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作为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利用对外交流的优势,重视中西文化的融合,较早推动志愿服务生活化、日常化,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人们的"时尚生活方式"。2010年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在组织化动员、社会化运作、民间化参与、时尚化引领、国际化合作等方面表现出新型模式。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的创新和特色,成为中国志愿服务"南方模式"的萌芽,成为中国志愿服务顺利转型的示范。  相似文献   

2.
青年一直是志愿服务的先锋和主体力量,在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人类重要生活方式、成为社会现代化发展关键要素的当今世界,讨论青年和志愿服务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指出,社会关系是青年与志愿服务的共同焦点,"人本"是青年发展与志愿服务共同的价值核心。青年是现代志愿服务的先锋和主体力量,而志愿服务本身就具有立德树人的社会功能,也因此成为实现青年全面发展的社会化大课堂。  相似文献   

3.
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现代文明公民的道德品格,也是现代文明公民的道德实践,还是现代文明公民引领的道德生活。而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是保障志愿服务现代化发展、发挥志愿服务服务社会治理、推动志愿精神融入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应侧重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鼓励志愿服务的自主性发展;完善志愿服务法律体系,促进志愿服务的法治化与规范化;提升科学化的内部治理方式,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加强志愿精神培育,增强志愿服务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企业志愿服务作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作为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模范城市之一,在企业志愿服务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广州企业志愿服务发展呈现如下现状与特点:志愿服务正成为广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途径;不同行业企业志愿服务参与率差异较大;"助人之心"成为企业开展志愿服务的主要激励因素;广州企业员工参与志愿服务注重"共赢驱动";年轻人、女性员工及高学历员工更愿意参与志愿服务;员工与政府部门合作的意愿强烈;基础型项目是志愿参与的热点;多数企业希望得到第三方机构支持。但是,广州企业激励举措与员工期待有些不符、建立志愿者协会的比例较低、培训不足、缺乏有效评估、缺乏有效传播、对员工从事志愿服务的支持度欠佳,且"找不到项目",等等成为制约企业员工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因。为此我们应该做出有效应对,以助力广州全力打造"志愿之城"。  相似文献   

5.
价值确证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时间不长,其组织形态上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值确证的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的确证困境主要有社会贡献价值认可困境、高等教育认定困境、自我价值认同困境等。走出这些困境的主要举措有:整合志愿者证书,细化志愿者服务的要点与贡献值;建立志愿服务社会价值认同机制,高等教育认同机制和网络确证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青年主题意识包含促进自我成长意识和促进社会发展意识两大维度,根据2014年广州青年发展状况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青年促进自我成长意识和促进社会发展意识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年的意识对参与志愿服务具有显著影响,青年促进自我成长意识越强,参与志愿服务可能性越高;青年促进社会发展意识越强,参与志愿服务可能性越高。因此,在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要尊重青年志愿者的主体意识,从青年自身发展意识出发,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十三五"规划期间,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其中,志愿服务的发展与繁荣成为被高度关注和重视的现象之一,它呈现出十大趋势:一是志愿服务成为国家战略;二是志愿法规政策体系建立;三是志愿文化呈现多样形态;四是志愿者:从青年到全民;五是志愿服务:从社区到社会;六是志愿服务组织分层发展;七是志愿服务项目分类实施;八是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日趋普遍;九是志愿服务督导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十是"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成为国际品牌。这些创新吸引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国际理念与中国特色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组织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由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性的社会功能和基本特点决定的。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不断建立和孵化,逐渐形成了以群团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为骨干、民间组织为基础,覆盖面广、服务能力强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结构及全民志愿服务体系。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作为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的有效载体及青年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将不同群体、不同社会力量相结合,将青年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从而实现服务资源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保证志愿服务价值的崇高性和目的的纯洁性,实现志愿服务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发展理论为框架,从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的动机、过程、结果三个层面,对志愿服务参与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志愿服务参与具有"强社会嵌入性",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深度与其发展成果间呈正相关,且它对于青年学生的情感性发展、能力性发展、道德性发展产生递进式效用,两者间形成一种"螺旋递进式效应"。研究结果对于创新学校志愿服务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十四五"规划期间,志愿服务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十个发展新趋势:即新思想引领志愿服务发展方向、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普遍现象、党员志愿服务发挥示范作用、团员青年成为志愿服务先锋、文明实践激活农村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日趋重要、关爱帮困志愿服务深入细化、文化民俗志愿服务掀起热潮、志愿服务组织专业规范发展、中国志愿服务国际影响扩大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新时代志愿服务将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助力人民美好生活、融入"两个大局"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和治理创新、"助人"与"育人"双功能将日趋凸显。  相似文献   

11.
中国越来越重视志愿服务的发展。促成该现象的原因包括:学生希望打破固有程序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可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中国发展作贡献的愿望。把这些情况与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转变联系起来时,我认为不应该刻意地按照"利他"和"利己"的动机来区分志愿者。对于学生来说,志愿服务是促使他们向现代型、创业型、负责任型自我转变的一种方式,而这些正是应对当前中国城市生活挑战所必需的特性。但是,政府鼓励和构建的志愿服务也是一种"权力技术",即培养个人的自力更生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志愿服务,并非只是简单地反映了一种新的"治理性",而是反映出了一种邂逅,与此同时,在这个邂逅过程中,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特有关系不断地进行着协商。  相似文献   

12.
颜如春 《重庆行政》2019,20(3):39-41
社区志愿服务是指社会组织及个人自愿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为社区居民和社区慈善事业、公益事业等提供帮助或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民政部在全国推开社区服务以来,志愿服务就开始在我国逐步兴起。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志愿者服务足迹遍布社区居家养老、便捷生活、文娱健康等各个领域,在社区倡导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理念,体现出了志愿服务者的自我价值,同时也提高了社区管理民主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是公民的基石,应成为一种全民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要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大力提升青年人乃至整个社会参与志愿事业的热情。当志愿者的最基本前提就是"自愿",如果将参  相似文献   

14.
媒体关注     
《中国民政》2013,(12):26-27
菜单式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形式的一次升华11月中旬,民政部、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国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的通知》,泰安“菜单式”志愿服务再次得到媒体广泛关注。据民政部官网报道,在10月份民政部召开的“菜单式”志愿服务暨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经验交流视频会议上,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就曾高度评价“菜单式”志愿服务经验,他认为“菜单式”志愿服务经验突出体现为“四个注重”:注重供需对接、注重资源整合、注重平台载体建设、注重考核评估。“面对面服务+记录、键对键回馈+激励”的“菜单式”志愿服务记录工作新模式,让老百姓像进饭店一样自主选择的“点菜、用菜、评菜”,提升了志愿服务的品质,带动了整体工作的提升,被评为是“志愿服务形式的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15.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是党员当志愿者.在嘉兴城乡总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一顶红色的志愿帽、一件红色的小马甲,仿佛一团热情的火,随时准备向人们伸出援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党员志愿者.如今,志愿服务正逐渐成为嘉兴人自觉的行动和生活方式,党员上街下乡、上门入户为群众送温暖、送服务,汇聚起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红船旁播下爱的种子.  相似文献   

16.
黄亮 《今日海南》2023,(2):26-27
<正>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海南结合自贸港建设实际,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领域广泛开展,通过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持续打造品牌特色,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省文明办结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作用,突出打造生态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着力在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统筹山林湖海保护发展等方面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残疾人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让志愿者助残服务常态化,已成为摆存残疾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广州市作为我国志愿服务发展较旱的城市之一,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达到120.9万人,志愿服务队1536支。他们先行先试,着力探索志愿助残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在此将对其志愿助残服务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韩芸 《青年探索》2010,(2):12-15
近年来,我国志愿组织蓬勃发展,志愿服务正在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志愿精神成为被许多人认同的一种价值取向。志愿服务在应急工作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从理论上开展对应急志愿服务和应急志愿者的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应急志愿服务的法律环境和建立合理的志愿服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发展导向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肯定了青少年的无穷的能量和独特的创造力,强调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关系的相互影响;重点专注于青少年的正面能量与优势,以及其内部和外部的社会资产;通过了解和善用青少年的资源和能力,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价值,了解自身优势,重建自我适应社会角色的渠道,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最终使青少年能有效地面对和解决个人或社会问题。在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和公益服务方面这一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从事社会工作的青年工作者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为了培育青少年的成长就经常运用了“服务学习”“志愿服务”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模式。“服务学习”是一种教育或培训方法,强调运用有意义的社会服务,促进青少年的学习经验,以发展其公民责任、公民参与和个人成长;“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主义的无偿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融合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志愿者也能从中提升自我价值和自我效能感;而“社会服务”则是指个人或机构为社会或人群提供的有益的服务或活动,服务者可以从服务实践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体验个人和社会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07,(3):16-16
据团市委有关人士介绍,40多年来,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岛城不断深入,人们已从最初的搞运动式、集中式、有组织的学习雷锋方式逐步过渡到经常性地活动、日常的帮扶服务和志愿服务的正规化轨道。而当初的一个助人为乐的雷锋如今已发展为成千上万个在不同岗位上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志愿者,他们的行为与雷锋高尚的精神的一脉相承。如今,经过40多年的历程,学雷锋活动已经成为岛城市民一种自觉的、自发的日常文明行为,成为岛城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