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铁路华工在美国西部开发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都以美国为中心,主要根据美国官方或者私人的档案和新闻媒体、铁路华工后代的追忆,以及学者的田野调查资料来建构铁路华工的历史,华工群体自己的声音严重缺失。21世纪以来,在素有"北美华侨之乡"的江门五邑地区发现的晚清、民国时期的各类侨乡文书,为追寻"沉默的铁路华工"的历史,倾听他们的声音,建构研究中的华工视野、侨乡视野、中国视野提供了可能。透过侨乡文书可以发现,铁路华工主动筹款出洋,通过美国—香港—侨乡的商业网络给家眷寄送侨汇和家信。铁路华工通过拼搏奋斗源源不断地输入血汗钱和思想观念,提升了家庭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编织起侨乡民众赖以谋生的移民网络,启动并促进了广东五邑侨乡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依据侨乡新近发现的各种文献、文物,从侨乡的角度,考察淘金华工、铁路华工去美国追逐梦想的动因和移民机制,初步分析了华工出洋的成本与收益,详细讨论了他们梦想的内涵,他们带给家庭、家族、家乡的各种层面的变化,他们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血汗乃至生命。美国淘金华工、铁路华工生活在现实环境和精神家园两个世界之中,他们不仅是美国西部开发和美国工业化进程的直接参与者、推动者、见证者和贡献者,也是侨乡社会转型进步这一"侨乡梦"的参与者、推动者、见证者和贡献者。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2015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习主席在讲话中讲述了美国太平洋铁路和华工的故事。"150年前,数以万计的华工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参与建设这条横跨美国东西部的铁路。他们拿着简陋的工具,在崇山峻岭和绝壁深谷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血肉之躯铺就了通往美国西部的战略大通道,创造了当时的工程奇迹,带  相似文献   

4.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约有一万多名华工为美国远征军服务。本文根据收藏在中国、美国、法国等地的相关档案和文字资料,从"跨国史"和"共有的历史"的角度,对一战西线华工和美国远征军在欧洲战场的交集及其在中美关系中的意义等问题,进行全方位解读和分析。一战华工与美国远征军的旅欧经历,构成了中美两国之间一段极其精彩的共有的历史。一战华工与美国远征军的互动,小而言之是有助于美军提高其战斗力;大而言之则是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两国共创国际新秩序。此外,一战华工不仅是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使者,更是迫使美国人正视觉醒中的中国人的使者。一战华工与美军在法国发生交集的历史,是中美两国人民的一份珍贵的共同遗产。在即将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之际,对一战西线华工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战西线华工的故事不仅是中美关系史中一个重要和独特的篇章,而且对一战华工史料的挖掘和研究在学术范式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展现了"共有的历史"视野的重要学术价值及其在中美关系研究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一) 华侨移居印度尼西亚,已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远溯到1,500年前。大量移入則是在十七世纪初至十八世纪中叶,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印度尼西亚后,为了掠夺劳动力,从中国沿海擄掠拐骗大批“契约华工”到印度尼西亚?倌陙砦覈ナ艿酃饕迩之?加上国内反动统治,人民生活日益貧困,沿海各省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广大贫苦农民,  相似文献   

6.
华工出国合法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期间(1858—1861年),由广州率先开始实施的,它对日后清政府对待华工的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在英法联军占领广州这样特殊的环境下,广东官府推行华工出国合法化,固然是外力胁迫的结  相似文献   

7.
"中等收入陷阱"已成为国际热议的话题。最近几年,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已成为一些中东欧国家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将对有关"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献进行简要的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将试图回答如下问题:中东欧国家为何关注"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中东欧国家是否存在"中等收入陷阱"?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增长面临何种挑战?  相似文献   

8.
华工有组织地合法出国,自广州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广州的占领,是其开端。但以往的华侨史研究,对于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时期华工出国合法化进程之始末,则较少涉及。本文欲就此作一概述,俾使人们对华工出国合法化的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从契约华工、猪仔、苦力到偷渡客、人蛇,从"苦力贸易"到"人口贩卖",他们之间在移民经历、遭遇方面是如此的相似,以致于人们往往把他们相提并论,另一方面由于时代不同、环境变迁、人物各异,两者之间又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正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其将采取何种对外政策,尤其是亚洲政策,成为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舆论界、学界与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当前,特朗普政府提出以"印太"战略取代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并将其纳入美国的国家整体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战略调整?该战略会对亚太地区格局产生何种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印太"概念既非美国首创,同时又得到澳大利亚、日本和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的特性及其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柏思 《美国研究》2001,15(1):124-131
我是个职业外交官.在过去大约25年里,我的工作就是介绍美国,向亚洲、欧洲和南美洲的民众,说明美国的社会、文化、历史与政治. 除了担任外交官,我也当过老师.1971到1973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过英文和美国文学.所以说我在教育方面也有一些经验.本文所要谈的是美国的教育制度,以及美国教育制度如何受到美国人的特性所影响,但是我要用迂回的方式来说.首先,我想问一个简单但是与教育不太有关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美国人?美国人与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甚至中国人有什么不同?而美国的文化与社会特性,又如何影响美国的政治制度?然后,再回到原来的主题教育,谈谈美国的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到美国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2.
李青 《当代亚太》2003,(12):49-54
如何评估中国的崛起 ,美国应采取何种对华政策 ,是冷战后美国学术界特别是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着力研究的问题。中国是美国的“战略对手”,还是“战略伙伴”;美国应对中国采取“遏制战略”,还是“接触战略”,或者二者兼而行之 ;如何认识九一一事件与伊拉克战争后的中美关系 ,都成为学者争论的焦点。但无论观点如何 ,其研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在19世纪的工业化浪潮中,铁路业曾拉动美国经济一路领跑并跃居世界首位。如今,相较于其他交通工具的繁荣,美国的铁路客运明显落后,但铁路货运仍在美国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830年至今,美国的铁路业经历了繁荣、衰落与复兴三个阶段。这一演变过程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其一,美国政府对19世纪铁路业发展所采取的态度既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大包大揽,而是有限且有效地介入;其二,美国的高速公路系统是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的产物,体现了美国政治经济传统中的"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其三,美国的高铁梦想成为泡影的根本原因,在于决策机制分散和利益集团的诉求不同。  相似文献   

14.
郭树勇 《美国研究》2005,19(1):112-124
当下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与战略学界中任何研究,都意在回答“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向何处去?”这一问题。阿特教授 (RobertJ. Art)的《美国大战略》持中庸之道,既不为冷战胜利特别是九一一事件之后的美国地位沾沾自喜,也不垂头丧气。他从国际关系学与战略学的双重角度,理论联系历史,较有说服力地提出选择性干预战略,指出既不能像孤立主义与离岸平衡战略的战略家那样采取消极措施,又不能像小布什政府那样采取单边主义的反恐战略,强调美国与盟国的广泛军事合作,从而较为客观而正确的回答了“九一一后美国向何处去”这个根本性问题,而且在美国新保守…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伦理学?康德早就指出,全部哲学要回答三个最基本问题:1.我知道什么?2.我应该做什么?3.我应该期望什么?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是形而上学;回答第三个问题的是神学,而回答第二个问题的任务就落在了伦理学的肩上。对这第二个问题,萨特作了自己的回答:“我要行动”。怎样行动?“自由地行动”。为什么“自由地”?因为“我被判决为自由”。  相似文献   

16.
从应对"9·11"看美国两党的执政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劲松 《美国研究》2003,17(1):7-29
美国政党的执政方式是一个值得专门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政党制度特点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第107届国会与布什总统应对"9·11"恐怖袭击,建立国内安全体系的过程,借以从两大方面论证美国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即同一执政党内部,执政权如何配置?分裂的政府中两党各行使哪些执政权?两个执政党如何处理相互关系?最后,本文探讨了美国政党的执政方式与民主和法治的关系.作者认为,宪法规定的民主制度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党内和党际的民主制度,才可能实现.同样,宪法规定的分权制衡制度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党内和党际分权制衡制度,才可能实在地支配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从本文所分析的应对"9·¨"的过程看,美国两党的执政方式体现了宪法所规定的民主、分权和制衡制度,这是它长期实行而不易改变的基本原因.反过来,长期以来美国宪法关于国家权力的规定能见诸实施,要归功于两党所奉行的民主、分权和制衡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1869年5月10日,中央太平洋铁路(由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向东689英里)与联合太平洋铁路(由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向西1086英里)在犹他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合拢,美国历史上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以下简称"横贯铁路")正式竣工。横贯铁路的建成顺应了美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了美国西部大开发和东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标志着美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狂飙时期。横贯  相似文献   

18.
刘劲文 《新民周刊》2012,(10):93-93
货币基金能很好地满足普通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收益需求和流动性管理,堪称是"现金为王"策略的优秀执行者。如果遭遇"股债双熊",投资者应如何应对?有人会说"现金为王"最好。只可惜现金虽好,却要以丧失收益可能为代价。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当然有,那就是可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货币基金。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正>本期讨论的主题是"重返亚太"和"再平衡"背景下美国的对外战略。孙溯源从战略层面分析了美国推行TPP的多重效应。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TPP战略对于东亚一体化进程和地区合作意向的影响,即在地缘政治和安全领域,TPP如何分化了东亚地区的内部利益?在重塑美国东亚角色方面,TPP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究竟导致了亚洲的再平衡还是进一步失衡?刘建华从历史长时段周期视角分析了美国亚太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作者通过观察美国亚太政策在内敛期和外向期之间的周期转换趋势,透析了当前美国亚太政策的特点和成因,并预测美国亚太政策将在21世纪20年代初再次回归孤立主义。刘世强从霸权角度揭示了当前美国的战略困境。作者分析了霸权依赖的加深如何导致美国的战略重心从实体转向虚化,以及这种转变如  相似文献   

20.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商品、资本、劳务等要素日益突破民族国家的疆界,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迅速融入到这样一个相互依赖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随着中国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参与世界事务,中国的国家利益在空间上也逐步向周边地区乃至全球扩展,发展海权成为当代中国不可回避的重大地缘政治问题。美国学术界对中国海权问题日益关注,有关中国海权问题研究的论著不断涌现。本文旨在对美国学术界关于中国海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