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2017,(10)
<正>2017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开始施行。从1997年民进中央提交《尽快制定〈民办教育法〉,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到如今的修订,民进与《民办教育促进法》结缘二十年。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在2011年民进中央考察团在江西进行的"完善制度环境、推进民  相似文献   

2.
罗富和 《民主》2008,(3):4-5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民办教育取得显著的发展。据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已达到9.3万所.比2002年底增加近3万所,民办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2313.02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多。  相似文献   

3.
徐培华 《民主》2011,(9):12-14
民办高校是指除国家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而设立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分别在2002年和2004年得以颁布和实施,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民办院校招生不足的事近几年时有发生,然而2003年这种状况却蔓延到多数民办院校:少的只完成了招生计划的两三成,多的也不过招到了计划的六成左右。对于主要依靠社会资金支撑自身生存发展的民办院校,生源的锐减无异于灭顶之灾。 人们注意到,已经拥有上百万在校生的民办院校群体出现如此大的生源缺口,与同年《民办教育促进法》  相似文献   

5.
产权制度是界定和调整产权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产权制度的建立。围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四项权能分析民办教育机构的产权制度,有助于民办教育的依法管理和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将于2003年9月1日起实施,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民办教育机构产权制度的分析更有其特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主》2005,(3):19-22
一、当前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学习与贯彻不力(1)《民办教育促进法》颁行以来,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研讨活动不少,但与会者多数为民办学校的董事长、校长等民办教育一线工作者,而教育、财政、银行、税务、劳动、土地等相关行政部门对该法精神的学习、理解很不够,难以在工作中加以全面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7.
从第一所民办大学在北京创立至今,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走过了不寻常的20年。在这弹指一挥间的20年,它有过姓“社”还是姓“资”的彷徨,也受过计划经济的束缚,体验过苦苦创业的艰辛,也遭遇过有色眼光的歧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出台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特别是酝酿已久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终于提交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都预示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春天就要来临。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7,(2)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2016年12月29日,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1号)指出,"学前教育阶段鼓励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6,(5)
正2015年全国两会上,笔者提交了《关于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提案》,引发广泛关注。在提案中笔者建议,构建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框架,将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法人性质界定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法人,厘清政府监管权力与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权利边界。教育部对提案给予了答复,表示正在加快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差异化扶持政策体系。目前,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在内的三法修订提上了议程。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16,(6)
正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促法》)修订是一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这里的利益博弈,涉及到政府、市场与社会等各个方面。长期以来,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监管从总体上讲是不到位的;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从总体上讲是力度不够的;社会对民办教育的接纳,从总体上讲环境是比较紧张的。这一切,都源于《民促法》存在法人属性、产权归属、合理回报等诸多问题,并因这些问题的不明晰,连带造成学校权利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促法》)的通过,不仅仅是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里程碑事件,更可说是整个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民促法》的颁布实施,必将为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契机。随着2003年9月1日《民促法》的正式实施,其必将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进一步推动政府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行的办学体制改革和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使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政府在管理观念上仍存在一些与现代教育管理要求不合拍之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公布实施,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此法出台是与时俱进、教育创新之举。它使得教育立法体系配套完备,有利于全面依法治教,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它拓宽求学成才之门,惠及广大青少年以至成人,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求,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正为季羡林老先生所说: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人们预期,我国教育事业将进入公办民办并举、共同发展的时代。教育,是公办(官办)还是民办(私办),还是官私并举,在中国教育史上演变传承的曲折轨迹,值得回顾。我国教育有许多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比如:  相似文献   

13.
肖元金 《民主》2004,(7):17-19
从《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到《民办教育促进法》,新时期民办教育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春天。同时介于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亦公亦民、半公半民或不公不民的“混血儿”——“校中校”,也借“改革”的名义迅速崛起,他们一方面可享受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而且是超过  相似文献   

14.
于松岭 《团结》2007,(5):41-42
《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该法及其实施条例将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上升为法律,这给民办学校在招生中奠定了和公办学校公平竞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白驼 《民主》2010,(11):19-21
<正>由民进山东省委会、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山东英才学院联合主办,山东英才学院承办的民办高等教育泉城论坛于2010年10月19至20日在济南召开。民办高等教育泉城论坛前身为中国民办教育南山论坛  相似文献   

16.
民办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特别是地方政策的大力扶持。鉴于各地民办高校的办学实际,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分类管理的统一规定外,给四川省民办教育的配套政策制定留下了极大的空间。本文以四川省民办高校为例,通过对现有四川省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政策困境分析,对构建分类管理后的四川省民办高校的配套政策进行探讨,提出落实政府责任、细化扶持政策,以期打消民办高校顾虑,引导民办高校狠抓内涵建设,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记者在西安翻译学院目睹了一张由当地有 关部门开据的收费清单,上面写道:“临街门前清扫费、生活垃圾清运费、居民清洁费、义务植树绿化费,共计32351元。”据悉,这类收费的对象只限于几所颇具规模的民办学校。显然,《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民办教育事业应享受的“国民待遇”,在这里还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上获得通过。一部法律从开始起草到终获通过,历时6年,经过四次论辩和审议,在新中国立法史上是不多见的。当前,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最大体制性障碍,是来自人民群众巨大的教育需求和有限的政府投入之间的矛盾。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但是,据2000年统计,民办教育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只约占整个教育规模的5%,相比公办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突飞猛进,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民办院校在具体办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我国民办院校办学特色的路径如下:构建共性与个性统一、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明确办学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坚持"非盈利"公益办学方向,构建学校卓越发展机制;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0.
《民主》1998,(3)
民进中央在政协八届全国委员会五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尽快制定<民办教育法>,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于1月23日召开了优秀提案表彰座谈会,蔡睿贤副主席代表民进中央在座谈会上接受了荣誉证书并发了言。同时获奖的还有民进上海市委会主委刘恒椽委员的提案《全面清除地方、部门保护主义,以严肃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