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统﹄不能丢湖南刘柱石一位县委书记,为带头刹住公款吃喝风,硬是强制自己戒掉抽了十几年的烟、喝了十几年的酒。有人看罢此报道,不以为然地说:“这都什么年代啦,还那么正统?”一位人事局长任职十多年,始终坚持“送礼不要,请吃不到”。有人却说:“这种人太正统...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考”50年,仿佛一开始就走在康德“二律背反”的小路上:一方面,国家需要它,并由法律文件宣布“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另一方面,人们始终在不停地批评它,近10年则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人历数“高考”弊端有九条、十条之多,颇有深恶痛疾之慨;更有甚者要“废了‘高考’”,或主张“21世纪不高考”。 其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获得“全国十大杰出职工”称号,与其它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一起,在北京参加了有关活动。其间,我们受到了李瑞环、李岚清、尉健行等中央领导的接见,聆听了他们的指示;参加了“五一”庆祝大会、全国先进人物代表座谈会,还参加了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等一系列活动。在参加的这些活动中,有几件事使我感触很多、印象深刻。一件事是尉健行向李瑞环等领导介绍我时说:“鲁冠球十年前我在中组部时,他就是全国优秀党员,十年后的今天,又是全国十大杰出职工,他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企业家。”而且,那天应港澳代表的要求,叫我去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时,尉健行又重复了这几句话。这对我来说,印象很深,我认为这是中央领导对我的殷切期望,也使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因为,说我是社会主义企业家,实质上是肯定我始终追求共同富裕的奉献精神,鼓励我为发展乡镇企业所作的一些改革和尝试。说我十年  相似文献   

4.
2008年11月,黑人奥巴马赢得大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对于这件大事,有人说,这是黑人的胜利.是黑人兄弟几十年、几百年斗争的结果;也有人说这是世界历史进步的结果,和种族斗争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必须全面正确地分析“斯大林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诞生120周年的日子。回顾即将过去的20世纪,我们可以看到,斯大林,不管在他生前还是死后,始终是影响人类历史这100年进程的最重要人物之一,而且对今后世界的发展,仍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今天谈论斯大林问题仍有必要,尤其是在苏联发生演变、资本主义复辟已在苏联变成现实,有人借评价斯大林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时候,就更有必要提出全面地、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斯大林的历史功过是非问题。早在1943年斯大林就说过:“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  相似文献   

6.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7.
十年前,我是个靠一把瓦刀,站在高低不平的脚手架上,“吃大锅饭,挣弊气钱”的普通瓦工。可是,十年后的今天,我已是一个管理5000多职工2,1420万元固定资产的哈尔滨正大集团公司总经理。有人说:“郑纯智的命运不错。”我说:“这不是个人命运的好坏,是时运,是时代赋予的运气。”  相似文献   

8.
在苏维埃俄国决定运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时候,俄共党内、苏维埃政权内部以及在工农群众中有不少人大惑不解。有的人说,“我们刚把本国的资本家赶走,现在又要把外国资本家请进来了”,这是在“出卖我们的俄罗斯母亲”,让工人“退回去受资本家的奴役”;有的人认为,这是“对自己事业的背叛”;也有人担心,利用资本主义会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建立资本主义”,等等。列宁对这些反对意见非常认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风气好转的时间上,我是乐观派。有人说要十年,有人说要二十年,还有人说三十年也不够。可是,我认为绝对用不了十年。道理在哪里?道理来自于我家乡的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淮海战役活捉了战犯杜聿明。谁活捉的?解放军。这是对的,但不全对。准确的答案是军民一起活捉的,至少是解放军根据一位农民提供的线索抓到的。淮海战役结束后,杜聿明想化装逃跑,企图用一副金戒指  相似文献   

10.
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这个题目,广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已经做了十多年。有成功,有困惑;有经验,有教训;有山重水复,有柳暗花明……十年探索,十年艰辛。但至今还有人常常不免重复这样的疑问:路在何方? 早春三月,记者西去长安,采访了部分企业。记者获得了这样一个感觉:路,就在探索者的脚下。目标:政通人和“政通人和”,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这句话后,千古以来为多少有志有为之士所  相似文献   

11.
书潮,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十年来一直拍打着人们灵魂的堤岸,折射出时代的精神。她来得汹涌,去得迅速,令人应接不暇。有人视“书潮”为一种希望,认为她给文化荒漠带来生机与活力;有人视她为一种危机,是新生代思想贫乏和精神流浪的标志。我们认为,从十年来书潮流变的探寻中,可以看到新生代一直在探索和追寻他们心灵归宿的历程。本文试图通过对书潮的透视,对新生代进行整体性的动态把握。这对我们高校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全必要的。十年来书潮流变总览 1976年,“文革”留下的文化荒漠出现了点点新绿,仅仅几年时间,书潮便作为一种新奇的不可遏止的现象席卷全国,她一开始就标志着人们由麻木走向觉醒。  相似文献   

12.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十年,可以说,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巨大理论成果,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都有重大突破,从而,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就象列宁在逝世前不久说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  相似文献   

13.
农民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猛涨,我们受不了;工厂说:国家不能保证生产农资的原材料平价供应,企业要生存,只有从提高出厂价中找出路;商业部门说:出厂价高了,商业环节自然水涨船高,我们不能做赔本买卖;地方财政说:实行基数包干、“分灶吃饭”后,财政再也没有能力为企业“背包袱”。有人主张:要放开农产品价格,改暗补为明补。还有人主张:要稳定农资价格,而不是放任农资价格上涨。究竟哪种意见正确,还有待探讨和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4.
林放 《瞭望》1985,(16)
这两年来,一谈到改革,就连带地说起“开拓型”人物。仿佛说没有开拓型的人物就谈不到改革,要改革就必须托付给开拓型人物。 究竟怎样的人算是开拓型人物呢?所谓开拓型人物应该具有什么特征呢?至今还是各说各的。 有人说,开拓型就是具有创业能力的;有人说,开拓型就是长于组织管理的;有人说,开拓型就是  相似文献   

15.
辛兴村十年     
人年纪越大就越觉着时光过得快。特别是这改革的十年,又兴奋,又喜欢,又忙得没明没夜,不知怎么就过来了!可回头一看,嗬!这十年可真是天翻地覆!凡来我们村参观的人都说:“辛兴这几年真是大变了!”我们村里人也说,平地起“骨堆”(意即高堆),(祖祖辈辈种苞米的土地上冒出一大片工厂,庄稼人都成了工人!  相似文献   

16.
努力探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始终是我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全力解决的问题。现在 ,当新中国建国 5 2周年之后 ,我们可以骄傲地昭告世人 :近 2 0年来 ,党领导人民沿着一条正确道路 ,胜利地建设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始终立足于中国国情 ,这是我们走上成功之路、胜利之路的根本保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胜利前进的法宝。在我党理论创新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精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则是指路的灯塔。在十年“文革”中 ,林彪、“四人帮”推行封建的思想禁锢政策 ,…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大连的夜晚太静,没有灯红酒绿的“开放”味道;有人说,大连的胆子太小,在经济上没有什么一鸣惊人的新经验;也有人说,大连的反应太慢,不会“赶形势”,要落伍了…… 然而,大连人却说,干经济要的是实力和效益。这才是真正靠得住的评判标准。 大连市在发展经济上悟出了一个道理:要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必须有求实精神。对于一个开放城市来说,提倡这种求实精神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们宁波水表厂江北分厂金工二组有12人,30岁以下的青年占80%,全部是男职工。我们组连续9年被评为厂级先进小组。有人说,我们组有“法宝”。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85,(25)
一九八五年六月十日,很值得在历史上记述一笔。这一天,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布了中国政府的重大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一百万! 这一消息,立刻在世界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评之者说,中国政府的这一行动表明了“中国政局稳定”,中国政府集中全力建设经济的决心,反映了中国“有力量,有自信心”;中国对待裁军不是光说而是做;“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抱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20.
权力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敏感而重大的话题。对权力问题的认识,从来就因社会、阶级、人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有人说权力是“魔力棒”,有了它就有了一切;名利、地位、荣华富贵;有人说权力是“孽障”,有了它才出现压迫剥削、趋炎附势、贪赃枉法等社会丑恶现象;也有人说权力是社会发展的杠杆,有了它才能使社会兴利除害、秩序井然、兴旺发达……随着我们党领导的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日益深入,权力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思考和议论的焦点问题。在新形势下,能否正确地看待权力,能否正确地使用手中的权力,无疑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能否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关键所在。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