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2021,(9)
正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主体,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的有效执行,是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关键。一、问题(一)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目前,对中小学教师评价的主体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机构和学校管理组织等,在评价活动中,教师群体时常处于被考察、被管理、被监督的角色,失去了自我反思的机会。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二)评价内容片面,未能从追求分数、升学率的困境中解放出来。现阶段,学生分数和升学率仍是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将"育人"等同为"育分"。与此同时,师德师风评价缺乏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缺乏现实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地方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简“消肿”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组织结构、加强制度建设、改革人事制度  相似文献   

3.
机构改革应该如何推进编者按: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对机构改革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必须通盘考虑,组织专门力量,抓紧制定方案,积极推进”。如何认识和理解十五大提出的机构改革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本刊就此约请四位专家、学者所...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明确指出了机构改革的紧迫性,以及机构改革的关键、方法和目的.是机构改革的总方针.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行机构改革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首先,机构改革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机构属上层建筑,其设置与运作方式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现实状况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表明,要实现这个目标.使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重点是转换国营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实行优胜劣汰,使企业在竞争的汪洋大海中求生存、求发展.但单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还是不够的,政府部门必须调整结构,转变职能.我国的政府机构,基本上是依计划经济的模式设立的.从总体上看,管产品的专业部门庞大,宏观管理经济的功能薄弱.管理方式是直接管理为主,微观管理为主,主要管下达指令性指标,批项目,分钱分物.“政府办企业,企业办社会”,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企业成了政府的附属物,没有真正的经营自主权,生产经营活动不是找市场,而是找“市长”,窒息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政府转变职能的齿轮不动,企业走  相似文献   

5.
机构改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建国以来,我们曾多次进行了机构改革,但是尚未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成效.同样在县级,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现行的机构设置和运转方式,在许多方面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而成为“中梗阻”.突出的表现是:政企不分,对企业干预过多,管得过死;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关系不顺;机构膨胀,冗员充塞,不仅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管理与服务脱节,而且使县级财政不堪负重.商州市(县级市)目前党政机关部局级机构达70多个,人员超编205人,超编幅度16%.尽管近几年全市经济发展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推进机构改革。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机构改革是在世纪之交中国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抉择,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机构调整幅度较大,人员调整最多的一次。目前,国务院机构改革进展顺利,实现了预定目标。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今年将要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机构改革必须紧紧抓住政府职能转变这一关键邓小平早就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是对体制的革命。这就是说,机构改革决不…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8,(12)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本刊评论员刚刚闭幕的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提交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标志着党的十五大作出的推进机构改革的决策,得到了认真的贯彻。这次机构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从现在起...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及办公室狠抓落实,“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已经明确,各项重点工作正在积极稳步推进。通过近来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感到在谋划和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科社教研室翟桂萍撰文提出 :公民意识是包括公民权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等。公民权利意识的凸显 ,使我们日益重视自身的权利和利益 ,以权利本位为主的法制民主意识逐步树立起来 ,必然要求通过法律渠道规范政府的运作和维护自身利益 ;要求政府实现精干、廉洁和高效 ;要求政府机构的设置、职权的划分 ,权力的行使都符合法律 (也就是人民的根本意愿 )的规定 ,从而促进机构改革接受人民的监督 ,使之具有更为理性的基础 ,促进机构改革的法定化。公民意识的凸显还必然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和政治参与 ,要求公民更…  相似文献   

10.
笔者借鉴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结合我国医疗卫生现状和“十一五”规划目标,对我国目前的医疗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5,(25)
不以营利性机构作为医疗服务主体是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从服务主体的构成看,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以政府直接创办的公立机构作为医疗服务主体。最有代表性的是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国家以及几乎所有前社会主义国家,其他如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也是以公立机构为主体。在这些国家中,情况也有差异。诸如瑞典、日本等国家,无论是初  相似文献   

12.
正优化协同高效,是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条重要原则。深入理解"优化协同高效"的深刻内涵和工作要求,才能牢牢把握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正确方向和着力点,把《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一)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方面机构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党的十五大确立的积极推进机构改革的战略任务,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是我们国家以崭新的姿态迈向21世纪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也是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的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启动,地方政府也蓄势待发。在过去一轮的地方政府改革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职能转变不到位,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编制不科学等。深刻分析当前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和建议,如准确定位职能,加强立法,推行聘任制等,以期为新一轮的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以便深入推进地方大部门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86,(4)
今年是第七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是首要的任务。 几年来的改革,推动了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关系已比较协调,人民生活逐步改善。改革的成效是举世公认的。特别是一九八五年,经济体制的改革迈出了勇敢的一步,价格的改革、工资的改革、农副产品购销制度的改革都冲破过去多  相似文献   

16.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各级政府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震减灾事业,采取一系列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大举措,致力于提升国家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和发展,逐步完善了防震减灾的指导思想,形成了...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机构改革始终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随相伴、协同推进。这一协同推进,宏观上呈现出有节律的三个阶段,同时深含内在动力及其机理,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并把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作为新一届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一、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于1993年和1998年进行了两次机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1998年进行…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正确处理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的关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机构的配套改革。要坚持全面、统一、精干、效能的原则,按照实施政务综合管理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要求,稳步推行"大部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实施政务综合管理的政府组织机构体系。  相似文献   

20.
邹晖 《瞭望》1987,(20)
农材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是一件十分值得重视的大事。至今我国农村还有一些地方处于缺医少药的状况。不少农村没有医疗防保机构和合格的乡村医生,相当多的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设备简陋,医务人员少,医疗质量无保证。许多地方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高,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