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点运筹学     
王端阳 《奋斗》2008,(11):63-63
一提运筹学,很多人感到很生疏,很深奥。其实,它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紧密相关。一天要做的事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由哪些人去做哪些事,这里面就蕴含着运筹学的原理。  相似文献   

2.
叶茂 《廉政瞭望》2011,(23):22-23
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广泛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纪委,其工作的领域覆盖方方面面。我们看到,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的推进或重大敏感社会事件的处理中,都离不开纪委的身影。那么,纪委到底应当是什么角色?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相似文献   

3.
严琼 《党课》2012,(2):64-65
创先争优活动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来临之际被推向高潮,推到了地质队的基层。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和地质队员,面对活动通知,我有些迷茫,不知道到底该做些什么、学些什么,才算给伟大的党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4.
法轮功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一个李洪志编造了一套歪理邪说,居然蒙骗了一批群众,其中还包括一些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李洪志的歪理邪说都是一些什么东西呢?什么“现在的科学不算科学”;什么“人都是从宇宙各个空间掉下来的”,地球是宇宙的“垃圾站”;什么地球即将爆炸,人类正面临毁灭;什么“我做了一件前人从没做过的事,给人留了一部上天的‘梯子’。”如此等等。批驳李洪志的这些奇谈怪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问题在于,怎么有那么多的人会被这些歪理邪说所蒙骗,甚至为之神魂颠倒呢?这就不能不使我们作一认真的反思了。这其中…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4,(23):21-21
刚进国家机关工作就要参加一场重要的仪式——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一举动为的是要在领导干部心里真正树立起对法的敬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做什么事情都得想着“法”。尤其是那些身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政府采购、公共工程建设等岗位的人,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肥缺”,将受到更严厉的监管,他们将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为的就是防止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被问到长大想当什么“家”,沈才洪说他想要做一名小说家,将世间的喜乐伤悲都写进小说里去,要做中国的托尔斯泰,第二个曹雪芹。  相似文献   

7.
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艘无人驾驶的小舟,漫无目的地随风漂荡,确立了明确目标的人,就等于离人生的高层境界不再遥远了。许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在生活和工作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到底想做什么之后,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3,(36):64-64
“能力建设”一词近年来颇为流行。但是,对于什么是能力,则缺乏深入的讨论。但如果对能力究竟是什么,搞不清楚,则很难把能力建设做到位,也达不到能力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郑渊洁 《求贤》2010,(2):29-29
我的一位小读者长大后在北京开了家餐馆。我有时到他的餐馆坐坐。一次,正逢他检验采购的鲜肉。我就向他请教最好的肉用来做什么菜。他说猪排牛排。我又问他最差的肉用来做什么。他说丸子。  相似文献   

10.
身为管理者,该管的事情一定要管,比如团队目标的制订、任务的下达,但是不该管的坚决不能管,否则事事都要过问,只会让员工越来越束手束脚。管理的奥妙就在于“管头管脚”,而非从头管到脚。为此要注意下面两点:一是解决“做什么”和“谁来做”这两个问题。要想管好“头”,就耍重点解决两个问题:“做什么”和“谁来做”。“做什么”是战略,是目标;“谁来做”是授权,也就是说管理者清晰地描绘团队的愿景,制订达成目标的路线图。然后将具体的目标分配给合适的员工去完成。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02,(1)
一、树立发展的紧迫感。随着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网上竞争日趋激烈,迫切要求我们把重点网站做大做强。这关系到我们能否顺应信息化的趋势、掌握宣传思想阵地的主导权,关系到我们能否把中国的声音更好地传向世界、把一个良好的中国形象介绍给世界,关系到我们能否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赢得主动,赢得优势。二、坚持“政治家办网”。网上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突出什么、不突出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有一个导向问…  相似文献   

12.
《新湘评论》2002,(9):38-38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它规定了人们在工作中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本文谈谈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自从实行了党务工作干部跟踪问效机制,对基层党建工作在一个时期、一个阶段要做些什么事情、上级规定什么时候完成、有些什么标准,我们心里的底数比过去更清楚了,同时也感到责任更重了”。这是一位街道办事处党务工作干部的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13,(2):1-1
作为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设置从政为官的底线,脑子里时刻要有“红绿灯”,要清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什么饭能吃什么饭不能吃,什么人能交往什么人不能交往,  相似文献   

15.
有人对他说:如果你不是一个农民,肯定能做出比今天更大的成绩。他说:正因为我是农民,所以我才更了解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6.
省委书记刘奇葆日前在调研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时说,一个地方的“脏乱差”不是小事。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连自己身边的环境都熟视无睹、管理不好,连打扫卫生都不愿做或者做不好,还想做什么大事、还能做好什么大事?我个人理解,所谓大事,即重大的或有意义的突发事件或事情。小事也称小事情,即人们常说的如打扫卫生的琐事,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7,(7):66-66
我是一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党员,被分配到一地方党委做秘书工作,想请教党委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做事三部曲     
最近,笔者到基层调研,发现一单位系统内一直倡导“三句话”工作态度,即“办事不过秒”、“部署工作只讲一遍”、“做,做了,做好”。其中最后一句话更值得我们反思而推崇、广学而用之。其实,在任何时候,每一个人都不能简单停留于“做”,就是什么后果都不管而被动去做、机械作为、遵命行事,甚至疲于应付。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月,我来到敦操乡担任乡党委书记。初到敦操,调整产业无人接受,征兵没人报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项目群众不愿投劳……为什么党和政府这么多的惠民政策,群众不理解?群众心里究竟在想什么,需要我们干部做什么、怎么做?  相似文献   

20.
郭湛 《前线》2014,(2):42-43
人是一种现实历史的存在。我们共同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历史时代,共处于这样一个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这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在当代中国历史条件下,风云际会,我们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每一个有历史感的中国人都会想到这个问题。李瑞环同志常说:“历史的人要办历史的事”。作为历史的人,我们要能够自觉地参与历史创造,就要有自觉的历史意识。这是历史的人的历史自觉,有这种历史自觉,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现实历史过程,做好我们该做并能做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