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花园     
《湘潮》1998,(4)
周恩来在大连的一次遇险(冯婧)1928年党的“六大”召开前夕,在上海工作的周恩来乘日本轮船前往大连,打算从这儿乘火车经哈尔滨前往苏联参加“六大”。由于邓颖超要列席大会,故而也一同前往。周恩来夫妇住的是头等舱,而穿的衣服比较朴素,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除了就餐外很少到舱外活动。因为当时的日本轮船上,不但有警察,还有密探。船过青岛时有短暂的停留,周恩来夫妇在青岛市区吃过午饭后,买了一大叠报纸带到船上来。这引起了日方侦探的注意。船到大连,他们正准备上岸时,周恩来遭到几个日本警察盘问,虽然周恩来对答如流…  相似文献   

2.
1952年秋天,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到上海检查工作,会见了当时在华东幼儿园工作的周恩来的表姐龚志茹。童友重逢,往事悠悠。周恩来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的同时,高度评价了表姐的育幼工作。这时,龚志茹不无惋惜地说:“美中不足的是,你们没有一个孩子……”“谁说没有?”周恩来抬起头,望着邓颖超说:我们有十个!”“是的!”邓颖超心领神会。周恩来接着又解释说:是的,十个。全由我们负担和照顾。他们的父母为革命牺牲了,我们就担当起父母的责任。现在,他们都在健康地成长。”周恩来夫妇曾抚养过许许多多革命烈士子女,这是众所周知的。其实,经他们夫妇…  相似文献   

3.
笔者因为工作关系曾经与周恩来生前副卫士长张树迎(已故)、卫士高振普多有交往,并聆听了他们叙说的晚年周恩来用他生命的最后力量力荐邓小平接班和要邓小平“忍一忍”等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4.
酒后挥毫 在开国总理周恩来这位伟人身上,发生过许多动人故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常有一些被人们传错甚至传过了头。关于他的饮酒就有多种流传。近几年,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在全国各地见过周恩来的亲属、生前秘书、警卫、厨师等100余人。他们都说,周恩来律己甚严,工作忙碌,平常很少喝酒,有的书报上说的“周恩来酒劝许世友”、“周恩来醉舞红旗”等事情他们都没听说过。但他酒量比较大却是真的,也确有几次惊人的豪饮。1945年重庆谈判时,酒席宴上,毛泽东不能饮酒,周恩来为了照顾毛泽东,饮了不少酒。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回国时,他抑制不住胜利的喜悦,也饮了许多酒。但都未喝醉。 1958年3月,周恩来总理为选择长江三峡坝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周恩来决定中国命运的结合 毛泽东与周恩来同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他们几乎同时探求到马克思主义真理,同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们站在新思想的前沿,为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共同奋斗。尽管他们之间也有过误解和分歧,但纵观他们交往的全部历史,他们仍然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和知音。 1924年,周恩来与毛泽东在广州结识,开始了两个人的交往历史及伙伴关系。从1927年到1935年,先是周恩来在中共中央作为领导者,毛泽东在地方建业;后来毛泽东、周恩来同在中央苏区工作,仍然是周恩来处在领导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窑工出身的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了他很高评价。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吸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周恩来同志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非常关心和爱护徐海东,徐海东也十分尊敬周恩来,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并为后人所颂扬。  相似文献   

7.
1975年初,四届人大刚开过,周恩来于2月1日主持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确定邓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还确定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三位常务副总理“负责处理国务院日常事务”。会上,周恩来说:“我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次日,周恩来写信给毛泽东报告了这一分工安排,得到毛泽东批准。 这样,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邓小平开始主持国务院的工作,“四人帮” 阴谋“组阁” 的美梦终于化为泡影。但是,“四人帮”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他们挖空…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是旅欧青年团组织的重要创建人。1922年6月,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李维汉、赵世炎等在巴黎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得知一个月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已在广州成立,他们立即决定加入,并派李维汉回国联络。1923年1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召开临时大会,通过了由周恩来起草的章程,明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关”,选出由周恩来等五人组成的执委会,推举周恩来为书记。不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他们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  相似文献   

9.
廖承志是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儿子,新中国新闻、侨务、外交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他与周恩来很早就认识,长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之一。在长期从事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周恩来生前讲道:“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周恩来曾说过“: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对此,廖承志感叹道:“这是实情啊,父亲廖仲恺早在黄埔军校就十分赏识周恩来,母亲何香凝一直受到周恩来的关怀和爱护,姐姐廖梦醒不仅和周恩来革命关系密切,而她的女儿囡囡又是周总理和邓大姐十分疼爱的干女儿。”早在1924年大革命时期,16岁的廖承志还…  相似文献   

10.
孟红 《世纪风采》2008,(10):9-13
多少年来,反映周恩来总理的诸多影视、文学作品及回忆录,多是侧重展现周恩来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忍辱负重等品格,但有血有肉、真实全面的周恩来绝不缺少严厉的一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部长们不止一个曾说过:“我这辈子只怕两个人:怕主席的威严,怕总理的认真。”但这里所言的“怕”总理,缘于周恩来的严厉,缘于周恩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极端负责。  相似文献   

11.
1946年9月,周恩来曾在南京接受过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李勃曼的一次专访。据后来公开发表的文章记述,周恩来在谈起家史时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 1964年8月2日下午,周恩来利用星期天召来在京亲属,和他们谈家史。在这篇由周恩来的嫡长侄女、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周秉德记录,邓颖超亲笔阅改的《七伯谈家史》上,周恩来说,“我们和尔辉父亲是一个祖父,……我们这同一个祖父名攀龙、号云门,字殿魁。”这是周恩来两次在重要场合讲他的祖父的名或字叫殿魁。 然而经学者考证,周恩来祖父的名字叫“起魁”而非殿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2.
在中共早期,几乎每个领导人都有多个笔名。比如,毛泽东在早年撰写文章时,“泽东”“润之”“石山”“子任”常作笔名,“二十八画生”(因繁体的“毛泽东”三字共二十八画)是毛泽东最有特色的笔名。周恩来的笔名有“翔宇”“飞飞”等,并创办专栏“飞飞漫笔”。刘少奇长期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又是党内杰出的理论家,他的化名多,笔名也多,曾用过“少奇”“肇启”“陶尚行”“莫文华”作笔名,还用过刘光明、刘作黄、刘祥、仲篪、尚陶、赵启、三敬、“K·V”等。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醉酒     
孟红 《党史纵横》2008,(1):12-15
新婚之夜,周恩来“得罪”了邓颖超 周恩来第一次喝醉酒,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典礼上。邓大姐后来曾对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说起过这件事,她笑着摇摆头感叹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总理能喝酒,也就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反对他喝酒。可是没办法,几十年了,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的酒一直没少喝……”  相似文献   

14.
“我们做工作不要被那些老东西束缚住”──“文革”中陈云协助周恩来抓外贸的一些情况孙业礼1973年到1974年,陈云曾出来工作过一段时间,这期间,周恩来总理让陈云协助抓外贸。当时,林彪集团的覆灭,曾使国内出现了短暂的相对宽松的环境。国际形势也发生了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的创始人周恩来曾说过:“有了党,就有党的情报保卫工作。”中国共产党的隐蔽战线工作伴随着党的诞生而诞生,伴随着党的成长而成长。伴随着党的胜利而胜利。  相似文献   

16.
王永钦 《广东党史》2001,(1):33-35,38
周恩来等强烈批评中共中央的右倾错误,提出“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建议.由于陈独秀等人的反对而没有被采纳 “四一二”事变之后,李立三、陈延年等受中共中央的指派从武汉抵达上海。他们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同周恩来、赵世炎、罗亦农以及几个俄国同志组成特务委员会,贯彻执行前不久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的中央局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沪区工作的决议案》,研究讨论“四一二”事变后上海地区的形势和任务问题。 在16日的特务委员会上,李立三传达他们来上海的任务。他说到:“武汉对于老蒋之决心打击已为事实,毫无问题,所最困难者为军…  相似文献   

17.
施春生 《党史博采》2002,(11):15-17
1962年3月2日,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科学工作和戏剧创作工作”会议上,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会议上,周恩来在谈到旧社会知识分子“根”时说:“1920年我到法国,还对费边社会主义有过兴趣,但很快就抛弃了。我感谢刘清扬和张申府,是他们俩人介绍我入党的。”张申府何许人也?值得一个泱泱大国总理当  相似文献   

18.
在许多场合,周恩来都称呼曹禺为“老同学”。对此,曹禺说:“总理谦虚,实际上,我们只是在天津南开中学的先后同学,并且先后在一个业余剧团里演过戏,工作过罢了。” 1925年,年仅15岁的曹禺加入南开新剧团。南开新剧团是1914年成立的,当时正在南开中学读书的周恩来曾担任剧团的布景部副部长,他明确主张新剧应当与“重整河山,复兴祖国”的大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周恩来的戏剧主张里,曹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把周恩来当成自己的良师和益友,尽管他们还未曾谋面。  相似文献   

19.
若问上世纪50年代的老部长:你最怕谁?他们会回答:周恩来。 有一次周恩来主持国务院会议,一位部长汇报工作,但显然材料不是他写的,念不成句子的情况时有发生,当他念到一个指标数字时,周恩来眉头一皱:“不对!看清了再念。”那位部长脸红了,眯细眼又念了一遍。“不对!”周恩来点了那住部长的名,被点名就要站着汇报。  相似文献   

20.
翻开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周恩来年谱(18981949》,在“诞生”一节里写道:“祖籍浙江绍兴。祖父周殿魁曾任山阳县知事”。在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开头也写道:“到周恩来祖父周殿魁一辈时,他这一支家族就离开绍兴,迁到了淮安。”1946年9月,周恩来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与革命的历史时也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lop年8月2日,周恩来在京对部分亲属谈话时说:“我们这同一个祖父名过花,号云门,字殿魁,这名字有封建思想,想中科举。”笔者手头还有一份《周氏家谱纪略)复印件,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的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