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信任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我常常在无意间享受着这种幸福。当我在偶然间被一个陌生人信任时,我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在拉近,我感到这世界的温暖与美丽。我情不自禁想对每一个人微笑──相识的与陌生的,我渴望把这种美好的情绪传播给周围的人,让他们与我一起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暖意。那天,为了找一份资料又走进那家我常去的书店。书很贵,而我又不需要这本书,我只是为一篇文章查些参考材料,于是我打算同卖书的先生借阅这本书。我在柜台前徘徊了许久,终于等到人少了,我很不确定地走上去,红着脸说:“你能不能把那本书借我看几天…  相似文献   

2.
吴芳芳 《各界》2011,(9):48-49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1281年)的一天,关汉卿到大都(北京)会友,正好碰到一列行刑的队伍。只见骡车上跪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犯人,骡车后紧跟着一个老婆婆,一步一叩首,求大家救她那可怜的侄女。那个女犯人则流着眼泪向刽子手哀求,希望他们能阻止老人去刑场,她怕老人受不了刺激。  相似文献   

3.
三月下旬的一个星期日,我又到北京西城那个熟悉的深巷小院里,去访问作家刘绍棠。谈话中间我才知道,那一天他正满四十五岁。啊,这位少年成才作家,已经进入中年了!我不由得很有感慨:我想起他那坎坷的遭际,想起和他经历相似的人们,进而想起今天文艺园地百花争研局面的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4.
蔡贵华 《民主》2005,(1):35-36
我最早接触到的民进前辈的名字是郑振铎。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情,记得那时我还在上小学高年级。一天,我的祖父手持一本书,他指着书里屈原、司马迁、李白等的人像,给我讲述他们的事迹,还讲书中插图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刘国林 《慈善》2016,(2):24-26
又到隆冬时节。40多年过去了,塞北普通农家那个叫冬喜儿的17岁男孩和他的一家,仍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低矮破旧的农舍,那朴实善良的齐大爷,与部队告别时冬喜儿眼里那不舍的泪花……像一幅幅画面,长久地留在记忆里。11970年冬季的一场大雪过后,一夜间北方大地已成了银色世界。这是我从大学毕业分配入伍的第一个冬季,恰好...  相似文献   

6.
关巍 《侨园》2013,(4):35-35
<正>我于2010年8月来到美国的马里兰州做访问学者。同年9月的时候有过一次丢失银行卡的经历,在此写下以作谈资。那一天老板带我和另一位老师一起去美国银行办事:我取钱,那个老师交SSN(社会安全号码)。到了银行以后我们先是一起等银行的工作人员给那个老师输入SSN信息,这个应该很快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银行的人都很忙,我们等了1个小时才有人给我们办。办完这个以后,我去ATM取钱。可能是因为之前耽误  相似文献   

7.
(一) 祖国,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字眼呵。我第一次认识这个字眼,是在遥远的千岛之国印尼。 我记得那一天,华文小学校的国语教师在黑板上大书“祖国”二字,教我们认、读、写。那声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亲切。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在大海的北边,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相似文献   

8.
鲍鹏山 《各界》2011,(5):3-3
林冲在上梁山之前,有两个兄弟。一个是自幼相交,长大后一直是同事的陆虞候;一个是偶然缘分,一朝相见,互相佩服,当下便结为兄弟的鲁智深。林冲和鲁智深的相识是在大相国寺的菜园。那一天鲁智深为他的泼皮粉丝们表演禅杖,林冲正好陪夫人去岳庙上香,途经菜园,见鲁智深一根禅杖,端的使得好,便跳过围墙相见,两人惺惺相惜,结为兄弟。  相似文献   

9.
说来惭愧,我是三年前才从叶至善同志那里知道角直的。那是在一次会议之后,我和叶圣陶先生的甥女江恰到东四八条看望至善同志,至善听说我是当老师的,便说他父亲早年在角直也教过学,而且非常喜欢那个地方,去世以后,他的骨灰就葬在了那里。至善还说,角直是个典型的水乡古镇,至今还保留着原有的古风古貌。  相似文献   

10.
雨林 《慈善》2021,(1):46-46
我看过太多从监狱服刑后出狱因生活无着落而重新犯罪的例子。我相信许多人也知道这个事实。但台湾的一个人,一个从监狱服刑后出狱的人却很幸运。这个人在即将出狱的时候,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慈济功德会证严法师的《静思语》。书中那富有哲理,又特别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使人人都会感到温暖感到亲切感到有信心的警句,就像一阵阵春风、一滴滴...  相似文献   

11.
李玉林 《慈善》2021,(1):44-45
那一次去安徽,为的是办理阎明复会长委派给我的一件事情。那是2001年的夏天。安徽的那个夏天天旱无雨,空气像有颗火星也会点燃似的燥热。匆匆办妥要办的事情,就要返回天津的时候,安徽省慈善会的秘书长陈义明同志对我说了一件与我那次办事无关,却让我不会忘记的事情。坐落在我们天津北辰区的一个私人企业,老板是安徽人。这位老板不久前曾...  相似文献   

12.
在陕北插队时,不认识史铁生,我们不在一个县。我回北京几年后,读了他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想起我那细细春雨中的朦胧山庄,与他那种细腻深沉的插队感觉产生共鸣。就此知道我们陕北知青里,出了一位好作家。后来相识,渐渐相知,是因为几本书。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6,(Z2)
正已经年近花甲的我,当向儿女们说起我从小的理想就是想当一名纺织女工时,他们都会发出嗤嗤的笑声,那笑声中的意味我听得出来,是笑我的幼稚、傻冒,甚至愚昧。我曾为自己的理想无怨无悔奋斗了大半生,今天回头想想在纺织厂度过的几十年,心情之激动无法用语言描述……从小人家都说我是个漂亮女孩,心灵手巧,从小我也有个美丽的愿望,那就是当一名纺织女工。因为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7,(3)
正(接上期)将近两个月后的一天,那个远房表姐突然风风火火地赶到刘春燕家,带来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那个日本人看中了相片上的刘春燕,带着所有和结婚有关的手续来相亲,不,准确地说,是和刘春燕结婚来了。当时刘春燕正在菜地里拔草,听到这个信儿,整个人都惊呆在那里,远房表姐拉着她回到家里,并且要刘春燕第二天就随她去县城。"不行不行,我有老头有孩子的,再说,啊呀,怎么就是真的呢?"刘春  相似文献   

15.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唠三盏盏(的那个)灯,哎哟戴上了(的那个)铃子呀哎哇哇(的那个)声。白脖子(那个)哈巴唠朝南(的那个)咬,哎哟赶牲灵(的那个)人儿呀哎过来(的那个)了。你若是我的哥哥唠招一招(的那个)手,哎哟你不是我那哥哥呀哎走你(的那个)路。”这首脍炙人口的《赶牲灵》是哪个年代编唱出来的?哥哥和妹妹的原型是谁?走头头的骡子是啥模样?张天恩有哪些鲜为人知故事?我们可以随着哇哇的铃声,踏着赶牲灵人儿的脚印,来追寻历史的踪迹。  相似文献   

16.
    
路笛 《瞭望》1988,(35)
吻,在人类生活中,未来是很常见的事,也是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流露。但是,极左思潮泛滥的那个年代,对这件事却讳莫如深。如果男女之间要吻,弄不好还要上批判会哩。 吻,多么神秘,又多么令人恐惧! 记得1977年冬季的一天,我回老家看望久别的妻子。农村妇女本来就不懂得什么叫做“吻”,而且自己和妻子结婚10年来也从未“吻”过。老实说,我俩对吻都十分生疏。就在这天晚上,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误会。当时,我坐在煤油灯下看书,妻子也凑着这点光亮衲鞋底。在金黄色的灯光下,我看着她那白净的皮肤、漂亮丰满的脸庞是那样动人。我想起  相似文献   

17.
写出了时代的呐喊 1978年夏天,作为贵州绥阳县文化馆一名“三句半”“快板书”“活报剧”的创作员,我随宣传队在离县城100里外的温泉区几个乡镇巡回演出.一天,我刚写完节目单交给领队,就接到通知,说县里要派我到省里参加全省的剧本改稿会.在徒步返回县城的两天时间里,我不得不到旺草小学一位朋友家借宿.我那朋友也是一个文艺爱好者,我们商量顺路去看望另一位农民作者.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乡是贵州有名的贫困县。但我自小就有一股不安于贫困的闯劲。17岁时就和一个湖南人带了20斤天麻到湖南黔阳去卖,结果被当地政府当作投机倒把抓起来,拘留10多天,天麻没收。1971年我又带了300多斤大米到平溪去卖,但赚的钱却被人家诈骗去。我还跟一位湖南师傅学漆工,跟一个浙江师傅学修表手艺,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我的美好愿望都一一落空,我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放宽了农村政策,我又跃跃欲试,准  相似文献   

19.
林衍 《党政论坛》2011,(5):34-35
2004年的一天,蒋庆泉的儿子蒋利接到舅舅冯自元的电话。冯自元说,看到一个叫《电影传奇》的电视节目,里面的一位老嘉宾说《英雄儿女》中喊"向我开炮"的那个王成是有原型的,名叫蒋庆泉。  相似文献   

20.
冯远理 《各界》2011,(1):32-33
1959—1961年,那是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遗忘的年代。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有无数同胞坐下、睡倒后就永远也站不起来了。我就出生在1961年的9月。说到那个时代,母亲总是辛酸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