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道德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长期的、深刻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统治者注重榜样教育。《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这个"上"在家庭层面是家长,在学校层面是教师,在国家社会层面是官员。为此,统治者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榜样教育的三维体系。不间断的榜样示范和模仿,使受教者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坚定了道德信念,养成了道德习惯,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人格心理定势,形成持久的德性。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学习负担虽然越来越重,但真正的教育被荒废了;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在许多人看来,今天的中国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似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我们在全国做的系列调查研究,也屡屡证明这是一个事实。91.7%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学位。另外,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班级的前15名。76.4%的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90分以上。65.0%的中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学校以外的作业。  相似文献   

3.
秉刚 《侨园》2014,(7):25-25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去美国前对美国人不打不骂、却能教育好孩子很好奇。而到了美国才了解到,在美国,体罚或用言语羞辱孩子,都会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当事的父母为此还要受到法律惩罚。那么美国人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美国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要成材,不仅仅指学业上的成就,更应该包括遵纪守法、诚实诚信、礼貌修养、团队精神和身心健康等等。所以,家长们从小教育孩子就和我们国家不一样。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美国的小孩有一天突然对父母说:自己以后想当清理垃圾的工人。如果是中国孩子说这话会被父母斥责没出息。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9)
近年来,"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身心安全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就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学校安全教育实施意识淡薄、方法不当、内容缺乏系统性、心理安全教育缺失等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如下: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人力物力分配方面提供保障;学校自身应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安全教育意识;父母应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社会应营造良好安全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唐新同志:上次我们谈到关于“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的问题。你来信说,在“四有”教育中,理想教育尤为重要,而难度也比较高。你认为,进一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是有益的。我同意你的意见。其实,关于理想和理想教育问题,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它很早就有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应该有理想。古今中外许多大政治家、大思想家,都曾就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赤芒 《团结》2001,(5):28-29
青少年如何健康成长和发展,不仅是学校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是每个家庭的重要责任。在现在的学生中,少数孩子有品德、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不良现象,这往往与他们的家庭教育的失误有着很大关系。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应引起重视。 误区一:重养不重教 抚养和教育孩子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的  相似文献   

7.
刘培新 《学理论》2013,(12):251-252
现在一些中职生的人格缺失,使很多父母感觉活得很累。从孩子上幼儿园到上大学找工作,父母不知要花费多少心血气力,还得时刻赔小心,生怕惹孩子不高兴。有的中职生甚至伤害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和他人。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人们。从家庭思想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健全中职生理想人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生隽语     
《民主》2017,(4)
正朱永新:只有教师和孩子一起成长,教育才是有价值的。师生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真正价值,发现这个职业的内在魅力——这不是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职业本身充满了创造性和无限的挑战与可能,而且没有统一标准,因为学生就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孩子背负着太多的重压。很多孩子刚会讲话就要背唐诗、学ABC,稍大后,又被送去学书画,练钢琴,接下来的路是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家长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做父母的把一切的希望都赌在下一代的身上,而且,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孩子那双稚嫩的肩头能承受得起这千钧重任吗?这简直就有点“风萧萧易水寒”的悲壮了。做父母的对孩子抱有一定的期望值,反映了当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普遍提高,这是一种觉醒和进步。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神童和天才的愿望是很好的,但是,做父母的应该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无论古今中外,神童和天才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孩子的将来都只能  相似文献   

10.
现在许多学校才着急起对青少年的教育来了。老师挺着急地对家长说:“叫我们加强教育,光在班上讲,就管事了吗?学校又没有别的教育设备。要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家长也应该给他们买点书,多教育教育嘛。”家长牢骚更大:“我去买了,也要买得着嘛”!的确,到书店去看看,许多今天的中年父母在他们的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优秀作品,如《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烈火金钢》、《铁道游击队》、  相似文献   

11.
榜样教育具有激励和示范的双重作用,因而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榜样教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榜样教育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通过对榜样教育理论依据的探索、针对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进行进一步研究,提出策略如下:榜样树立的科学性及真实性;榜样宣传方式的创新性;榜样社会保障机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人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毫无选择地要接受家庭的教育 ,具体说就是父母的教育 ,而这些教育是其人生成长及形成个性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志趣爱好和道德素养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 ,父母能帮助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 ,在人一生中任何人对自己家庭教育是无法摆脱和选择的。父母教育对幼年的子女影响最大 ,子女愈小受父母教育的影响愈深 ,父母的不同教育对子女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为人处事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子女 ,事实上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就是这个家…  相似文献   

13.
康健佳 《学理论》2012,(13):206-208
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日趋多元化,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理想追求,不仅有利于他们的综合健康发展,还有利于民族地区团结和稳定。从榜样教育的视角出发,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必要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现状以及榜样教育的有效路径四方面,来探讨如何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1)
道德榜样体现出社会的价值导向,道德榜样教育会影响大众的价值取向。而对青少年进行榜样教育,正确认知榜样的力量,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在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道德榜样日趋淡出青少年的视野,明星偶像崇拜成为风潮,究其根源在于树立榜样的缺失,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树立榜样脱离现实,内容脱离生活;另一方面,宣传媒介娱乐化,虚拟化,宣泄化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来营造良好的榜样环境,来塑造青少年的榜样。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与现代:人格理想测量冯波,肖明人格是价值观念的一种,它反映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形态中的人们对于人的素质的基本价值取向。人格这个名词是在近代才开始流行的,在中国古代只有“人品”这个名词。现在一般所谓人格理想或理想人格,是指能够表现某种学说、团体以至社会...  相似文献   

16.
鲁原 《学理论》2013,(20):71-72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父母、监护人、抚养人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作为父母,即使是在生活中,细节上只要有孩子在场,都应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的道德标准也会间接影响儿童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7.
曹雅楠 《学理论》2008,(21):74-74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之一。几千年来,孝敬父母的美德陶冶了很多杰出人物,孝敬父母也被人们广泛继承和发扬光大。当今父母的最大心愿是孩子学有所成,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孝敬父母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延伸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并要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的主导作用,切实开展良好的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贺殷媛  赵金梅 《学理论》2015,(5):212-213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迹进行生动形象的示范教育,引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使他们能参照榜样行为,进行思考、对照、模仿,最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解析高校典型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途径如下:注重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强化对典型榜样的宣传力度;选树针对性强的典型榜样;创新典型案例教学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易杳 《瞭望》2000,(30)
许多父母“恨铁不成钢”.却不懂如何使“铁”变成“钢”。父母投入的是时间与爱心,子女是否成才则靠他们自己有无健全的人格比学习成绩好更重要 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无论什么时代,这都会是一个常新的命题。 学校是孩子受教育的主渠道,家庭及其构成的社会则是孩子成长更宽广的课堂。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家庭教育是基础的基础。 中国的人口出生率率自然增长率都已进入较低增长国家行列,家庭的关注重点也随之转移到子女的教育上。虽然家长对子女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但是却因正确的教育观念急尚未树立、科学的教养方法尚未掌握,家庭…  相似文献   

20.
邓伟志  杨雄 《民主》2006,(6):14-15
第五届“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前不久在我国上海举行,这是一件关乎人类未来的大事。来自十多个国家的学者讨论的话题集中围绕“为了孩子”,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政府应当“为了谁”的大问题。孩子是有父母的。孩子的事无不牵动着周围的一群人。为了孩子,就是为了多数;一心为了多数才能真正代表多数。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在当今社会“,善政”者一定要善于把“善政”与“善教”统一起来。有远见的政府会把投资的目光转向孩子,鼠目寸光的政14府才不把孩子放在心上。雄才大略的中国共产党在“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一再强调要“加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