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与规定     
《今日上海》2014,(10):62-63
因病致贫救助申请限额受益面扩大 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试行)》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自2013年9月起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政策以来,对因病导致实际生活水平低于低保标准的城乡居民家庭给予基本生活保障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0月17日)沪府发[2016]9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修订后的《上海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规范本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工作,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市政府  相似文献   

3.
<正>渝民[2017]143号各区县(自治县)民政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万盛经开区民政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政府关于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社会救助的要求,探索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救助体系,现就做好我市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困难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9月19日)沪府发〔2014〕6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从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2013年7月24日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试行)》(沪府发〔2013〕55号)同时废止.上海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试行)第一条(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背景」刚性支出贫困家庭,是指具有本市户籍的城乡居民家庭成员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宝鸡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短期内不可能改变的困难家庭。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导致支出型贫困家庭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因病致贫无力承担、因残致贫导致困难、突发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从事基层民政工作多年的乡镇民政干部,整天与困难群众打交道,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由此认为,对目前社会救助政策覆盖不到位的"支出型贫困家庭"非常有必要进行救助政策的探讨。"支出型贫困家庭"不是完全的"贫困家庭",主要是指因重大疾病致贫的家庭。具体来讲,家庭收入在当地贫困线以上,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7.
<正>杭政办函[2015]163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拟订的《杭州市支出型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救助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5年12月8日杭州市支出型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救助办法(试行)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2015年10月19日)  相似文献   

8.
城市快讯     
《小康》2016,(12)
正上海:【帮困粮油制度6月实现城乡统一】为进一步统筹上海市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补好实物帮困城乡差别短板,6月1日起,上海市对帮困粮油卡和券的发放范围、实物供应量、折算价格作出适当调整,并实现城乡统一标准。原来的城镇低保家庭中的老、弱、病、残等7类对象,也调整扩大至农村低保家庭中的老、弱、病、残等7类对象。此举标志着上海继去年在国内率先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后,在推进城乡救助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又一步伐。  相似文献   

9.
最低生活保障线也称最低生活标准线,是维持人的基本生存所必需的最低生活费用,也是一个国家为救助其社会成员中收入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需要者而制定的一种社会救济标准的下限。围绕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定的社会救济制度就是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农村尚有S000多万人处于生活贫困状态,其中还有一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在城市,虽然贫困户数量较之农村要少,贫困程度较之农村要轻,但贫困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比之农村则显得更为严重。创造良好的社会稳定环境,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每一…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以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契机,创新实施"三个一"运行机制,以困难及边缘群体纾难解困为重点,以解决实际困难、提升自救能力、促进社会融入为目标,着力构建包括特困供养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在内的社会救助格局,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创塑"1+N"纾难解困救助品牌。一是打造1个区级社会救助工作品牌。为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需求,打造"心约善谷·爱满包河"全区社会救助工作品牌。出台《包河区社会救助服务提升暨品牌创建在街镇(大社区)实施方案》,引导街镇(大社  相似文献   

11.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是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重大改革,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湖南省临县试点的实践,就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制度作些探讨。一、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定在什么水平上是个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总的要求是因地制宜,适当适度,既要达到保障农村贫困对象基本生活的目的,又要不养懒汉。在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时,主要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农村村民基本生活的实际需求;二是本地物价水平;三是本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财政承受…  相似文献   

12.
看点     
《中国人大》2014,(16):5-5
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纳入专项社会救助范围,因意外事故或大病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可申请临时救助,有劳动能力却不愿工作的减发或停发最低生活保障金……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成为全国首部综合性社会救助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21,(3):61-61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聚焦救助政策精细化、救助服务智慧化和群众需求多样化,创新"支出型贫困救助""救急难"等系列新政策,大力推进"精准保障示范区"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聚焦救助政策精细化,救助保障范围进一步拓展。一是创新完善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让"夹心层"家庭"困有所助"。  相似文献   

14.
正一、政策制定依据1.《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8号);2.《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58号);3.《浙江省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办法》(浙民助[2019] 134号);4.《浙江省社会救助家庭供养费核算办法》(浙民助[2018] 146号);5.《宁波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宁波市人民政府令第238号)。二、政策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社会救助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1]82号)精神,经市政府决定,提高城乡低保、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保障标准。渝中区、大渡口区等11个区及北部新区、万盛经开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4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90元;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75元。万州区、黔江区等11个区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3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85元;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15元;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70元。南川区、梁平县等16个区县(自治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2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80元;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65元。调整后的标准从2012年10月1日起执行。  相似文献   

16.
借助"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调查结果发现,家庭成员无劳动能力、疾病和失业是困扰中国贫困家庭的三大困境,家庭脱贫能力削弱。在困境差异性方面,贫困家庭面临的困境在城乡、地域方面存在区别,而且相当比例的贫困家庭同时遭遇多重困境。因此要提供与困境差异性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在城市侧重"教育+就业"救助,在农村侧重"医疗+长期照料"救助,提供贫困家庭服务包,填补"救助洼地"。结合困境组合,以医疗和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提供个体化救助。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历经了10年的改革过程,正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当前,推动和鼓励贫困家庭再就业已成为深化保障制度、缓解社会救助体系的现实困难、鼓励贫困者”自救”的重要因素。现在,全市共有大约23万人因贫困而享受政府救助。研究发现,其中50%的人具有劳动能力。2007年,北京市通过消除“零就业家庭”活动,使10562户“零就业家庭”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我市仍有约8万多户贫困家庭存在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天津人大》2014,(8):48-48
目前,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条例从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自然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方面,为社会打造一个保民生、托底线、救急难、促公平的大救助网络,并首次将低保边缘家庭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19.
在日前召开的浙江省临海市社会救助工作会议上,临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才杰要求着重做好以下五项重点社会救助工作:一是实现“贫有所济”。即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全覆盖”的要求,真正做到使城乡生活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同时,实行分层分类救助,在最  相似文献   

20.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农村特困家庭救助工作: 1、切实做好特困生活救助工作,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前,对农村特困家庭按困难程度分为常年救助对象和临时救助对象两大类,仍然存在救助标准偏低、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