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俄罗斯共和国政府于1991年底至1992年在对外经济活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首先,俄罗斯政府于1991年11月15日签署了《关于在俄罗斯境内放宽对外经济活动的限制》的指示。此项指示取消了以前对企业作出的关于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需要事先专门登记的规定。但是该指示并没有认真执行。企业在进行外贸活动中仍需通过海关,需立外汇帐户,需向银行出示企业已经登记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正《赢得第三世界:冷战时期的中美竞争》(1)(以下简称《赢得第三世界》)是第一本系统阐述中美在冷战时代如何在第三世界全面争斗的著作,其系统性的论述足以证明作者得出的关键结论:中美在第三世界展开的旷日持久和内容复杂的争斗"在塑造冷战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这本书开篇那句话令人印象尤为深刻:"没有哪个国家能与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21世纪人类的命运的影响更大",不  相似文献   

3.
刘方敏  张民军 《美国研究》2002,16(1):109-116
国际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高度政治"(high politics)问题如政治对抗、军事对峙、意识形态对立等,而对冷战史中关于东西方经济遏制等"低度政治"(1ow politics)问题反响不畅.对后者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依靠政府解密档案进行,并且至今对冷战史上最重要的经济遏制组织--巴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即便是90年代初问世的两部巴统史专著①,也未完整地阐述巴统历史的全貌.我国学界对冷战中东西方经济关系的研究更是和者寥寥.崔丕教授以十年之功投身于巴统史的研究,其专著《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9-1994)》②(以下简称《巴统史》)一书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术界在巴统史研究中的上述缺憾.  相似文献   

4.
正冷战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联盟体系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全面持续对抗,不过最终却以苏联令人意外的解体而宣告结束。关于美国赢得冷战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从内外角度都有阐述。对于美苏双方而言,各自庞大的联盟体系是支撑它们进行旷日持久的冷战对抗的重要力量来源,因而谁在削弱对手联盟体系方式做得越好,谁就越接近冷战的胜利。为了实现削弱对手联盟体系的目的,楔子战略的使用不可避免。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凌胜利博士的专著《分而  相似文献   

5.
翟韬 《美国研究》2023,(1):138-16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宣传政策的方针主要围绕《美中关系白皮书》展开,主要是诉说中美友谊、离间中苏关系。美国宣传机构主要通过其在华旗舰宣传期刊《今日美国》,从中美友谊、美国不是帝国主义、反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美宣传三个方面入手,对华展开大规模宣传攻势。《白皮书》和美方的宣传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掀起批判《白皮书》和反驳“中美友谊”为主轴的大型反美宣传运动。毛泽东主席系统地讲述了三个观点:美中不是友谊而是侵略关系,美国要把中国作为保护国,《白皮书》所言的中国革命性质和道路问题是无稽之谈和“唯心史观”。从后殖民视野出发,两种观念的冲突实际上是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恩人家长观念”和反殖民的“革命民族主义”的交锋。美国宣传对华的“友谊”“恩德”与“保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看来则是强加给中国人的奴役与帝国主义。这种宣传战至今仍有现实回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冷战对抗与遏制的对华安全观,从艾森豪威尔政府到约翰逊政府,面对致力于发展核武器进而拥有了核武器的中国,美国在其以对苏联为主的核战争框架内,秘密设计了以战略核打击为主干的对华核战争预案,这就是极隐秘的"统一作战行动计划"。美国谋求基于美军的核力量优势,在中美两国的大规模冲突中,先发制人对华发动核打击或动用核反击来毁灭中国的核武装及城市人口,最大限度地削弱中国的实力与潜力。即便美苏爆发战争而中国并不参战,美国仍计划全面毁灭中国,阻止中国在美苏战后成为仅存的工业强权。这种乖戾的进攻性思维及深刻的疑惧心理,在美国对华核防务及宏观战略框架内从未消失,并对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对华战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时殷弘  宋德星 《美国研究》2003,17(3):129-136
对于作为一个理论思想领域的国家大战略的把握、理解和创造性联想 ,除了有赖于研读经典的大战略理论和历史著作 ,并且对历史上和现今的典型大战略事态进行超越就事论事层次的相关探究和思考外 ,一条可取的重要途径在于像保罗·肯尼迪呼吁的那样 ,从其各不同组成部分或层面来分析、理解国家大战略。①在长达 7年严谨扎实的研究之后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张敏谦研究员基于大量资料文献 ,写成《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在2 0 0 1年出版。概括起来 ,这部著作具有三方面基本特征 :(1)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相似文献   

8.
陶文钊 《美国研究》2001,15(1):132-137
由中央党校姜长斌教授和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哈佛大学研究员罗伯特·罗斯(陆伯斌)博士主编的<从对峙走向缓和: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以下简称<再探讨>)一书新近出版.拿在手上,书沉甸甸的,很有份量.  相似文献   

9.
10.
2003年8月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中邵志勤出版了一部专著——<东亚经济的发展与调整>(以下简称<简整>).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与世界知识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亚太丛书"中的一部.通读全书,总是感觉是:本书从理论到实际,还有大量的数据分析,问我们展示了东亚经济发展与调整的全貌,是一部可读性强、有学术深度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陈弢 《德国研究》2022,(2):102-120+124
1951年4月发生的迈力克默号事件是冷战初期联邦德国(西德)对华贸易的一个关键事件,体现了这一时期从西欧到中国大陆复杂的贸易网络的发展情况。该事件不仅使西德企业的对华业务遭到极大打压,也几乎中断了方兴未艾的西德东亚航线。在西德贸易主权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美国的强大压力和西德政府自身的战略考量是西德对华实施严厉贸易禁运措施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西德政府也为日后发展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关系保留了一扇门户。  相似文献   

12.
"开放水域污染"是北大西洋理事会批准"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实施的第一批试点研究之一,其中海上溢油事故的治理作为其重要项目,受到了北约盟国的普遍关注。围绕该项目的主导权、治理主体、决议内容和执行落实,北约各国之间展开了博弈,矛盾与冲突虽然不可避免,然而在美国的压力和游说之下,"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最终通过决议,要求北约盟国"在1975年前,不迟于20世纪70年代末,根除国际上排放石油和石油废弃物入海"。该决议是"现代社会挑战委员会"提出的第一个试点项目行动建议,被誉为历史性的决议。其间,美国借助北约"第三维",发挥了极为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进而建立了冷战缓和时期它在社会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但也不可否认,该决议的通过推动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北约的沿海国家对溢油问题的关注,强化了国家间在这一问题上的资源和技术共享,加快了海上溢油预防和减灾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从1991年到1993年10月,在近3年的时间里,日本经济一直处在长期萧条中,这次日本经济的萧条与停滞,是战后迄今最长的一次,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学界都在议论其根由。 从事实上看,这次萧条不是从商品库存调整与生产减缩开始的,而是从企业利益下降开始的。 1990年度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增加 5.0%,上市指数也增加 4.8%。但同年度日本制造业的经常利益反而减少了1.6%。其后连续三年剧烈下降。  相似文献   

14.
深切怀念金荣国先生…………………………………………………··,…………………2000.春季号(25).3专稿韩国隆重纪念白凡金九先生逝世五十周年……………………………………宣德五1999.夏季号(23).66金大中总统在光复节的讲话………………………………………………………………2000.夏季号(26).l金大中总统与朱铬基总理会谈……………………………………………………………2000.秋季号(27).l第八次中韩论坛专稿开幕词…………………,……………………………………·。…………………汝信1999.秋·冬号(24).8在“第八次中韩论坛”…  相似文献   

15.
西学东渐是近代西方文化对东方文明的一次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这影响首先是从作为文化交流的手段——翻译开始的。一直以来,中韩两国学者都认同西学东渐对本国翻译发展的影响,但现有的研究在探讨近现代翻译时大多以本国为界,很少谈及两国比较和交流。而实际上,虽然因为国情不同,中国与朝鲜半岛的近现代翻译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同时也有很多相似点和联系点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从翻译史视角出发,窥探西学东渐时代潮流下中韩两国文学翻译史的面貌,比较两国文学翻译实践的共性和个性,发掘翻译实践背后的历史信息,最终达到还原两国文化(文学)交流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热煮黔焦2006年第l期2周承朱威烈/俄罗斯欲借中东事务构建地区战略均势‘袁胜育/伊朗核间题与俄罗斯的政策11卿文辉/俄罗斯与哈马斯对话的背景与影响2006年第2期4史亚军/上海合作组织的未来发展夕唐朱昌陆剑/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模式论析14蒋新卫/上海合作组织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2006年第2期4‘田春生/论俄罗斯新制度安排及其特点52俞路邱显平/转轨以来的俄罗斯城市化进程研究58庞昌伟/里海油气管道地缘政治经济博弈态势分析公鹿华林/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石7周秋君/浅析俄罗斯天然气产销战略与对欧合作政翰纵横2006年…  相似文献   

17.
杨玉圣 《美国研究》2001,15(4):114-118
无论是历史背景、文化传统还是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等,中国和美国都是迥然不同的两个大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关系及其未来走向,不仅对于两国本身、而且对亚洲太平洋地区甚至全球的和平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制约、刺激两国关系的因素,当然多种多样,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识无疑是其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正如王缉思先生所揭示的,两国公众对对方国家的看法,同各自的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要使两国关系真正具有建设性,而且长期稳定下来,必须在听取公众意见的同时教育公众,缩小两国公众间的认知差距.(<中美长期对话(1986-2001)>序言,第1页)因此,如何正确评估各自关于对方的形象与认识,从而减少误会与摩擦,进而加深了解和理解,恐怕是中美学术界面临的最迫切的学术工作之一.这一工作,不仅有不言而喻的学术意义,而且有重大而紧迫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陈勇  张昆 《当代亚太》2012,(3):147-160
本文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期间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报道进行框架分析和内容分析后发现,在这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其中国报道的变化与中美关系的变化是保持一致的。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国家利益和主流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在这二者的共同"折射"下,《时代》周刊所呈现的"中国镜像"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扭曲和变形。  相似文献   

19.
在美苏双方希望和推进战后经济合作的氛围中,苏联提出了战后重建的贷款问题。由于苏联期待更优惠的贷款条件而美国有意把经济援助作为外交工具,雅尔塔会议没有提出贷款问题,从而错过了历史最佳时机。杜鲁门执政后,美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和苏联对自身经济体制和国际经济形势的认知偏差,导致双方在贷款问题上长期交涉但最终未果。贷款流产成为苏联与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切割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相似文献   

20.
<正>在美国学术界,就美国对外政策研究的方法论而言,至少存在着四种学术流派:其一,对策研究,强调研究现实性与实效性;其二,理论研究,强调用国际政治理论诠释现实或历史问题;其三,淡化理论色彩的宏观政策或战略研究,强调研究的宏观性与思辨性;其四,纯历史性的美国对外政策史研究,强调史实的考证与思辨。就这些学术流派而言,不能说孰优孰劣,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美国的对外政策。美国学者亨利·诺(Henry R.Nau)的《保守国际主义:杰斐逊、波克、杜鲁门、里根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