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慈心善语     
《慈善》2021,(1):68-69
"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则不可不痴。"这是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的一句话,原话是:"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则不可不痴。"张潮:字山来,号心斋,仲子,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顺治八年(1650年)。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定义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状态,而学界缺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相互依赖的系统性分辨,可能理论上使两者同义反复,也对实践研究构成误导。对相互依赖的考察可以通过国家集团在利益、归宿和责任表现出的一致性来展开:若各国缺乏一致性,则相互依赖关系最不稳定;若有部分一致性,则关系更稳定但分歧将成为其变数;若有高度一致性,则关系最为稳定并自动消解各国分歧,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征。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离人类命运共同体仍有很大差距,相互依赖关系仍不时失稳,使之持久稳定的途径可从发展集体责任入手,寻求建立更具约束力和更少依赖少数大国的全球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3.
乐观的愤激     
德斐 《瞭望》1991,(25)
鲁迅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函(见新版全集卷十一)有云: 历观国内无一佳象,而仆则思想颇变迁,毫不悲观。盖国之观念,其愚亦与省界相类。若以人类为着眼点,则中国若改良,固足为人类进步之验(以如此国尚能改良故);若其灭亡,亦是人类向上之验,缘如此国人竟不能生存,正是人类进步之故也。语若偏激,而令人震撼。早于胡适所谓“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之论,更早于毛泽东关于“球籍”的警告。尤其是指出中国若不“改良”便唯有灭亡一途,而竟把如此的中国之灭亡与人类的进步联系起来说,是以震聋发聩。幸亏先生是公认的爱国者,否则仅据这封归档的私信,也就足以使某些人觉得如何如何了。  相似文献   

4.
李婕 《学理论》2012,(5):116-117
被今天的中国人称之为"小说"的这类著述,如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萌芽、成长和变化的过程;而古代先秦至清代小说理论的生成演化则更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小说观念的形成过程和演进随着创作实践的不断成熟而由简单走向繁复,由零散走向系统,由模糊走向明晰。  相似文献   

5.
赵慧  赵栩莹 《学理论》2011,(25):77+109
期待可能性既指在实施行为时,当时的具体环境能否期待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若行为人有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则具有期待可能性,应受刑罚惩罚;若行为人没有选择合法行为的可能,则不具备期待可能性,不负刑事责任,既我们经常说的"法不强人所难"。一、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来源及在我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央—地方吏制主要有三种范式:"地方分权式"、"中央集权式"和"还权于民式",其各有优点与缺点。若实行法治,要求"中央集权式"取代"地方分权式";如果要推行民主,则要求"还权于民式"取代"中央集权式"。或许最佳的中央—地方吏制是普选基础上的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混合。  相似文献   

7.
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识人、用人的经验,归纳起来为"五视",即:"居视其所亲"——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相反,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加以当心;  相似文献   

8.
勿食与少食     
唐朝诗人杜牧在《与人论谏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慎勿食,果更食之,必死。”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为我死,必倍食之。”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须少食,若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何者?遇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此乃人之常情。这段论述耐人寻味。同样是善意劝说别人  相似文献   

9.
张新生,西安书界之老顽童也.张老,不仅有年轻活跃之心态,亦有苍厚拙朴之书艺.虽已耳顺,然治学之状态不降于年青人之勤奋、执着.张老深谙毛颖之脾性,时常挥洒有节、伸张有度.先生作书常笔蘸墨饱,略作沉思,迅疾双手抱笔,挥毫若惊涛拍岸.或腾挪揖让,点滴井然;或奔泻千里,势如破竹;亦缓步慢行,若空中芭蕾;或疾风骤雨,亦纵横驰骋.擅长行草而不废魏晋楷度,有自然之憨态,亦醉中之八仙.其自然洒脱之状,尽在其挥洒使转中矣!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5)
刘师培作为清末鼓吹向西方学习先行者之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宣传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的观念。刘师培的《中国民约精义》一书中许多内容涉及国家构建过程中的财产权问题。刘师培认为:近现代国家构建中,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财政问题,纵观西方宪政观念的起源,主要就是从规范君主收税、税款支配及用途开始成形的。为此,他从中国古籍中寻找相应依据。如"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如"天下为天下之天下,则天下之财亦为人民共有之财。"并提出了"君主既为人民尽义务,人民即当与君主所权利,此君主所以有财也。然人君所有之财,与国家公同之财究当区之为二。"批驳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存我为贵"等错误观念。他的一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舒芜 《瞭望》1992,(12)
六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八引《漫叟诗话》云:“诗中有一字,人以私意窜易,遂失一篇之意,若“相公亲破蔡州来,,今‘亲’字改作‘新’字是也。”胡仔曰:“《酬王十二舍人雪中见寄》云:“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前平满白皑皑。今朝踏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今‘从’字改作‘仙’字,则失诗题‘见寄”之意也。” 舒芜按:二首皆韩诗;杨慎《升庵诗话》卷五亦有论“诗从”不当  相似文献   

12.
舒芜 《瞭望》1992,(17)
一八 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三“警句门中”引《古今诗话》云:“[魏野《闲居》]又云:‘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有嫌‘烧叶’贫寒太甚,改‘叶’为‘药’,不惟坏此一句,并下句亦减气味,所谓求益反损也。” 舒芜按:“烧叶”,有清寒绝俗之意,且映带下句。若改为“烧药”,则贫富清浊俱可,下句书与灯亦未必幽人隐者所专有,故减气味也。 一九 阮阅《诗话总龟》卷八“评论门四”引《青琐集》云:“范文正有《采茶歌》,天下共传。  相似文献   

13.
"法理台独"的高危期不在今明两年,而在2008年之后。理由是:2008年"总统"大选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民进党继续执政,二是国民党夺回执政权。前者如若成为现实,可以想见国民党或泛蓝阵营将出现新的分化或分裂,"立法院"有可能失去制衡,民进党在"去中国化"乃至"法理台独"的道路上将面对更少阻力。若后者成为事实,则民进党以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油价连跌不止,全球市场再度泛起"阴谋论",所谓的"石油战"如同此前的"货币战"一样,撩拨着全球投资者的敏感神经。围观两个"阴谋论"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出发,一个"阴谋论"是将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外交博弈无限放大,原油市场是双方战略棋局之中的必争之地;另一个"阴谋论"则是从产业角度出发,将传统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和美国页岩油开发商对立  相似文献   

15.
国学赏析     
《侨园》2017,(11)
正【选自】《论语·述而篇》【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1)为之(2)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3)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注释】(1)抑:折的语气词,"只不过是"的意思。(2)为之:指圣与仁。(3)云尔:这样说。【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实证调查数据,通过交叉表分析,发现在提拔领导干部时,存在侧重考察"工作能力"与侧重考察"社会活动能力"两种模式,并且这两种模式对地方政府权力运行的集体决策的程度、为亲友用权、政府工作取向、决策偏好、政策执行取向有显著影响;通过探索性要素分析发现,领导干部提拔模式对政府权力运行方向的影响可以简化为"权力为整体利益服务"和"权力为小团体服务"两个方面;通过综合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了探索性分析的结论,表明领导干部选拔模式确实会对政府权力运行方向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在提拔领导干部时,若强调后备人选的"能力和工作业绩"及"口碑",政府权力将更多地偏向于为公共利益服务;若"背景和关系"、"跑官买官"因素发生关键影响,政府权力则容易演变成为小团体牟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正何为易?易则动也,易则生也。望之宇宙的生生不已是易的本原精神。孔子在《系辞传·上》曰:"生生之谓易。"《道藏》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参同契》曰:"日月为易,刚柔相推。"虞仲翔曰:"易字从日下月,以正易之名。"唐易学大师孔颖达据《世本》曰:"神农一曰连山易,亦曰列山易,黄帝一曰归藏氏。"《周易》则是当年被拘羑里的文王所变易而成。故今之所习望之易,实指  相似文献   

18.
王平 《瞭望》2008,(33)
贵州瓮安县6·28事件后,新任县委书记龙长春表示,要深入了解群众疾苦,逐一清理解决各种历史积案,拿出切实有效措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笔者以为,此举在瓮安可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全国亦有借鉴意义。当前是社会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与民生有关的社会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就会成为突出的社会矛盾,积累起来也可能给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带来不利影响。怨气少,则民心顺;民心顺,则社会稳;社会稳,则经济兴。现在人民群众遇到问题特别是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第一反应还是找政府,政府既是群众怨气的发泄口袋,又是群  相似文献   

19.
国学赏析     
《侨园》2013,(11):48-48
<正>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选自《论语·为政》注释(1)罔:迷惑、糊涂。(2)殆:疑惑、危险。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评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己与自己     
正有句俗语:"自己与自己过不去。"当自己突然明白,还有两个"自己"与自己"对影成三人",那两个"自己"则相互挟持左右着自己。自己与自己充满了"内心的困惑":一个自己要"知足常乐",淡泊致远;一个自己要"不懈追求",突围展翼。一个自己像树上的乌鸦,叼一块肉;另一个自己则是狐狸,哄骗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