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泳湄 《创造》2015,(6):62-63
<正>要从"政府提供,百姓接受"的"办文化"模式向"百姓需要,政府满足"的"管文化"模式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政府唱主角的供给式"办文化"模式容易形成热闹一阵子、满足少数人的虚假繁荣,难以实现公共文化建设均等化的目标。那么,政府如何在公共文化建设中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如何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政府文化惠民政策?如何突破政府提供文化服务与群众个体文化需求之间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带着这些问题,笔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如何让文化与经济文明共融共生?浙商文化和商业文明如何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不久前,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文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共同主办的一场以"文化的力量——浙商文化与经济文明"为主题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复兴的意义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国学热"、"汉服热"为代表,我国社会普遍掀起一股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如何看待当前历史情势下人们对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情?这一复兴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又将面临怎样的问题?本刊特约请著名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教授,就读者关心的这些问题撰写专文。  相似文献   

4.
文化人类学与社会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 文化人类学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称“社会人类学”或“民族学”,它研究的文化包括远古的文化及现代的文化,也包括“原始人”的文化与“文明人”的文化,自己的文化及他人的文化。它探索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变迁等各种问题,如文化是怎样进化的?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史前文化是怎样的?文化发展、变迁的形式有几种,其规律有哪些?文化何故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文化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文化的各种要素,如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信仰文化、艺术文化、礼俗文化、语言文字的起源与演进如何?文化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人类的社会和行为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人类如何适应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和人格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文化采借有几种形式?文化变革的模式有几种,如何进行文化变革?文化整合和融合的作用与意义是什么?如何以新文化代替旧文化?……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学研究的课题。人类学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以便更有效地控制、变革社会,使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使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和美满。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系社区良好人际关系和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如何整合我区社区文化资源?如何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如何提高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南开区政协委员畅谈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立题: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年初,按照中共南开区委、南开区政府、南开区政协共同制定下发的《2014年度协商工作计划》精神,将《推进我区社区文化建设》确定为主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5,(19)
<正>在单霁翔看来,要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需要强化自身的社会教育影响力,增强故宫文化传播力《小康》:您曾发表题为《博物馆使命与文化公共权益保障》的论文,认为博物馆应加速融入社会,"博物馆文化大众化"是博物馆在新时代的使命。在您看来,故宫博物院应如何加强与公众互动、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单霁翔:博物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在传承历史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2005年9月22-25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南方农村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和乡镇论坛杂志联合主办的"后农业税时代如何建设新农村"主题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业财政"终结后,农村面临哪些新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胡新民 《政策瞭望》2012,(12):51-54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总目标,从农村发展看,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是既要让农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农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认识"两富"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以"文化乡村"为载体、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创新机制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新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10月15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主题,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文化建设应注重哪些细节,如何协调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海南应该如何将文化建设融入到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步伐中?在本期专题中,我们编发以下三篇文章抛砖引玉,与读者共同思考、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发展变化过于迅速、巨大,加上中西文化的不对称关系,世界已经意识到中国崛起,但对中国缺乏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文化,西学中有很多好的思想,但中国文化有其悠久独特的传承系统并影响至今,例如通过"礼教"解决社会、人生、信仰问题,强调"关系"、向往"大同",等等。我们应该认真探讨:儒学能否对不断变化、个人主义盛行的世界有所贡献?如何向时代奉献一个与时俱进、有批判力的儒学?如何对中国人、西方公众讲述儒学的重要意义?我们需要一种把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东西方化",让全世界认识到同舟共济之理。  相似文献   

11.
高手论剑     
李科 《人民公安》2014,(1):25-29
<正>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和法治建设总目标下,政法类的新媒体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服务功能、沟通功能、司法公开功能如何有效统一?如何处理公开和保密之间的关系?如何达到政法工作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的统一?第一部分:强化主体意识是关键议题一:哪一年是政法微博的元年?李剑涛(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巡视员):我们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微博于2011年8月28日开通。如果说是政务微博元年,我们算是赶上了。2013年可以被看做"政法微博元年"。  相似文献   

12.
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共同富裕,文化先行.如何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发挥好文化先导作用?近年来,作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宁波市鄞州区进行了探索.从2020年初起,鄞州提出并运用"艺术振兴乡村"的理念,通过文化艺术赋能乡村建设,让艺术融入乡村、文化滋养心灵、文明引领生活、产业顺势导入,有力促进了环境美化、产业优化、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3.
在近两年的"文化热"中,青年文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如何正确评价青年文化?青年文化有何特征?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何作用?本文就此谈一点浅见.(一)什么叫青年文化?青年文化可以从三方面来界定.一指历史比较短的文化现象.比如电视文化与电影文化相比,电视文化即可视为青年文化;二指文化的创造者是青年.比如青年哲学、青年文学.三指在青装已成为汉民族文化的象征.再如,30~40年代,中国"旗袍"已发展为民族文化,青年、中年、老年都穿,被世尽喻为"东方女性美"的象征.可50~60年代被淘汰,80年代以来在一部分青年中又出现,"旗袍"又转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最后一批"90后"已经全部成年。正如"80后"一样,"90后"也曾一度被一些人视为"垮掉的一代"。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一些非议,这一代青年大学生乘着信息、互联网及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快车成长了起来,在价值观和思想行为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是否打破了"垮掉的一代"的预言?他们热爱什么,关注什么,又期待什么?他们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怎样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应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这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本期"法治建设"栏目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约请著名法学家卓泽渊教授,就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作深刻阐述;《和谐视角下的检察文化建设》探索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和检察队伍的文化建设;《试析和谐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提出在和谐社会下引进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文化是什么?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还是其它?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解释。文化,有时特指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指意识形态创造出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而我认为,最经典最通俗也最诗意的解析,莫过于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概括: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为何物,文明为何物,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迄今为止,世界上产生了哪些独立而成熟的文化与文明体系,又如何完成它们的融汇与创新?此举对于人类的现实和未来又有什么意义呢?最近,一场"学术风暴"席卷首都北京:一个"草根思想家"——白衣秀士李漫博频频登堂入室,亮相于北京大学礼堂、国家会议中心大讲堂等,娓娓阐释着其赋有"颠覆意义"的学说,将高深学理思考予以通俗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首先要定义什么是台州文化,台州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大家都说是山海文化,是山的硬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这样说对吗?当然是对的。但这几个"气"放到中国沿海有山的城市都是适用的,缺少独特性。为此,张鸿铭书记在最近的讲话中又增加了"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和气",这样就有地方特色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用一根主线把这四个不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文化往哪里去?"新传统主义"给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体传统而用现代"、从"坐而言"转向"起而行"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立足优秀的中华文化,把开放创新的时代精神与爱国敬业的民族精神契合来,丰富和完善人们的精神世界,推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素质能力现代化、行为方式的现代化以及社会关系的现代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建构中华文化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网络媒体制造了很多新词,比如"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农二代"、"屌丝"、"高富帅"、"白富美"等等。这是网络世界对阶层和阶层流动的形象描述。这样的表述也多少反映出一种对抗和无奈的情绪。与此相呼应,众多媒体和学界精英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中国社会的阶层固化问题。"二代"现象和阶层固化有何关系?如何判断一个社会的阶层流动状态?何种程度的阶层流动是健康的?阶层固化意味着什么?有没有确实的数据可以让我们直观判断阶层是否固化及其固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