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春节来临,许多家庭都沉浸在团聚的喜悦中,江苏省连云港市荣华老年公寓院长封必荣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与老人们一起度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她把无限的关爱献给了老人,老人们把无比的信任留给了她。此文真实的记录了春节期间一位养老院长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2001年的春节前夕──腊月29日,铜陵市颐寿公寓为老人摆设了五桌丰盛的年夜饭,市民政局领导和福利中心负责人向老人们致以亲切慰问和节日祝福,老人们深刻感受到颐寿公寓大家庭的温暖,交口称赞:还是党的福利政策好,颐寿公寓胜似家。 加大宣传吸引人 铜陵市颐寿公寓成立于1998年12月,开业之初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让社会了解和关注这一新兴的养老模式,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传媒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另一方面将老人们请进门,实地参观公寓设施,解答老人的疑惑,打消老人的顾虑。经过强有力的宣…  相似文献   

3.
<正>一走进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国街道薛巴村,"益寿德老年公寓"七个烫金大字醒目地映入眼帘,公寓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中竖立着二十四孝图宣传栏,老人们或坐在石凳上聊天休息,或在健身器材上锻炼,或手里拿着收音机听京剧,乐在其中。挂满锦旗的办公室里,益寿德老年公寓院长薛建强一边询问值班护工每位老人的身体情况,一边查看本周的菜单,周一早饭:蒸包、鸡蛋、豆浆,午饭:花卷、西葫芦炒肉、辣椒炒鸡  相似文献   

4.
祝接英是南昌市民政局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一名普普通通的护理员,从事护理工作已经有15今年头了。她视孤寡老人如亲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播撒情和爱,用真情赢得了老人心。1981年,刚步入而立之年的视接英高高兴兴地进了福利院的大们,被分配到老年部做护理员_她不但要...  相似文献   

5.
<正>她是孤寡老人的"贴心女儿",是孤残儿童的"爱心妈妈",她捧出一颗心,用爱让老人得到了一份胜似亲人的浓浓真情;用爱为孤残儿童勾勒出一幅幅"母子情深"的感人画面;用爱充分展现了民政人"为民服务"的孺子牛风采!她就是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的湖北省潜江市社会福利院护理班班长曾亚凤。  相似文献   

6.
有人苦心于仕途.有人热衷于商海,有人纸醉金迷.有人声色犬马,而石文红,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投身于老年人福利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照顾鳏寡孤独老人.擦澡喂药、端屎倒尿,用一颗金子般的爱心,谱写了一曲人间颂歌── 见过石文红的人都会被她那份执着和工作热情感染,略显东北口音的话语,总能“烤”得人心里暖烘烘的,院里院外的老人总亲切地说:她是俺们的亲闺女。阁楼式的老年公寓,花园式的居住环境,一应俱全的服务设施……都好象是块块熠熠闪光的试金石,向人们倾诉着一切…… 甘为孤老俱欢颜 1966年出生的石文红,祖…  相似文献   

7.
图片报道     
1 河南省开封县为让五保老人、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近 期积极开展了慰问活动。图为县领导在曲兴镇敬老院慰问五保老人。 (开封县民政局 李怀岭/摄影报道)2 为让敬老院的老人们过一个健康、愉快的春节,重庆永川市南大街街道办事处妇 联、团工委组织了由10多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义诊、理发服务队,为老年公寓的 老人们义诊、理发、打扫卫生等。图为志愿者在给老人义诊。  相似文献   

8.
苗保田  薄铮 《友声》2013,(4):44-46
<正>"我是美国人,但我有颗中国心。"熟悉牧琳爱老人的朋友们都清晰地记得她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说的这句话。这一颗充满着爱与温情的中国心,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停止了跳动。2013年4月28日,将人生的最后时光都奉献给中国慈善事业的美国老人牧琳爱永远地离开了这片她深爱的土地,离开了热爱着她的人们。牧琳爱老人的"中国梦"凝聚  相似文献   

9.
<正>"在这里可以唱歌、跳舞、锻炼身体、与朋友聊天……一天到晚我忙得很呐。"在省老年公寓,84岁的丁奶奶一边做着腿部按摩,一边乐呵呵说。"一顿饭10元,政府补贴8元,我自己才花2元。这都是共产党给我们老人的福利啊。"在泰州市海陵区响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76岁的杨大爷对着委员们笑得合不拢嘴。强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提高机构养老服务水平、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推进老年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0.
报载,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地下两层、地上15层的北京市老年公寓,近日在朝阳区华严里2号落成,300多张床位,分成144个双人间和10个套间,每间房屋都配备了彩电、冰箱、电话和一套桌椅。令人叫绝的是,每个房间的家具式样、床单和窗帘的颜色都不尽相同,入住的老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房间。此外,房间里还设有医护对讲系统,一旦老人感觉不适,拿起话筒,就能与24小时监控室取得联系。这个老年公寓另一个照顾老人的设施是同一个楼层各房间的阳台相连。便于老人们相互串门。此套公寓一落成,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老年住宅,已成时下房地产商以及如何敬老爱老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在养老悄悄地从家庭拓展到社会的今天,亲情不再仅仅是血缘的概念。生活在烟台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已品尝到了新时代情与爱的浓味,找到了晚年幸福的港湾。夕阳群体的乐园在树木葱茏、空气清新,三面环海、气候宜人,人文和自然景观灿若云锦的烟台芝罘岛上,耸立着一组新的建筑,这就是由芝罘区民政局筹资兴办,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拥有200张床位,宴会厅、老人餐厅、健身房、娱乐室、卡拉OK厅、阅览室、书画室、台球室、门球场、医务室、商品部等服务设施齐全,1999年4月峻工,被进住老人称作“乐园”的烟台老年公寓。烟…  相似文献   

12.
李非 《中国人大》2012,(18):7-7
据湖北媒体报道,近日李先生到父亲所在的武昌一家老年公寓探望,发现其父的双手在夜间被护理人员捆绑在床头,导致手腕一片红肿。同房间的4位老人,有3位老人享受此“待遇”。这令李先生非常吃惊和难受,“老人们是来这儿颐养天年的,现在感觉在受刑。”  相似文献   

13.
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这个温馨、愉悦的大家庭里,省人大代表、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翁歆,是生活在这里的近500位老人的孝顺女儿。有事找翁书记,是中心老人的共识。只要老人找到她,她就坚持亲历亲为,把问题解决。在她看来,福利中心虽然是个养老机构,但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如果长辈们偶尔找小辈办点事,马上推给下面,就会削弱中心与老人们之间亲人般的感情。但老人们的偶尔,就成了翁歆的经常了。一次,一位老人为挂蚊帐找到翁歆,问题马上解决。老人为此写了一封感谢信,他说一件小事能看出翁歆的一种服务精神,他感到住在中心非常舒心。汤之硕老人…  相似文献   

14.
尹皓坤 《黄埔》2014,(5):33-33
正我心深处,有位世人敬仰的老人。她有着难以数计的儿女分散在世界各地。老人没有任何物质遗留给她的孩子们,而她的晚辈们却异口同声豪迈地说:"老人把她一生培植的崇高精神传给了我们,这是最珍贵的遗产啊!"这位老人在我心中屹立着,她时刻鞭策着我,鼓励着我,也监督着我……我心中的这位老人就是我的母校——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15.
<正>范燕青参加10月20日至22日,省政协组织委员就我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赴南京和泰州开展集中视察。省政协副主席范燕青参加活动。委员们听取了省及泰州市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先后来到省老年公寓等地实地考察。范燕青指出,我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越来越精准,较好地满足了老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我们要按照中央"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  相似文献   

16.
正于素玲,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社会福利院党支部书记。她干一行爱一行,曾是兢兢业业的"小巷总理",曾是双台子区赫赫有名的"招商专家",现在则是孝老敬亲的"贴心棉袄"。她自费为福利院的老人买水果、包饺子、添置衣物,定期为老人更新被褥,一日三餐不重样;她为老人重新装修浴室,安装空调式暖风,购入太阳能热水器,配备休息床、安全扶杆;她每周三次为老人放映电影,举办老年趣味运动会,组织老人春游、秋  相似文献   

17.
她,不是哪一位老人的儿孙,对老人们口口声声叫她闺女。这里的老人和她都没有血缘关系,可她把老人当成亲生父母,把这里当成片自己的家。 她,就是河北省隆化县旧屯乡敬老院的服务员李孟芹。 1984年,乡里建起了敬老院挑选服务员,勤劳、贤惠的李孟芹是头一个人选。正值青春年华、时年28岁的她离开了美满、幸福的家庭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条件简陋的敬老院。在这里,她一干就是18年。 来到敬老院之后,李孟芹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位老人、老人的被褥脏了,她主动拆洗;老人的衣服有洞了,…  相似文献   

18.
近日,黄浦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本区落实社会保障措施开展养老工作情况进行视察。代表们听取了区民政局、区第一福利院负责人有关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区第一福利院和兴林老年公寓。代表们对本区的养老工作表示肯定,同时认为,老年养老问题不仅是老人群体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每家每户的社会问题。区政府一  相似文献   

19.
正何永珍,1953年生,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敬老院院长。曾获重庆市尊老爱老模范、潼南区"十大最美家庭",2017年被评为重庆市第一届"最美基层民政人"。一次节日聚会上,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敬老院院长何永珍欲言又止,言语中有打算退休的意思。老人们却不依了:"何院长,你一定要做到70岁!你走了大家怎么办?""何院长不能走,现在找不到像她这么负责的人了!"老人们舍不得她,何永珍又何尝不是呢?  相似文献   

20.
《世纪行》2017,(4)
<正>走进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第二福利院,干净整洁的院落,清静优美的环境,一张张笑容可掬的脸庞告诉世人,这里居住的孤寡老人很幸福。而龙舟坪镇第二福利院能有今天,离不开一个土家女子的奉献与坚守:她就是被老人们亲切的称为"闺女"、孤残儿们亲切地叫着"妈妈"、同事们当着知心姐姐的院长——刘晓恩。艰苦创业,她选择了最艰苦2004年4月,土家姑娘刘晓恩刚满25岁,正值人生最宝贵的年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