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继承性、创造性及其伟大意义万建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思想回答和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逻辑起点和动力源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过程.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架构性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科学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大阶段性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上具有一致性,又占有各自特殊的地位、体现各自特殊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但是这个理论只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并且在同各国实际结合中产生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的形式。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中,实现了新的飞跃,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了经济、政治、文化,促进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同时又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现实要求,促成了新时代的原创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接续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轨迹,有力地推动了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互动共生,实现了主体性与客体性、权威性与治理性、中国性与天下性以及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深化了人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习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杨春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阐述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的理论观点,做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这些理论观点和战略决策构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具有一脉相承性,这种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理论渊源上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发展主题上都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上都贯穿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价值取向上都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鲜明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标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式的深化。本文试从思维逻辑、实践原则、价值原则三个维度,依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内在联系性,解析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位。  相似文献   

8.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思考陈文坚,徐文学当前,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模糊思想,有一些人囿于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怀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怀疑我们搞...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在毛泽东领导我们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酝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正式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丰硕成果。本土化和当代化的统一,从基本原理的应用深入到理论本质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显著特征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
冯德军 《唯实》2010,(8):39-42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前提。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拓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推动会不断实现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逻辑起点和动力源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基础性、架构性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三大阶段性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上具有一致性,又各自占有特殊的地位,体现各自特殊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李景山  张影 《奋斗》2005,(2):42-43
邓小平和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新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相似文献   

13.
基本理论是认识基本路线的钥匙刘云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4.
一、科学发展观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迄今为止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形成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我们党30多年来形成的三大建设性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大成果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1.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此后,  相似文献   

15.
陈世润  彭文龙 《探索》2011,(5):24-27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向,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正确回答了在中国怎样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实践启示我们,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以中国化为核心,必须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十四大提出的这一重要观点,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认为,这一观点包含着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的基本涵义: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木能割裂这一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在本质联系;第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简单延续,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增添了新内容,使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这个理论,既最彻底地最坚定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又以极其丰富的新思想、新观点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不仅属于 20世纪,而且属于 21世纪,它对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拓展,必将发挥久远性的指导作用。在当代中国,在新世纪的漫漫征途上,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前进的旗帜。  相似文献   

19.
李健 《前线》2017,(10):47-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原生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内在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更是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源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基石。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更好地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科学回答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我们党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探索真理、把握规律的结果。在当今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