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月6日,广东省减灾救灾应急协会在广州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共有43个社会组织和专家会员代表参加。该协会旨在搭建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服务平台,协调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救灾工作,推进全省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快速发展。协会成立后,将建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信息资源平台,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正>11月9日,民政部救灾司在江西南昌召开《救灾捐赠款物统计制度》修订工作会暨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推进会。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主持会议,21个省级民政部门和深圳市民政局救灾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讨论了《救灾捐赠款物统计制度(修订稿)》,北京、吉林、安徽等8省市介绍了今年以来推进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采取的措施、存在的困难问题。与会代表还就下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2月12日,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广东省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促进条例》,引导社会力量在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和指导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有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广东省民政厅出台《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支持方式以及保障措施,还提出在2017—2019年,省市县三级将分别通过制定政策、构建机制、搭建平台,加快推进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10月10日,为引导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救灾工作,海南省民政厅正式印发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意见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关注和支持参与救灾工作的社会组织成长,将其纳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服务平台。该意见强调,要完善社会参与保障机制,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保障救灾工作优先权、健全补助补偿机制等措施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该意见的出台为海南省  相似文献   

5.
资讯     
<正>四川:成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9月8日,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文件,批复同意在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增挂四川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牌子,增加承担全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日常协调、信息沟通和资源统筹等工作。该统筹中心的设立,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创,是四川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将有力推动全省快速形  相似文献   

6.
正9月20日,贵州省民政厅印发《贵州省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了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总体要求、参与范围以及支持引导措施和监督管理规范等。《办法》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强化信息导向,做好宣传引导。具体要做到:一是建立协调服务平台;二是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9月21日,西安市民政局联合西安市财政局印发《西安市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首次规定了西安市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的工作原则、基本条件、参与范围、申报方式、确认登记等内容,还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力量自发组建具有一定减灾救灾技能、能够长期稳定参与减灾救灾工  相似文献   

8.
<正>9月23—26日,民政部救灾司在北京举办针对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人员的专题培训班,来自全国40家社会组织的60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这是民政部救灾司首次举办面向社会力量的救灾专题培训班,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出席培训班开班式并讲话。本次培训班主要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帮助志愿参与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安徽省民政厅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深入推进全省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意见》提出了完善政策支持、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培育防灾减灾救灾社会力量、建立"三社联动+防灾减灾救灾模式"、探索推进智慧灾害治理、积极探索整合防灾减灾救灾社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救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2015年3月,广东出台了《广东省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广东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道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参与救灾工作方面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救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2015年3月,广东出台了《广东省社会力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13日,江西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座谈会在南昌召开,江西省民政厅副巡视员李小荣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7月28日唐山重要讲话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精神,强调要充分认识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民政部救灾司救灾捐赠(综合)处有关负责同志应  相似文献   

12.
<正>8月6日,由省减灾委员会、省民政厅主办的海南省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协同演练活动在海口举行。此次演练场景设定为:海口市红旗镇因强台风袭击,大批群众被困,急需转移安置,灾情发生后,救灾联合指挥部引导有关社会力量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有序开展救灾行动。参与演练的有海南阳光义工社、海南蓝天救援队等12个社会组织。近年来,在抗击台风灾害中,我省许多社会组  相似文献   

13.
正众所周知,十年前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开启了我国社会力量参与重特大自然灾害救援的新篇章。社会力量作为一支重要的救灾力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在之后的历次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公共政策变迁的视角,从社会力量参与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引发的问题思考、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政策不足和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政策变迁三个方面,对汶川特大地震以来我国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进行回顾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正>四川省通过成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完善了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在地协调站和在地协调网络,实现了社会力量及时高效有序参与救灾的局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减灾兴川"之路,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2月15—16日,广东省民政厅在佛山市举办全省减灾救灾业务培训班,就贯彻实施《广东省民政厅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自然灾害救助实务概论进行专题授课,参训人员就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应急避护场所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灾情统计报送、自然灾害救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组座谈。此外培训班还邀请了佛山市菠萝救援中心负责人介绍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救援的情况。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奇、佛山市民政局局长张敏良参加培训班开班式并作讲话,各地级以上市民政局分管副局长和救灾科(处长)、部分县级民政局分管副局长以及省救灾物资储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13日,"同心感恩图进共筑安康四川——‘喜迎党的十九大回望开馆一周年’减灾兴川文化月"开幕暨四川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揭牌仪式,在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举行,该活动由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四川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联合举办。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杨晓东、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罗平恩、西华大学党委书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之后,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救灾力量不断涌现出来。他们积极参与救灾,将公益看作延续生命的力量,将滴水之力汇入爱的海洋。然而社会力量参与救灾需要秩序,需要支持和引导,否则爱心的拥堵与浪费,终将寒了整个社会热切的心。顺势而为,民政部出台了《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地方也进行着各方面的积极探索,一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协调联动、共同应对"的救灾工作格局正在形成,社会力量参与救灾也将走上有序、规范、高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2月7日,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推进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会上,浙江、江西、广东、陕西等省民政厅救灾处长作典型发言,介绍本省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工作措施和进展。社会组织代表介绍了参与救灾工作的典型案例、专业能力、优势项目和主要做法。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殷本杰、杨晓东,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余强,以及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救灾处处长,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浙江公羊会公益救援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各类社会救援力量发展迅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救灾行动,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准则,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2015年10月8日,民政部印发《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0.
论减灾救灾中的社会联动参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力量参与是减灾救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尽管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优势互补、协同配合的减灾救灾格局,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应在转变减灾救灾观念的同时加快配套制度建设,构建社会联动参与机制,在减灾救灾中实现社会力量全过程参与,打造自救、互救、公救相结合的减灾救灾网络,即建立政府居中指挥协调,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神经,一点动,全线动的全社会联动参与的减灾救灾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