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0,(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理论武器;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传统哲学所追求的基本价值和最高境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中国以来,与以天人合一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结合,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天人合一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是凝心聚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张秀萍 《学理论》2014,(7):9-10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这个富有浪漫诗意色彩的词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禁不住让人眼前一亮,报告在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时,首次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纳入其中,形成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布局,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探讨了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剖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和基本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与改革开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分不开的,即: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搞清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基本依据;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和法宝;尊重实践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冯丹  刘经纬 《学理论》2012,(13):64-65
马克思主义是庞大的科学理论体系,生态文明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良性体系;其次,保护自然是人类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具有明显的实践向度和历史唯物主义向度。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比较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在主体自觉性和核心理论命题的内在逻辑关联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对自身历史上"左"的错误、对马克思主义与各自传统文化关系的不同认识是形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两个诱因.这导致"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历史结果.  相似文献   

8.
赵蓓 《学理论》2014,(33):23-24
武陵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连片特困区之一,生态文明建设对武陵山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中包含丰富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晶晶  朱梅 《学理论》2014,(9):46-4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财政观的形成具有丰富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财政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财政观的直接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财政观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财政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西方财政思想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财政观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玲 《理论导刊》2019,(9):72-78
文化是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的深层次社会历史因素。文化在本质上标志着人的生存方式,文化的革新实质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革命文化塑造了广大妇女奋起抗争、争取解放的生存方式,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构筑了红色底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了广大妇女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生存方式,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提供了前进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和谐仁爱、崇德重义的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交融互补,利于广大妇女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民族标识。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整体生态观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认识为基础,要求在实践中改造自然并"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解";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以"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为基础,以"制天命而用之"的实践态度追求"乐山乐水"的美学境界。这两种理论形态都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意蕴,将二者相结合能够完善我国生态伦理制度的建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阐述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未来社会主义的论述中,已经内在地蕴含了生态政治的观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生态政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与实际出发,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生态政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生态政治思想,这些生态思想具体表现在关于人与自然、国家治理与建设方面,以及国际关系方面的生态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3.
豆勇超 《学理论》2014,(1):34-35
生态马克思主义,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的视角,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生态观,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全球问题和人类发展困境的哲学反思,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6)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的立场为基本出发点,提出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可协调发展的生态思想,以此思想的历史源头为起点,探寻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合理内涵,指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在于,能为更好地处理全球性生态危机提供解决路径,为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以人与自然、社会和谐永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科学理念。要想不断加快推进生态文化的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与要求,从克服人与自然分离的二元文化的弊端、重视生态文化教育、构建现代生态生产生活的方式、建立健全生态文化制度和加强世界生态文化的合作等方面进行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中国化,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诸多方面的相契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但对这种相契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辩证思维、人本思维、人格修养、社会理想等具体观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设定的传统政治运作的深层逻辑与马克思主义设定的共产党政治运作的深层逻辑之相契同样极为重要。这种深层逻辑的相契首先是整体框架性的:都有一个超越性的原则发挥统摄作用,都有一个集中性的政治主体发挥承上启下的中枢作用,都有一个现实性的民意基础发挥人心向背作用。在这一整体框架中,三个构成要素又一一相契:天道对应规律,都是超越性的原则;圣王对应政党特别是政党领袖,都是起中枢作用的政治主体;传统民心对应人民愿望,都是政治权力的民意基础。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具有相契性:天道显现于传统民心,规律体现于人民愿望。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的需要提供了两者相契的机遇与平台。当然,相契并非相同,马克思主义是在一种新的现代文明的视域中阐发共产党政治运作的深层逻辑,这一逻辑的科学性与历史意义非中国传统文化所能相比。这样一种相契一方面使得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具有普遍意义与时代价值的思想精华得以被有效继承、改造、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时代化;另一方面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扎下根来并开花结果,实现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文明形态更替的历史高度,明确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即走向生态文明时代,准确把握了这一新时代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克服了西方生态学上反人类中心论的局限性,开创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阶段划分的新范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转型新理论,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荣 《理论探索》2008,(3):17-19
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观,如"天人合一"、"天行有常"、用之有度等.这些思想对我们现实的解决生态问题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它告诫我们.要珍爱我们的家团,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审视自然的价值;要尊重自然规律,能动地改造大自然;要节约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荣之君  曹富雄 《学理论》2011,(12):43-44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邓小平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作了回答,可大致概括为理论精髓论和基本原则论,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同时也折射出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现实需要,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