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成守勇 《求索》2014,(12):81-85
个人主义语意复杂,但多以“个人”(个体)为共同要素而形成。古希腊哲学中个体所具有的诸特点为各种形式个人主义所承绪。个人主义对自由与平等的追求,对人的尊严、自主性、隐私及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重视无疑深化了人对自身的认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主义也存在着把人导向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及社会的关怀而使生活平庸化与狭隘化的危险。因此,对个人主义观念我们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对其批判分析应超越实体性与主体性思维方式,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应注意其并非是单向的机械决定而是有机交融互动,脱离这一识度的考察总会留下片面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张皮进 《求索》2014,(9):80-84
存在主义哲学是对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影响较大的流派,也是当下中国哲学话语的主流.伴随着“文革”的结束,关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讨论备受关注,新时期以来的作家开始了对于存在、对于自我的探寻.“存在即自我,存在即荒诞,存在即死亡,存在即自由”的存在主义思想成为其创作的精神内核.他们以文学的方式进行着人类生存的哲学思考,在对现代人生命本体的叩问里,完成了个体对生命价值的自我体认.  相似文献   

3.
当代自由主义认为个人自由与权利至上,其哲学基础和论证方法都是个人主义的.基于一种整体主义的方法论立场,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社群主义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他们强调社群整体利益先于个人利益,理论内容上表现在对自由主义自我观和个人自由与权利至上的批判两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社群主义的批判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并没有真正揭示个人与社群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释个人与社会的真实关系基础上,揭示了自由与权利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4.
个人主义。美国个人主义的内容包括《独立宣言》中提到的“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和尊严”,即任何势力,包括政府、社会、宗教等,都不得侵犯个人的某些不可剥夺的平等自由的权利;西部开发时期的“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充分自由和独立性”,还有埃默森的“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索罗的“个人有  相似文献   

5.
尼采的著作,从形式上看,虽然或是格言和警句的汇编,或是妙语连珠的散文,但它所表述的个人主义内容,却是由“行为观”和“道德观”两部分构成的相当严密的理论体系:前者考察人的行为之规律,后者基于行为规律而制定规范人的行为之道德。所以,我们便循由这两方面来集中批判和探析尼采个人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阎建锋 《前沿》2013,(20):55-56
雅斯贝斯的生存哲学在“现时”时间观保证下,以“临界境遇”为发生点,开始了个人生存历史观的展开,并进一步论述了人与人之间的生存交往,最后把人与人之间的生存交往扩大到对社会文明的理解,表现其将存在哲学贯彻到底的思路.其存在哲学的思想促进我们思考和正确评价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境遇.  相似文献   

7.
不应当提倡个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理解什么是西方的个人主义,不妨看看《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条目中的说法:“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创造这个词的法国政治评论家亚历克西·德·托克尔把它形容为一种温和的利己主义,它使人们仅仅关心自己家庭和朋友的小圈子。作为一种哲学,个人主义包含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人性理论,一种对于某些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的总的态度、倾向和信念。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可以表述为以下三种主张:一切价值均以人为…  相似文献   

8.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调节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重要“调节器”,是社会主义社会一代新人的品德核心。要准确而全面地理解集体主义,就必须理解个人与集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以及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问题。个人与集体马克思说过:“人是最名副其实的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34页。)有生命的人类个体的存在,是人  相似文献   

9.
<正> 克尔凯郭尔以其对“存在”的独特理解开创了一种新的哲学。在这种哲学中,“存在”被当作孤独的个人存在,人被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而得以充分地讨论。当谢林在柏林详细地阐释其“实证哲学”与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否定哲学”之间的区别时,他的听众中,有一位年轻的丹麦人,他就是克尔凯郭尔。尽管克尔凯郭尔并不赞同谢林的“实证哲学”对“存在”所作的解释,但谢林对黑格尔理性哲学的攻击在克尔凯郭尔思想深处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由此,克尔凯郭尔走上了反叛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哲学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相对立的,弄清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的关系,将包含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在伦理价值原则上究竟提倡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这一问题的合理解答。一、个人主义的经济前提不是市场经济个人主义倡导者一般坚持这样一个逻辑:市场经济需要主体由逐利动力所焕发的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每个人都必须拥有选择自己生活和事业的自由。而个人主义则充分尊重个人,强调个人在价值、尊严、平等及自由等方面的本位性和独立性,唤起人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所以,个人主义与市场经济有着内在一致性。确实,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体如何凭借个人主义话语从传统家庭走向现代共同体,可以呈现中国现代化早期社会关系结构转化的内在脉络。“新青年”个案体现了从传统家庭到现代团体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转换模式,即“认同—创伤—修复”的叙事结构。其中个人主义话语的工具性作用在于将对传统家庭的怨恨式认同传递和转化为对现代团体的弥补式认同,新青年从“爱有差等”的传统家庭伦理秩序转向在现代共同体中寻求“平等之爱”。这一叙事模式在五四前后具有一定普遍性,现代团体被“新青年”体验和阐释为一种传统家庭共同体的修正、补充与扩展。这提示在“家本位”基础上形成的传统关系社会原理对于现代共同体的普遍主义原理,在抗衡和消解的作用之外,也具有激发其需要、促进其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杜翠梅 《前沿》2012,(20):30-31
作为一种针砭时弊的政治哲学,“最小国家”的政治合法性来自于“道德边际约束”,即在个人权利允许的基础上探讨国家权力的起源及其职能范围.国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担当的角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诺齐克对个体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博弈关系的深刻思考,对社会主义国家理性合理的界定国家职能的范围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抑或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历来是哲学家、思想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马克思同样对这一问题作了许多重要的思考,其共同体思想蕴含了丰富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法,对于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中国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键词,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去透视“中国梦”,对于我们在追逐、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构筑“中国梦”的同时,必须重视共同体这一政治哲学向度,必须不能忽视人的自我实现抑或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人生哲学在理论基础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西方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中国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主义。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目标理论,强调个人具有至高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反对社会和国家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提倡个性独立和解放,推崇个人奋斗;整体主义强调整体大于个体,认为个人没有个性、人格,个人必须融入整体。整体主义体现为国家本位和家庭本位,即个人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个方面。在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是如何发生的 ?这一问题本质上也就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问题所在。本文认为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或者说它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差异不在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以“自我”、“自我意识”的“先在”预设为“理论前见”的实践观点的确立 ,而是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哲学批判 ,从根本上突破了作为一切旧哲学之“理论前见”的种种形而上的预设 ,把“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即实践 )作为人类历史的前提 ,本质地打开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历史维度 ,从而把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6.
杜凤娇 《人民论坛》2012,(34):76-77
在压抑个性的集体主义和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这两个极端之间,始终坚持双向批判,而从容中道,我想是儒家的自我观在当代中国最为重要和积极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既肯定个体与社群的密不可分,同时又凸显独立人格,这就是儒家对自我的理解人民论坛记者:学界似乎历来有一种观点,即认为中国哲学强调群体优先,自我依赖于群体而存在;西方哲学重视自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10,(5):30-31
董健在《炎黄春秋》2010年第3期上栽文《个人主义与公民社会》认为,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应该是现代的公民社会,而不是臣民社会。公民社会与臣民社会的区别,关键在于“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人权第一、个人本位、尊重个人价值,这是公民社会;君权第一、个人臣服、不看重个人价值,这是臣民社会。在当下,要达到现代公民社会,除了继续坚持已经进行了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还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鉴文化管理大师Geert Hofstede的跨国文化理论与方法,对“文化价值观”概念进行操作化,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文化价值观的四个维度,即集权主义、绝对主义、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倾向分别与性别、政治面貌、经济条件、学科、生活满意度、年级、宗教信仰和学习成绩等个体社会特征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企业文化一、美国民族文化的特征美国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由于它是一个移民国家,各国文化以个体的方式加入美国社会,经过优胜劣汰的选择和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洽,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美利坚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其特点:一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二是冒险、开拓、创新精神,三是自由、平等精神,四是实用主义哲学,五是物质主义的追求。二、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美国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有两条:一是只强调个人作用,或叫倡导个人能力主义;二是重视管理硬件,追求理性化管理。1.倡导个人能力主义的管理哲学。美国企业个人能力主义不着眼于集体,而…  相似文献   

20.
肖瑛 《人民论坛》2014,(4):14-18
中国社会当下出现的公共性不足问题,症结既不在于个人主义的泛滥,也不简单地在于传统道德的衰落,而在于“差序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复兴及其所引起的“自我主义”的过分膨胀.因此,重建公共性的核心议题是把个人带回社会即重建个人主义,以个人主义建设为公共性提供价值基础,以公共性建设来引导个人主义远离自我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