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狰狞的夜”今年三月的一个夜晚,一位美国客人去找住在广州市一德路的医学界朋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楼梯口,他害怕地瞪大了双眼。听到美国客人的呼叫,主人夫妇手忙脚乱地操起蜡烛从三楼冲下来,他们轮流牵着这位美国客人的手,一步,一步,战战兢兢摸索上去。在二楼转角处,只听“卜通”一声,美国客人不知道怎么就摔倒在楼梯上。他顾不得讲究斯文。竟手脚并用地爬行起来……进得屋来,主人在烛光下才发现,这位客人的双手和两个膝盖都弄脏了。  相似文献   

2.
杨照 《法制博览》2009,(10):39-39
先说一个笑话。有贼晚上进入人家家里偷东西,翻翻找找搞了老半天,什么也没找到。要走之前忍不住咒骂了一声:“什么人家,穷成这个德行!”不料本来似乎在床上熟睡的主人突然一跃起身,贼吓了一大跳,以为主人醒来要喊捉贼了。结果不是,主人从床头摸了两个铜板出来,客气地嘱咐:“这两个钱不成敬意,还要麻烦您别到外面说破了!”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一代大儒程颐与有“布衣宰相”之称的范尧夫素有交往。 有一天,程颐闲来无事,来到范府小坐,那时范尧夫刚刚卸任宰相之位。说起当年当宰相的事时,范尧夫的神情似乎甚是怀念,程颐则不以为然,知识分子爱较真的脾气又犯了,责怪他说:“您任宰相时,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好,难道您现在不觉得惭愧吗?”  相似文献   

4.
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过去有个人碌碌无为,但他的父亲和儿子都很有成就。他的父亲和儿子责怪他无能,他却对父亲说:“我的儿子比你的儿子强。”又对儿子说:“我的父亲比你的父亲强。”按理说,这个人说得全是实事,但细细想来,  相似文献   

5.
“泡沫名人”是喜欢“乱世”的,因为“乱世出英雄”。美国小说《飘》里的主人公说“天下大乱时,是发财的好机会”,香港一位经济学家说“市场经济的精神就是以乱对乱”,这些话都是“泡沫名人”们所喜欢的。要是谁能论证出“市场经济就是泡沫经济、投机经济”的话,“泡沫名人”真恨不得立即为他申请诺贝尔经济学奖。“泡沫名人”是标榜自己很有钱其实却欠了银行很多钱的人。他喜欢说自己有多少亿资产,哪怕早已债主盈门资不抵债了,他仍然可以做到大言不惭,心跳而面不改色。“泡沫名人”是保证只要你把钱交给他就可以高枕无忧获得暴利的人。但实际上,他手里可能连一个像样的项目也没有。“泡沫名人”也钻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出名”,因为出了名就能  相似文献   

6.
“枕边风”     
顾桐 《法制博览》2010,(12):41-41
有一个朋友,男的。大家聚在一处聊天,他的开头语是“我老婆说”、“老婆昨天告我”一类。我们笑他没出息、没主见,被“枕边风”吹“残”了。他不以为然,几十年来俯首帖耳,有老婆大人指哪打哪的风范。  相似文献   

7.
瑶池 《法制博览》2011,(4):26-27
我是一个“蛋屋”。我的主人是湖南省一个学建筑学的名字叫戴海飞的24岁小伙子,我是他花两个多月时间精心打造的城市“蜗居”。  相似文献   

8.
不知您注意到眼下广州一些合资企业中的“土地爷”没有?一天,一个男孩途经某服装厂时,仅因好奇而摸了几下“门口土地财神”,就被主人骂得面红耳赤快快而退。  相似文献   

9.
最近两次遇到一群大学生,口头测试了同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他们的大哥哥韩寒同学。大表赞同的不少,不以为然的也很多。我特别注意后者的理由。有一位同学说,“他愤世嫉俗”,另一位说,“他偏激”。更普遍的说法是,他是一个“愤青”。  相似文献   

10.
郦波 《法制博览》2010,(11):21-21
一是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有一次,朋友请他吃饭,王安石慨然应允。席间,朋友们高谈阔论,王安石却只顾埋头吃饭,酒足饭饱回家,只当是平常一餐。第二天,朋友送了很多獐脯肉到王家来。夫人王氏很是奇怪,不知所为何来。朋友笑着说,“不知王大人喜欢吃獐脯肉,早说就多送点来了!”  相似文献   

11.
大仙 《法制博览》2010,(12):28-28
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非说:“一周一个饭局是正常人,一天一个饭局是大红人,一天三个饭局是交际花,一天很多饭局,是餐厅服务员。”经济学家茅于轼长期以来有个观点,中国的粮食最起码够全中国再吃20年,所以他赞同退耕建房,这样房价就下来了。  相似文献   

12.
冯磊 《法制博览》2010,(16):23-23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曾经写到过一个“美女蛇”的故事?故事里讲,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有不安分的书生在院子里乘凉,突然听到有女子叫道:“书生——”等他回头看时,却只看到了美艳的半边脸。这个书呆子有了艳遇却不晓得保守秘密,居然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告诉他,遇到的是妖怪,于是给了他一件叫做“飞蜈蚣”的法宝。  相似文献   

13.
他说,市场是个舞台,大家都在台上,就看各自如何演出了。他所做的,却老是跟自己“过不去”……  相似文献   

14.
阎泽川 《法制博览》2009,(11):57-57
讲究廉洁,莫若拒贿。如何拒受贿赂呢?古人有“三慎”。 薄礼面前慎微。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为官清正,德宗怕他“清慎太过”,办事不方便,便下了一道密旨,示意他像马鞭、靴鞋之类的薄礼“受亦无妨”。陆贽却观微知著,便回答说:“贿道一开,辗转滋甚,鞭靴不足,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于是,“涓流不止,溪壑成灾”,“利于小者必害于大”。  相似文献   

15.
德国《南德意志报》记者在德国社民党前主席拉封丹宣布退党并加入“选举替代”①之际,同他进行了一次访谈。在访谈中,拉封丹解释了他为什么要加入“选举替代”,他将如何与民社党前主席居西合作,他如何看待施罗德等问题。这对了解拉封丹乃至新左翼党的纲领有一定帮助。下面是访谈的主要内容。记者:在几年前的一次访谈中,有人问您:“有些同志认为您站在民社党一边。”您那时回答说:“民社党现在变得荒谬可笑了。”而您现在却要进入民社党的开放式候选人名单参加竞选。您自己也变得荒谬可笑了吗?拉封丹:时间已经过去几年了,我们处于一个全新的…  相似文献   

16.
“狗恶酒酸”乙是成语,典出《韩非子》,说的是宋人开酒铺,质美量足,服务态度好,店标又醒目,可怪的是酒却卖不出去而发酸;长者指点他这是因为他铺有猛狗,吓退了欲往沽酒之人。韩非子以狗猛酒酸为喻,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故事:黑川利雄是日本著名的医学博士。只要到过黑川博士的癌症研究所看病的人.都感到他有一双温暖的手。每到冬天.黑川就会在口袋里放一个手炉,使手总是保持热乎乎的。他说:“患有癌症的病人心情本来就不好,如果他一来看病就能碰到一双温暖的手。感受到你传递给他的融融暖意.就会使病人重新点燃希望之火,产生治愈的信心。这叫从‘心’开始,用‘心’对待。”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美妙的心灵,多么深刻的体悟!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如同骑在马上找马的命题,听起来滑稽可笑。然而,相当多的广州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重复着这一可笑的命题。 记得我初来广州不久,到黄埔一家工厂去联系工作。厂办公室一名同志抱歉地对我说:“真不好意思,厂长去广州开会了,让您白跑一趟。”我一听直纳闷,黄埔不就在广州市吗? 又有一次去石牌某学校,见到黑板上有一则通知:“全体教工明早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青年报名参加演讲比赛,在临近登台时人们突然找不到他了。找来找去才发现他在厕所里发抖。怯场了。其实,怯场是正常的事。如果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况下都“脸不变色心不跳”,那才是反常呢。其实也不可能。人们以为只有新手或年轻人才有怯场心理,其实许多大明星、大人物,也都有过怯场的经历。有位歌星这样说:“如果我在观众面前总是不怯场,那我作为一个歌手的生命也就停止了。”然而,陷于怯场而导致失败,却也有不少事  相似文献   

20.
惟我 《法制博览》2008,(23):9-9
不论是百姓人家,还是豪宅府邸都把女婿当做“娇客”看待,并有“丈母娘疼姑爷实打实”的说法,成语里也有“成龙快婿”、“乘龙佳婿”、“乘龙之客”、“乘龙贵婿”的词汇。但估计后来这“娇客”和快婿惯的不成样了,总不能让老丈母娘给端茶递水儿的,便生出了“一个姑爷半个儿”的说辞。意思是说,该干的活,您也帮着干干,别老擎现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