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孤独与悲伤     
妖怪在山上独自生活了几百年。有一天来了一个男孩,他对妖怪说:“来和我玩,我没有朋友。”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国内不少报刊争相登载一条“历史轶闻”:马克思也曾“下海”,买过股票!真不知是何方人士从历史的浩卷中发现了这等“新大陆”!也真不知大肆渲染此事究竟是何意图!是想证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股票的兴旺普及,还是想说明既然马克思买了股票,那他就肯定赞成搞股份制?可惜马克思买的只是姓“资”的股票,却无幸买到姓“社”的股票。这一点,诸位“言必称马列”的同志们不知注意到没有? 依我看,这种热衷于渲染伟人轶闻的做法,只能证明那些事事寻找“理论根据”的人思想不解放!  相似文献   

3.
一车间张书记嗜玩,篮球、排球、乒乓球,什么都能摸两下子,扑克也能甩几把,象棋、围棋摆几盘,“搓”麻将,也称得上“里手”。大家每逢玩时都叫上他,他也很乐意与大家一起乐和乐和。不知什么时候,喜欢“搓”麻将的几个小伙子不叫他了,而且似乎有意无意地回避他。不久,他得知这几个人“搓”时都“挂点儿”,进一步了解,“挂”得还不少。这引起了他的  相似文献   

4.
思呈 《各界》2010,(3):2-2
黑熊怪可谓是《西游记》妖怪中最有品位的一位。他第一次亮相时,黑风山很静谧,芳草坡前,一个黑汉,一个道人,一个白衣秀士,正坐在那里高谈阔论。这黑汉便是黑熊怪。仅“芳草坡前”四个字,仿佛可见那阳光如洗,闻得那草木芬芳。三两知己坐而论道,讲立鼎安炉,白雪黄芽,哪怕是旁门左道,也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5.
何谓“红嘴绿鹦哥”?菠菜是也!未读过鲁迅杂文《谈皇帝》的人,恐怕不知区区乡野之物——菠菜竟有这么个雅称。“雅称”的来历,源于一则笑话:高坐龙廷的皇帝,“冬天想吃瓜,秋天要吃桃子,办不到,他就生气,杀人了。”因此,只好“一年到头给他吃波(菠)菜,一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0,(2):6-6
毛泽东两次说过:“聂荣臻是个厚道人。”毛主席说话,神机莫测,咱也不知他为啥说聂荣臻厚道。  相似文献   

7.
一张 《瞭望》1994,(37)
阿Q从城里回到未庄,似乎革命党就是他,大嚷“造反了!造反了!”吓得未庄人都以惊惧眼光看他,连赵太爷都称他“老Q”、赵白眼也呼之为“Q哥”.这种现象,并不罕见,不到未庄,也是看得见的.如果阿Q真是入了革命党,有了一官半职,赵太爷们不尊之为Q老、Q公才怪呢!不知是出于提倡文明礼貌、敬老尊贤呢,还是“官本位”的观念已深入人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在家塾读书,《论语》当然是必读的。不知怎么知道了赵普“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的故事,立刻也有了“治天下”的大志。那时《论语》已将近读完,自己翻来翻去查找,不知赵普用的是哪半部,更不知道如果象我这样读完了全部,又可以治什么。请教老师,他也说不明白。我很失望,于是自己动手来研究(请不要见笑,当时的确自命为研究)。先想找出《论语》中一节与一节之间的联系,先后次序之间的微意,进而找出一章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九年初冬的一个傍晚,寒风冷雨笼罩着湖南省邵阳市。 在一间小平房里,“妖妹子”被吊在房梁上,两只脚尖顶着地面。母亲,手拿竹杆,边打边骂。父亲和哥哥在后面助威。这时,一个人闯进来,急步上前,把“妖妹子”放下来,说:“怎能打成这个样子!”谁知,这一句话,倒激起了这家人心中的火气。 “老韩,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出妖怪。再不打,妖怪就变不了人!”母亲伤心地说。  相似文献   

10.
漫话 快乐     
时光 《学理论》2008,(13):96-96
许多的时候穷人总是羡慕富人的快乐,并深感可望而不可及,甚至有的人说:“哪怕让我享受一天特别富有的生活就死去,也是值得的;”熟不知富人同样也有他们的烦恼,如果真的让他享受一天富人的生活,到那时他也绝不会愿意死去。  相似文献   

11.
西荞木 《各界》2010,(7):2-2
大多数妖怪似乎都想吃唐僧肉,但有一个奇怪现象令人深思,就是他们即使捉到唐僧,也不会立即吃掉,而是希望先抓住孙悟空再吃。妖怪们对此的解释是,吃唐僧肉很简单,只是怕他的徒弟们来吵闹,尤其是孙悟空。但这里面就有一个悖论:他们只要怕孙悟空来吵闹,就永远吃不到唐僧肉。  相似文献   

12.
“风尚”也称“风气”,此物甚怪,不知其来何自,也不知由谁赞赏扶持,忽然一夕之间“大行其道”,次日开眼一看,怪异满目弥漫天地间,好一派“崭新”气象——包括气派气势!这就是目下数以千万计的报刊标题字的“大观”了。这是一派畸形发展的丑怪不堪的“机器字”。它似乎和电脑一类新兴机器有所关联,有其渊源。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下午,庄严的人民法庭里正在公开审判一起故意杀人案。在被告席上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罪犯。他,就是原某厂刚满十八岁的青年工人李某。他为了给哥们出气,竞用匕首刺死了一个与自己无冤无忧、素不相识的青年人。他在最后陈述中悔恨地说:“我不知什么是违法,也不知什么是犯罪。我所以从一个工人变成了罪犯,就是不学法,不懂  相似文献   

14.
妩媚冰兄     
他是绝对好人,当然“右派”。 你不必回忆什么时候头次认识他。这方面,他象《红楼梦》里的史湘云。曹雪芹第一次在小说中提到她的名字时,读者觉得史湘云不知何时早已生活在脑海中的荣国府里。冰兄也是。你第一次见他,他的一言一行使你感觉你们早就是朋友,而且一直交情很深,嬉笑怒骂,无话不谈。 冰兄是位“大声公”。讲起话来“如雷贯耳”。  相似文献   

15.
朱正 《瞭望》1988,(41)
一天,遇到一位青年朋友,闲谈了几句,他忽然说:“那本《社交书信大全》我已经看到了。” 我没有听明白,问:“什么书信大全?” “《社交书信大全》。怎么?你不知道?那里面还编进了你的几封信呢。” 他告诉我,他的同事有这书,他无意中在书里翻到了我的信,还以为我早知道了哩。我确实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16.
米丘其人     
米丘何许人也?没有他的档案,不知其出生地,也不知他年龄。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从蒙克到今天》——挪威艺术展上。他坐在高鼻子、蓝眼睛的挪威人中,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后来,又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一次会上见到了他。有点冷峻的他,这回说着标准的普通话。由此才弄清了他的“身份”。米丘,旅欧中国画家,1982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1987年闯荡欧洲,现为挪威海涅翁斯台达艺术中心研究员、助理馆长。 米丘心气蛮高。他要做的和正在做的事,说出来会让大多数人咋舌。《从蒙克到今天》,是挪威近百年艺术的展示与回顾。100幅作品,出自蒙克(1863—1944)及其以  相似文献   

17.
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谈到“知”。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了解、理解之意。综合起来,孔子的“理解观”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克己知人。孔子一贯主张克制自己。他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怒,不也是君子的品德吗?不仅如此,孔子还主张积极地去理解别人。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意思是不怕别人不了  相似文献   

18.
我的祝愿     
我祝愿1989年一开头就处处“形势喜人”。如果不能“处处”,那么就很多处,许多处,或不少处“形势喜人”。我诚心祈祷这个带点弹性的“祝愿”变成事实,让“喜人”这个好听的富于乡土味的词儿不再是报纸上的套话。 这不是瞎说。 毛泽东同志曾有诗云;“六亿神州尽舜尧。” 我想当年他老人家的用意大概不是鼓励什么人都来当头儿。六亿个头儿,中国再怎么“地大物博”,也承受不了那么多的灵感制造者不断激发出的不知多少亿个折腾。我想他老人家大概也  相似文献   

19.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早已为人们熟知。明明打的是白骨精,那“三打”,每一次都打得对、打得好,可是却非要三打四打不可,原因何在?——就在于“打”的“证据”不足:白骨精跑了,打“死”的只是替身,孙悟空简直无法证明被打的是吃人的妖怪。于是,“金猴奋起千钧棒”的壮举干脆被否定了,还落了个滥杀无辜的罪名。这还只是小说家言,让人叹一口气,也就罢了;可虑的是现实社会中的许多东西,如科学上的发现和发明,往往也  相似文献   

20.
章国材 《民主》2004,(4):46-46
物理学家丁肇中给外人的印象是个奇人。他仅用5年多时间就获得了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40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去年12月,中国气象局请他作了一场关于寻找反物质的学术报告,使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观察这位物理学天才。从他的大家风范反思当今中国科技界的氛围,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丁肇中回答提问经常说:“不知道。”他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会去主观推断,他说:“最尖端的科学很难判断是怎么回事。”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不知道”是最好的答案。就是这个“不知道”促使他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从年轻时代起到现在接近古稀之年,他充满对宇宙的好奇心,不断发现新事实,由“不知”变为“知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