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偶翻《耆旧续闻》,见《东坡日课》。阅后颇有感。 苏东坡被贬在黄州时,以文会友,结识一位姓朱的地方官。朱公时有登门,关系密切。 一日,朱公求见。苏东坡正在作功课,朱公久候不至。苏东坡作完功课,才出来会见朱公,并表示歉意。说:“刚才完成每日的功课。”朱公问:“作什么功课?”东坡答;“抄《汉书》。”朱公  相似文献   

2.
李新 《团结》2013,(2):65-66
随着两岸“三通”的全面实现.两岸之间的文化以及学术交流也大大加速和繁荣起来。2010年10月,湖北黄冈——即宋代大文豪苏轼得号“东坡”的贬谪地黄州召开首届“东坡文化国际论坛”.遍邀两岸三地乃至国际“苏学”研究学者参会。笔者当时尚在河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亦有幸受邀参会。  相似文献   

3.
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峡谷上,西坡长满了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东坡的雪总是比西坡的雪下得大,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树枝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其它的树因无此本领,便无法在东坡存活。  相似文献   

4.
山人 《侨园》2014,(9):42-42
以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号“东坡”命名的菜肴“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等可谓家喻户晓。苏东坡于美食,尤其喜爱吃鱼。苏东坡居常州时,—位朋友烹制的河豚味道极佳,准备让他尝尝鲜。于是,他办了满满一桌河豚酒席,蒸的,烩的,炒的,煨的都有。苏东坡一见这么多鲜美的河豚,一句话也顾不得说,拿起筷子就吃。  相似文献   

5.
革命老区鄂东黄冈地区,新近出现了一个黄州科技经济开发区。它现在已成为黄冈经济、教育、科技、交通、金融、信息中心。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在参观了开发区之后说:“这是跳跃式发展,富有创造精神。既注重了自我发展的全面规划,又注重了内联外引的高新技术。” 提起黄州这个开发区,黄冈人就会说起地委书记刘荣礼。  相似文献   

6.
论随大流     
有一次,苏东坡举行家宴,大书画家米芾也在座。酒过三巡,米先生突然向东道主提了一个古怪的问题:世人都说我狂,您老兄怎么看?东坡答道:“吾从众!”(《候鲭录》)在这个场面,聪明绝顶而又有骨气的苏东坡为什么也随大流呢?  相似文献   

7.
郦波 《各界》2008,(12):51-54
我们一般称北宋大文豪苏轼为苏东坡,因为他的号叫东坡居士.可是苏轼这么大的才学,为什么会给自己起个"东坡"这样通俗的名号呢?若有人叫张西坡、刘北坡,你会觉得这名字俗不可耐.……  相似文献   

8.
秋山图     
黄裳 《瞭望》1990,(27)
三年前的秋天,曾经到常州去过一次。常州旧名武进,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名城。到处都有文化遗址,可惜没有很好的保护、修整。东大街的洪亮吉故居,已经拆成一片瓦砾,只剩下了破败的三楹旧屋,又听说唐荆川(顺之)墓早已被发掘,变成一个大粪坑,最近才得修复。东坡旧居是苏轼终老之处。这地方在一个小巷子里,有“藤花旧馆”填绿的山石门额,不过是近代的东西。里面有楠木厅,据说就是东坡故居所在,但其实至早也只是明代的建筑。这里现在已经  相似文献   

9.
"乌台诗案"后,苏轼先后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尽管处境险恶,生活艰难,但是苏轼仍然一如既往地体察民生疾苦,为当地人民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在他的诗文中有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6,(Z2)
正这要从头说起。苏东坡,大诗人兼美食家,一生创制出众多美食,至今脍炙人口。苏东坡初到黄州,发现当地猪肉便宜,"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但"富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猪肉颂》)。于是他买来肉,洗净切块入锅,炖至肉烂,淋以酱油,拌以姜葱蒜八角红糖等,做出的肉,浓油赤酱,色香味俱佳。这便是名头很响的"东坡肉"。在杭州任上,他见西湖的鲤鱼肥美,便买来做菜。将鱼剔鳞破肚洗净后,外皮擦青盐,内囊塞菜心,然后入油  相似文献   

11.
醉入香榧林     
王勉 《党政论坛》2012,(18):27-27
“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客行何以赠,一语当佳璧。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香榧子很小,却被一位名头很大的诗人赞美着,他就是北宋的东坡先生,姓苏。  相似文献   

12.
丁小翁简介     
《侨园》2009,(1)
丁小翁,诗人书法家。1937年生于沈阳,196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自幼酷爱文学、书法,师从于高德余先生学习苏(东坡)体字;上世纪50年代中期结识书法名家沈延毅先生,沈收其为徒,苦练魏碑、  相似文献   

13.
晚秋时节,沿着湘桂铁路南下,一过越城岭,便进入了南疆蔗乡。 穿过桂中平原、南宁盘地、左江河岸,直至中越边境重镇凭祥市;或从云贵高原东坡下的百色山城乘船沿右江而下,穿越百色盘地、郁江平原,直达桂粤交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5,(23)
中葡友好合作的成果──郭东坡谈澳门国际机场本刊记者新华社澳门分社前社长郭东坡就澳门国际机场向本刊记者发表谈话王辉摄澳门国际机场的修建成功是澳门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葡两国在澳门后过渡时期合作良好的一个重要标志。前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郭东坡在离任之...  相似文献   

15.
梅茗 《各界》2012,(11)
这些女子,若非留芳踪于东坡笔下,千载之后,谁人知道她们曾来过人间?如同万千世人,历史云烟中,何曾有过一星半点生命的屐痕。  相似文献   

16.
《各界》2011,(9):F0003-F0003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  相似文献   

17.
马明晖 《党政论坛》2012,(10):14-14
一次,苏东坡的朋友张鹗拿着一张宣纸来求他写一幅字,而且希望他写一点儿关于养生方面的内容。苏东坡思索了一会儿,点点头说:"我得到了一个养生长寿古方,药只有四味,今天就赠给你吧。"于是,苏东坡的狼毫挥洒起来,在纸上写道:"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这哪里有药?  相似文献   

18.
蒋醺 《党政论坛》2012,(14):22-22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的赏识时,他的书法很漂亮、工整、华丽而且雅致。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宏剑 《侨园》2015,(1):62-63
是处青山可埋骨三苏坟又称三苏园景区,位于河南省郏县茨芭镇苏坟村东南的小峨眉山东麓,距郏县县城23公里。这里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因安葬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兄弟二人的遗骨以及其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的衣冠而闻名遐迩。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世称三苏。三苏当时名冠天下,有"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美  相似文献   

20.
在广州这座繁华的都市之中,有座占地7300多平方米的千年古刹,这就是曾列入广州10大旅游美景的“六榕寺”。六榕寺是海内外闻名的佛教名胜古寺,寺内宝塔巍峨,树木葱笼,文物荟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花塔、古榕、碑石、墨宝——六榕寺的山门对联,短短的十四个字,记载了两位不同时代的著名文人与六榕寺的一段因缘,也记载了六榕寺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