字。展现了当年该县下乡回乡、五一农场和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下乡共计6674名知青的追求、思索和奉献历程。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蝉声鼓聒,树叶的绿意饱满得油光外溢,阳光白晃晃的下午,因为读费声的《热血冷泪—世纪回顾中的中国知青运动》,感觉就霎时遥远起来,所有的繁荣隐然并且退去,有一怀屐痕印苍苔的读史的苍茫,“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与声音”,只有鲁迅的沉郁警语无所不在地切入我的肌肤。 是1978年那个秋天吧,云南知青领袖丁惠民率五万知青赴京请愿掀起中国知青回城运动大潮,知青运动突然就此中止。 事过多年,是血都已风平了,揭开结痂的伤口,旧话提有什么意义呢?对这场举世闻名的大迁徙,对新中  相似文献   

14.
近年知青题材图书、影视作品的思想局限王江80年代末兴起而至今不衰的“老三届文化”现象,已波及众多领域。作为它的组成部分,知青题材的图书已有一定热度,同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在悄然升温……笔者无意作全面述评,也并非对所拟题目有什么专门研究,不过是作为知青题材...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的知青歌曲中,《南京知青之歌》影响最大,流传最广。《南京知青之歌》反映了南京知青下乡之初万分复杂的心情。它是当时社会思潮的最直接的反映,具有广阔的社会心理背景。它曲折地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生命活力的被钳制,以及由此导致的失落、压抑、迷茫。但在其中仍注入了深重的“历史责任”感。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断了长江,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  相似文献   

16.
历史勾勒:内蒙与东北的知青文艺■杨健从“上山下乡”分布的区域来看,知青大致可以分为边疆、内地两个部分。以这两部分的知青群体为创作主体的知青文艺,可分为三大类:以环边疆的建设兵团(新疆、内蒙、黑龙江、海南岛、云南)为第一类,以内地贫困农村(如山西、陕西...  相似文献   

17.
正知青是共和国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段印记。1969年2月28日,古田县第一批知青开始"上山下乡",总计有7000多名到各公社插队落户。1970年农历正月初七,福清县第一批知青也来到古田,此后陆续有5批福清知青到古田大桥、吉巷、凤都、鹤塘、杉洋、卓洋、泮洋、大甲等8个公社58个大队及边远山村插队落户。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劳动中了解农村,了解农业,了解农民,和农民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堪称姊妹篇,它们用纪实的方式,平实客观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情节,直观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为民造福的党员初心、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深刻含义,阐释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全景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当年  相似文献   

19.
邱烜 《当代广西》2013,(5):62-63
励精图治凝心聚力奏弦歌从知青会馆里出来,左拐进入一条宽阔的泥土路,再走1000米左右,便到了知青广场。广场往右,有一条青石铺就的知青街道直通融江;江畔的百年码头,一棵斑驳的古榕见证了过往的岁月。街道两旁的土楼,黄的墙、蓝的瓦、灰的栅栏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古旧,徜徉在散发着岁月味道的知青街上,耳边仿佛回响起当年那些掷地有声的口号……  相似文献   

20.
1978年12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在此之前,全国知青工作会议刚刚闭幕,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知青政策。在此之后,大批的知识青年返回城镇,到了1980年,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