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的政教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澎 《美国研究》2001,15(3):83-100
政教关系是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宗教、政治、法律等领域内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确立的政教分离与宗教自由原则是处理政教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近年来,美国政教关系的热点主要体现在公共场所的宗教表达、公立学校中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与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相冲突等问题上.政教关系所面临的新难题之一是如何对待新兴宗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政教关系问题的解决方式主要是法律手段,如何运用已有的法律或设立新的相关法律,成为在政教关系问题上各方争夺的焦点.对政教关系问题的处理,体现了美国社会的价值标准,反映了美国法制与道德,世俗与宗教既统一又矛盾,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投稿须知     
正《美国研究》创刊于1987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和中华美国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中国学者研究美国社会各个方面的文章,包括美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科技、文化、历史、艺术,以及思潮等各个领域,反映中国的美国研究水平,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主要栏目包括"专论""热点透视""专题研讨""文献与研究""书评·文评""美国人论美国""学术札记""学术动态"和"信息"等栏目。欢迎海内外学者赐稿,本刊谢绝出资刊文。  相似文献   

3.
美国殖民地时期政教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红菊 《美国研究》2002,16(1):96-108
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宗教情形十分复杂,目前对其政教关系状况还认识不一.本文根据各个殖民地的宗教立法和实践情形把其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实行政教分离和宗教自由的殖民地,第二种类型是确立英国国教为官方宗教的殖民地,第三种类型是独尊"清教"的北部新英格兰地区.  相似文献   

4.
《美国研究》2021,35(5):117-134
特朗普执政期间修正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定位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叠加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调整了对台政策,打"台湾牌"的力度加大,触及到美国涉台政策的传统支柱("一个中国政策""战略模糊""双轨策略"),并加快推动美台"官方关系"和"准同盟关系"。特朗普政府对台政策的调整,是美国遏华战略驱动、两岸关系形势变化、美国战略界保守势力推动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台海局势产生了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书架     
正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增订版)王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3版本书是2000年初版之后作者对书稿的第三次修订。作者在初版及2005年再版的基础上加写了约20万字,分三章论述了近年来美国宪政发展面临的挑战。其中第11章论述了九一一事件对公民自由造成的影响及相关的宪政争议;第12章探讨了美国国内围绕"肯定性行动"的措施与《1965年选举权法》的宪法辩论;第13章梳理了福利权、医保权和同性恋者平等婚姻权这三种美国公民权的来龙去脉,这些新内容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著述巡礼     
《美国研究》2005,19(2)
《福特基金会与美国的中国学(1950~1979年)》韩铁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除导言、结论外,全书共5章,约32.3万字。作者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世界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本书利用档案资料,以历史综述的方式对福特基金会如何将美国的中国学建设成一个全国  相似文献   

7.
缅甸已被公认是上座部佛教在东南亚传播的最早和最重要的基地,上座部佛教在缅甸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古代,上座部佛教一直同王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政、教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缅甸封建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本文试对缅甸蒲甘王朝时期政权与教权(上座部佛教)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分析和探讨,理清其沿革发展的脉络,揭示缅甸蒲甘王朝时期政教关系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究缅甸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教关系作些铺垫。  相似文献   

8.
东正教自它传入俄罗斯巳逾千年。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有过辉煌,也有过挫折。它与苏联、俄罗斯的政教关系也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在今天的俄罗斯,东正教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宗教热。  相似文献   

9.
著述巡礼     
《美国研究》2004,18(2)
《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 5个司法大案》 任东来、陈伟、白雪峰等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4年1月第1版。全书共6 12页,约4 9.3万字。几位作者中,任东来为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陈伟为旅美学者,2 0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白雪峰2 0 0 1年从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本书的主体部分由三篇精彩的宪法论文与2 5个司法大案组成,一共2 8节。这三篇论文是《美国宪法的英国普通法渊源》、《保守的美国革命产生了长寿的联邦宪法》和《美国宪政法治捍卫者:最高法院的九尊护法神》。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三篇文章分别扼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正本书探讨了一直困扰韩国的后朝鲜战争问题,特别是该如何制定外交政策、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始终存在的、关于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的困境。本书引入多种国际关系理论,不仅从历史的角度总体论述了韩国外交政策的发展经过、特点及存在的各种问题,还总结了美国与联合国在朝鲜半岛扮演的角色、朝鲜的安全政策与军事战略、实现南北统一的诸多理论与条件,以及韩国对朝鲜的政策方向等。  相似文献   

11.
李海东 《美国研究》2016,(4):9-36,5
当前,美国政策精英就美国对华政策展开了一场全方位、多元化的政策大辩论。"务实容纳论""接触合作论""反省妥协论""接触融合论""接触遏制论""遏制论"等不同认识在碰撞互动。美国决策精英正弱化以往对华接触与融合的政策基调,缓慢但却明显地推动对华政策朝着挤撞方向发展。美国对中方意图的习惯性误判、美中两国国际秩序观的差异、美国认定其国内问题的"责任在中国"等因素,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始终带有强烈的悲剧性色彩。在此次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和大调整中,走出"领导陷阱"、学会"换位思考"、认清"戴维斯陷阱",将有助于美国理性地认识中国和保持稳定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与影响力的增强,国内外学术界对美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美国所面临的挑战及当今世界格局有诸多讨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法里德·扎卡利亚的《后美国世界》为代表作,美国涌现出一批论文和专著,论述了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崛起对美国的影响,提出世界将迎来一个"后美国时代"。与此同时,一批美国学者和官员认为美国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而继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美国学界始于20世纪80年代关于美国是否衰落所引发的辩论进行了分析介绍,特别对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两位学者——美国衰落论的主张者保罗.肯尼迪与美国复兴论的倡导者约瑟夫.奈——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就此次辩论对于我们如何看待今天美国的力量状况,以及当下的美国衰落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此次辩论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性问题——历史类比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如何看待历史发展的延续与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量度一国之力量问题,硬权力与软权力的关系问题,文化与文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与作用等问题——在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与社会价值,值得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14.
禁欲派与约瑟夫派的论战发生于15-16世纪之交.最初只是教会内部关于不同修行世界观的争论,其后由于触及如何处置宗教异端分子以及修道院是否应该拥有众多地产等关乎教会统一和政教关系的重要问题,在世俗政权的干涉和参与下,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两派长达半个世纪的论战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俄罗斯国家、东正教教会以及整个俄罗斯文化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简·亚当斯是美国进步主义运动时期最杰出的女性,其宗教观的发展和变化体现了进步主义运动时期中产阶级白人妇女与宗教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在简.亚当斯看来,女性参与社会改良完全符合家庭的利益。而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宗教精神,就必须突破宗教机构和教条的局限。简.亚当斯与宗教的关系体现了一种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本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     
<正>遏制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增订本)[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著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19年6月第1版本书是一部视野宏大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杰作。作者从战略的目标、对威胁的认识以及实现战略的手段三个方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外推行的遏制战略进行了系统的考察,通过历史研究揭示了"新面貌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缓和战略"等遏制战略的实施效果及其优劣。本书初版于1982年,2005年出版增订版,补充了遏制战略在冷战后期的重要发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著述巡礼     
《美国对外关系史散论》王晓德著,中华书局,2007年4月第1版,全书共60万字。本书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本书是论文集,收录了作者在过去16年间发表在《美国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历史研究》等刊物上的学术论文,共40余篇。本书除总序、自序外,正文五编,内容涉及文化观念对美国外交的影响、美国对外经济关系、美国大众文化扩张与全球“美国化”、威尔逊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美国与拉美关系史。文章对美国对外关系的文化探源、务实主义传统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新教伦理与英属北美殖民商业精神的形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系“南开史学家论…  相似文献   

18.
特朗普政府执政一年来为美国和世界带来了众多改变,引发了较大争议。就美国总统政治的历史经验比较而言,特朗普首年执政虽并非全然负面,但在政府内部关系、与共和党建制派关系,以及与公众民意的关系上都显现出有别于以往总统政治实践的特殊表现,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内部的不确定性、党内"独大"的趋势以及维持稳定少数支持的状态。特朗普政府代表少数与加剧极化的特征凸显了当前美国政治的核心问题,即重组中的美国政治无法有效回应迫切需要变革的民意诉求,且在社交媒体的作用下趋势尤甚。2018年,特朗普政府已显现出的态势和问题势必延续,而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可能引发的国会两院两党势力对比变化将加快对特朗普执政的塑造与约束。  相似文献   

19.
《美国研究》2021,35(4):45-69
"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一词因为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在1963年的出版而变成了研究美国政治、美国政治文化和美国历史的一个"标准"概念,在学界内外都产生了长盛不衰的影响。本文以霍夫施塔特的学术生涯和美国史研究路径为起点,叙述《反智主义》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与霍氏学术谱系的关系,通过对《反智主义》内容与观点的解析,延伸讨论"反智主义"概念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力图揭示一种可被称为"霍夫施塔特困境"的现象——自由派知识分子如何在一个高度"民主化"和"反智化"的美国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田伟 《德国研究》2021,36(1):59-77
在政教关系问题上,德国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友好型政教分离.这种模式确立了国家对宗教的"干涉禁止"和"认同禁止",但反对国家对宗教的"漠视诫命"和"行动禁令",其基本态度是既确保国家与宗教在制度上的分离,又允许甚至鼓励二者之间的"交互关注与合作".在法律原则上,友好型政教分离体现为国家对待宗教的"兼容开放型中立"和"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