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时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下简称“第四卷”)立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与历史成就,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守正创新,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深刻阐发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党重要的成功密码,展现了党的基本价值取向、思维框架、对外战略等重大原则性立场,彰显了党博大的世界胸怀和坚定的大国担当,为解决国内国际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把为人类谋利益作为崇高理想和追求。《共产党宣言》指出,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7,(9)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性文献。《讲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定调指向,提出了任务和要求;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谋篇布局,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思想路线和行动方向,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7月26日至27日,党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当代中国现实,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中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讲话》提出坚持以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同志说:"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  相似文献   

6.
沃尔夫《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大量使用了儒家经典的思想和材料.这其中主要涉及《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中庸》的"人心"道心"和"明善",《孟子》的"理义之悦我心"的思想.与此同时,沃尔夫还积极接受了朱熹理学:他《讲话》的主旨是由理性和知识可以开导出道德,这一思想与朱熹理学若合符节;他还引用了《大学章句序》和《小学》,对朱熹理气、天命之正和形气之私的理学思想也进行了阐释.沃尔夫在《讲话》中提到的所有重要观点和哲学概念,都可以在儒学经典中找到对应处.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以下简称《讲话》) ,集中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伟大纲领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贡献。《讲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讲话》作为党在新世纪的伟大纲领 ,就是因为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1…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坚持自我革命”是其重要内容。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深刻总结党的自我革命历史经验,对于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得民心     
正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孟子》【释义】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的方法就是: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的方法就是: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6,(9)
“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执政党之所以能够正确地引领人民“应天下之务”,就在于能够清醒地“审天下之势”。当今“天下”到底是怎样一个“势”,本刊2005年48 期《辩证把握发展的十个特征》一文,已有论述。进一步深入认识这个“势”,增强领导干部辩证把握形势的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部署,更加主动地“应天下之务”。  相似文献   

11.
姜佐 《瞭望》2004,(28)
深入生活,贴近生活,深入群众,贴近群众,这才是文艺作品真正的生命力之所在。 央视播出的吉林电视剧 1996年:《咱爸咱妈》《乡村女法官》《问鼎长天》《叶赫公主》;1997年:《大厂》《小镇》《夜明珠》《战地金达莱》;1998年:《走过柳源》《母亲》《大学女孩》《天下父母心》《海风吹过乡村》;1999年:《三请樊梨花》《戒酒记》《女人,你的名字是什么》《冬暖夏凉》;2000年:《农家十二月》《不惑之年》《大山嫂》《集体宿舍》《非常代价》《谢瑶环》《情感世家》《大雪无痕》;2001年:《三月雪》《小白玉霜》《江姐》《刘老根》;2002年:《绝不放过你》《红丝带》;2003年:《希望的田野》;2004年:《种啥得啥》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距今整整75周年。毛泽东在讲话中对文艺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进行的系统阐述,对做好今天的文艺工作乃至文化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毛泽东关于文艺与人民关系的思想,给我们深刻启发——必须始终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即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3.
谢兵 《理论视野》2017,(12):78-80
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距今整整75周年。毛泽东在讲话中对文艺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进行的系统阐述,对做好今天的文艺工作乃至文化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毛泽东关于文艺与人民关系的思想,给我们深刻启发——必须始终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即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文联第六次代表大会、全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充分地评价了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刻地阐明了我党关于发展文艺的理论观点。这篇讲话是继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邓小平同志的《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  相似文献   

15.
正《求是》2020年第16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是2015年11月23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深刻阐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重要要求。时隔五年重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让我们有感于总书记高瞻远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风范,有感于总书记作为党和国家人民领袖的深邃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远见,更有感于这  相似文献   

16.
靳萱 《民主》2014,(12):12-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民进作为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要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把学习讲话与正在开展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参政党的定位和民进的特点紧密结合,把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民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提高履职能力的有  相似文献   

17.
软实力“升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失去硬实力,软实力是无源之水;失去软实力,硬实力淬不出锋芒“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谈起软实力,中央党校组织部副部长赵长茂首先提起了老子《道德经》中的这句话,并将之解释为“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战胜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过没有间隙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意指迁移生发了异于作者和文本规范内的意义系统。《故乡天下黄花》对社会历史发展流露出了浓厚的惘然,消解革命与崇高是造成历史惘然的根本原因,追求进步的历史观才能深刻辩证地认识小说的意识形态,冲决消解的寓邸。  相似文献   

19.
"天下主义"是中华各家之基本价值观,追求超乎国家观念、超越国家疆界、构建世界制度,"以天下观天下",而非"以国家观天下"。《周礼·天官冢宰》之"政制架构"不只是"治国之道",更是"平天下之道"。《礼记·王制》之"政制架构"既有封建制度、寓郡县于封建制度,又有国家制度,明显是超乎国家观念的。《荀子·王制》所谓"王者之人""王者之制""王者之论""王者之法"及其化外制度、君子制度、群分制度、有余制度等等之构想,亦均是超乎国家观念的。费孝通先生"双轨"或"一国两制"之观察局限性很大,实际上中华"天下政制"乃是"郡县制""封建制""宗藩制"混合而成之"一国三制"。贤能主义与精英主义、可持续主义与长久主义、混和主义与三极思维、文化主义与柔弱主义、天下主义与世界主义、天-君-民循环生克主义等等,乃是中华"天下政制"之价值观基础。当今世界"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已趋极端,将来之发展,若不参鉴中华"天下政制"及其价值观,恐无前途。  相似文献   

20.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风格鲜明、内涵深刻,说真话说实话,说老百姓爱听的真心话,为国内外社会各界喜闻乐见。习大大的语言力量到底来自哪里?最近出版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深入分析了习大大的讲话内容和语言风格,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治大国如烹小鲜——了解国情,科学施政"治大国如烹小鲜"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意思是,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