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重庆地名工作紧紧围绕新时代"大爱民政"建设,梳理地名溯源,夯实地名普查,规范地名管理,弘扬地名文化,延伸重庆文脉,推动重庆发展,着力打造方便快捷的地名公共服务,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一是推进地名服务"信息化"。实施"数字地名"工程,启动建设地名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编制《地名普查数据脱密技术方案》,建成省级地名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区划地名数据库、普查网站群、区划地名  相似文献   

2.
正珠海市坚持"一线多点"整体工作思路,奋力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已完成地名普查成果整改任务。 一是坚持以普查质量为生命线。市地名普查办始终严格按照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规程要求,严肃工作程序,严守普查纪律,严抓质量评价体系,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监理,切实做好区级自查、市级核查和过程督查。将  相似文献   

3.
媒体热点     
《中国民政》2014,(6):53-54
<正>★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救灾物资霉烂的启示★养老地产屡遭质疑这里怎么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整治地名混乱正当时近些年来,地名乱象的问题日益突出。"洋地名"、"乱起名"、"反复更改地名"等现象不仅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也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负面的作用。为此,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于5月22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从今年7月开始,将为期4  相似文献   

4.
重要会议     
《中国民政》2014,(5):4-4
<正>全国民政规划财务工作会议4月9日,全国民政规划财务工作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出席会议并讲话。宫蒲光要求,2014年各级民政规划财务部门要以规划为引领、项目为支撑、资金为保障、管理为重点、统计为基础,深入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十三五"规划思路的研究。要深入开展援疆援藏和扶贫攻坚工作,推进相关政策的落实、项目的落地。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暨加强和改善地名管理电视电话会议召开4月15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召开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暨加强和改善地名管理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地  相似文献   

5.
正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吐鲁番市在圆满高效完成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一定研究难度的地名故事调研和重点地名的考证工作,撰写了20余万字的系列地名考证《吐鲁番市地名故事集》,成为新疆第二次地名普查标准化工作的示范性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部署要求和云南省地名普查成果规划,2018年,云南省地名普查办提前筹谋规划,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开展调查论证,扎实有序推进"三个一"(一本故事书、一个档案管理系统、一个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工作。 一是建设区划地名档案管理系统。积极推进地名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地名普查档案管理,建设云南省区划地名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案卷电子化管理、检索以及档案统计和调阅打印等功能,无缝对接省级区划地  相似文献   

7.
正9月22日至25日,我们赴浙江省督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并调研地名文化建设情况。督查组深入地名普查一线,认真查看普查资料成果,现场考察地名标志设置,详细了解当地地名普查进展和地名文化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与地名工作人员共同研究相关推进措施。一、地名普查工作成效明显浙江省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将其作为深化改革发展、服务新型城市化的基础工程来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09]58号)要求,我省从现在起到2012年12月开展地名普查试点工作。为了加强对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的领导,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省政府决定成立辽宁省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省鄂州市以"四个到位抓落实"全面完成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清查工作。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抓落实。鄂州市于7月26日召开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清查会,进行专题宣讲培训,统一思想认识。二是责任压实到位抓落实。制发通知,明确清查责任单位、责任科室,压实各级各单位各责任人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0.
<正>国发[201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全面掌握地名基本信息,提高我国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定于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目的和意义地名普查的目的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开展地名普查,有  相似文献   

11.
<正>5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新闻发布会。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出席会议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关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时间和内容。宫蒲光介绍,2014年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到  相似文献   

12.
地方传真     
正全力开展地名清理整顿工作浙江省缙云县在做好全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的同时,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营造规范有序的地名环境。一是成立专家组。对全县的无名路、新建楼盘、公园等进行命名,对城区的道路、住宅小区名称进行规范。二是以规范命名。重点从地名命名与更名的原则、地名命名与更名的申报与审批、地名标志的设置与管理等方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政报》2012,(22):2-5
<正>津政办发[2012]13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市规划局拟定的《天津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2012年11月16日天津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市规划局为顺利完成我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09]5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济政字[2014]3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做好我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鲁政字[2014]79号)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普查范围内容普查范围为各县(市)区(含济南高新区,下同)行政区域范围。普查内容为:查清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  相似文献   

15.
正地名是承载历史和凝聚认同感的"容器"。在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上,地名被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据2014年全国地名普查发布数据显示:近30年来,伴随基层行政区划和建制村调整,我国约有6万个乡镇名称、40多万个村名被遗弃,它们的名字永远地躺在了故纸堆里。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迫在眉睫,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  相似文献   

16.
正5月7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地名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高地名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地名工作服务大局意识,及时公开发布地名普查成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地  相似文献   

17.
正2月28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暨成果转化视频会议。领导小组副组长、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出席会议并讲话。黄树贤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名管理工作。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是国务院部署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国情调查。2014年以来,各级地名普查机构按照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不断健全普查制度,落实普查保障,提高普查质量,促进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8.
正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大省,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地名传统,许多地名中都蕴含着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和深邃悠远的人文精神。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民政部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省民政厅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通过地名普查,摸清了全省地名信息的详情,处理了一批不规范地名,让地名管理规范化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省民政厅还十分重视地名文化的弘扬和宣传  相似文献   

19.
正房屋被强拆的新闻屡见报端,然而地名的"大、洋、怪、重"等现象又何尝不像是对文化的"强拆"呢?据民政部官网报道,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要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并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文化强拆"迅速成为舆论谈论的热词。《新华社》发表特约评论员  相似文献   

20.
<正>国发〔201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全面掌握地名基本信息,提高我国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定于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目的和意义地名普查的目的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