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来读韩非的《说难》,颇受启发。《说难》中有一句话:“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服人的真正难处,在于把握被说者的心理特点,在于我说的话能不能打动被说者的心。从这里,我联想到我们的思想工作。尽管我们的说服对象和韩非所说的说服对象不同,但是,我们要以理服人,也有一个“知心”的问题。我们在做思想工作时,首先察知被说服者的心理,这是一个基本功问题,要做好思想工作,必须注意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写道:在个  相似文献   

2.
伏琛 《瞭望》1998,(Z1)
茅盾与︽蚀︾伏琛《蚀》即“《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是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茅盾曾说:“1925年到1927年,这期间,我和当时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有相当多的接触,同时我的工作岗位也使我经常能和基层组织与群众发生关系。”(见《茅盾选集·自序...  相似文献   

3.
过去七年里我在 《瞭望》发表了近30篇文章,不能说没有一点缘分。说是缘分,指的是两者间的关系来得偶然,长得自然,似乎有只看不见的手作出的安排。 记得1983年9月,我在南京“江苏省小城镇研究讨论会”上讲了一番话,后来整理成《小城镇·大问题》那篇文章。这篇文章首先在南京《新华日报》发表,后来印成单行本在内部流传。我的同事吴承毅曾在新华社工作过,并一直与新华社有联系,当他得知  相似文献   

4.
读《自励》     
江南尘 《学理论》2008,(1):84-84
《自励》这本书,在西方受到极高评价。 有人说,1859年,三本书的出版震撼了全世界:塞缪尔·斯迈尔斯的《自励》,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穆勒的《论自由》。  相似文献   

5.
有人写文章介绍解放前的《中学生杂志》,说在30年代,《中学生杂志》经常指导读者修改作文,设置过一个专栏叫做《文章病院》。这句话分成两截,都没有错;把两截连成一气说,却不符合事实。《中学生杂志》自1930年1月创刊,经常从读者的来稿中挑选例文,加上批改而后发表,很受中学同学和老师们欢  相似文献   

6.
早在一九五九年,郭沫若就曾为《郁达夫诗词抄》写过《序》。《序》中有这样的评语: “在他生前我曾经向他说过:他的旧诗词比他的新小说更好。他  相似文献   

7.
韩勇义 《民主》2024,(2):60-62
<正>什么是朋友?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也许是“天涯若比邻”,也许是“相与步于中庭”,也许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许是《送元二使安西》,到头来总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或是管鲍的贫贱之交。而我与《民主》杂志也是朋友,它虽然无声但能听我诉说,还能通过它体验到更多民进人的人生际遇和思想历程,认知到更多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在家塾读书,《论语》当然是必读的。不知怎么知道了赵普“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的故事,立刻也有了“治天下”的大志。那时《论语》已将近读完,自己翻来翻去查找,不知赵普用的是哪半部,更不知道如果象我这样读完了全部,又可以治什么。请教老师,他也说不明白。我很失望,于是自己动手来研究(请不要见笑,当时的确自命为研究)。先想找出《论语》中一节与一节之间的联系,先后次序之间的微意,进而找出一章  相似文献   

9.
华沙专电 老华侨回国探亲,离国时喜欢带上一包家乡泥土,以便在异国能嗅到故国的气息。我来波兰工作,虽未带故园泥土,可是来后不久,仿佛也能嗅到中国泥土的芳香。 异国乡音 到波兰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我来到波兰首都华沙的艺术画廊。大厅里正在举行中国民间剪纸展览开幕式。悠扬的《二泉映月》的乐曲声在耳边回荡,一股清新的檀香味扑鼻而来。房顶上悬挂的金穗西瓜  相似文献   

10.
我对《离骚》从无研究。读了《理论学刊》今年第三期关于《离骚》的文章,引起一点联想。文章对《离骚》的“离”,解释说:“这里的‘离’并非指屈原的放逐,显然是指被‘疏’、被‘离间’之后的忧愁哀怨。”这是不是说“离”含有“疏”和“离间”的意思,我不甚明了。记得过去许多注家多牛是把“离”字解为“遭遇”的意思。因为古来“离”与“罹”通用。“罹”  相似文献   

11.
沙赫 《瞭望》1987,(52)
说得准确些,这只是我1987年最爱读的书之一。 我送了公刘一本难买的书,公刘送我一本难得的书——《公刘诗选》。 书是诗人的故乡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时间是1987年3月。但这本诗选最初编选好的日子是1980年,经过三四个出版社,经过“七年之养”(外国人谈男女的婚后生活,有“七年之痒”的说法,那是另一回事),这才诞生下这个宁馨儿。七年,当然是难产——难得的生产了,可以说是难得的书。在诗最没  相似文献   

12.
严秀 《瞭望》1985,(37)
电视连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以下简称《夜》),颇引人注意。我眼睛开过刀,晚上不大能做事,就强迫自己看看电视。外国文学名著改编的几部电视剧以及《福尔摩斯探案》连续剧等,我觉得都不错。至于《四世同堂》连续剧,那就是好上加  相似文献   

13.
1988年2月3日晚7时。北京。可容纳18000名观众的首都体育馆内座无虚席。随着凄婉、深情的《酒干倘卖无》歌声,沈阳话剧团“《搭错车》千场纪念演出”开始了。130分钟的演出结束后,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第一句话是:“你们叫我很惊讶,这么大的场子第一次坐满了这么多戏剧观众,说明很有吸引力,有魅力。你们的路子走得对,很有希望。”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在看过《搭错车》之后感慨地说,一个剧团的一个剧目能连续演出千场以上,这是很不容  相似文献   

14.
一位电影界的朋友来电话,问我听早晨的新闻广播没有。听是照例听的,只是当时有事情打岔了,不少消息听而不闻;经他一问,发了下怔,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原来他提醒我注意的是电影《黄土地》在波兰一九八六年电影观摩中受冷落的消息。承他关照,于是找《光明日报》来看了个究竟。 据报道来看,说“冷落”似乎还算是轻描淡写。一家电影院是几百张宽大舒适的座椅上竟无一名观众,对着空气在放映;其他两家是观众零零落落,放映到十来分钟便  相似文献   

15.
1955年《文学季刊》发表了曹禺的《雷雨》剧本,那时我还在中学读书。《雷雨》反映的封建大家族与我的家庭相似,里面的人物都似曾相识。那时我想,什么时候我能看这出戏呢?不久,中国旅行剧团将它搬上舞台。由于它带来的巨大影响,当时的北平市长以这出戏有伤风化为由禁演。剧团无奈,便在天津法租界首演。我听到消息非常着急。奶奶耐不住我  相似文献   

16.
王寅 《慈善》2021,(1):26-30
重提20世纪初的科玄论战世人都认为《黄帝内经》是一本中医书,只有学中医的人才会去读,更有人认为《黄帝内经》是一本天书,有一个中文系的博士生就说过,"我什么类的书都看过,就是不敢看《黄帝内经》,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让我望而怯步了"。问题就来了,如果《黄帝内经》仅仅是一部专业医书,又何必用"黄帝"来命名呢?中国历史上以帝王名...  相似文献   

17.
要读懂鲁迅的杂文,甚至要明了题名之由来,是不能不知道其背景的。比如,鲁迅为什么给他后期的几个杂文集取名《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这些集子中,那些“论时事不留情面,砭锢弊常取类型”的犀利的杂文,究竟因何而发?这都得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研究鲁迅和《申报》副刊《自由谈》的关系。鲁迅自己也说:“我的常常写些短评,确是从投稿《申报》的《自由谈》开头的;集一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7,(4)
<正>有朋友向我推荐一本新书——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墨雨》。作者莫美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封底王鲁湘与王跃文先生的推荐语赫然入眼,使我对该书发生了兴趣。近年来,我也同样纠结于历史的文学表述之中,远近的往事一旦逝去,即可被重新阐释。我关注的不仅是《墨雨》所描述的20世纪20年代湖南农民运动,在今天怎样用文学的方式被书写,而是当代作家是否能以穿透性的目光与认知,去重新审视近百年前这一段几乎已被"盖  相似文献   

19.
去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和依法行政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行政复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无论在规约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还是在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显露出很多不足,《行政复议法》对此作了一些重大修正和发展。为使各部门尤其是行政相对人提供行政救济,亦使行政相对人能更好运用行政相对人提供行政救济,亦使行政相对人能更好运用行政复议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习、了解《行政复议法》较之《条件》有何继承和重大发展乃是当务之急。本文欲浅粗陋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为纪念《读书》创刊40周年,编辑卫纯约我写一篇文章,谈谈我与《读书》。我在《读书》工作31年,经历的事情比较多,一直在纠结写什么,翻看十年前我编选的《读书》文选《改革:反思与推进》,读文章思及文章后面的人与事历历在目,犹如昨日。《读书》作为以书为媒介的思想评论刊物,在时间上基本与改革开放同步,在思想评论方面,它紧跟时代步伐,开放,前沿,在各个不同时期引领着读者去思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各项工作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1979年4月创刊的《读书》杂志积极响应,创刊号上李洪林的《读书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