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涉及一个权衡将要保护的利益与实施紧急避险行为将要损害的利益之间的轻重问题。行为人在必要限度内实施紧急避险行为,因其所保护的利益大于其所造成的损害,其行为具有正义合理性。紧急避险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行为,则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2.
王雷  王沁 《学理论》2009,(8):88-89
紧急避险理论由来已久,并在各国的刑法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对其也做了笼统的规定,但这一规定仅停留在理论层次,对该理论下的一些问题并没有进一步的说明,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多的争议。自18世纪英国法院对“国王诉达勒和史蒂芬案”做出判决以来,生命权能否作为紧急避险的客体,学界争论极大。但从紧急避险的构成和属性上看,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情,将把生命权作为紧急避险的客体,是思想意识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尽管紧急避险行为已为法律所明文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尚存在许多可争议之处。自著名的“卡那安得斯之板案”以来,生命权能否作为紧急避险的客体,各国学者观点不一。从紧急避险的构成和本质上去思索,认为把生命权作为紧急避险的客体,是思想进化与意识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当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制止不法侵害的一项重要权利,行使正当防卫必须遵守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否则可能构成防卫过当而承担法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对限度条件把握不准的现象,应从制度目的 的立场把握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同时也要在个案当中考虑各种因素的错综杂乱对防卫限度造成的影响,在认定正当防卫的限度时,要以行为时的事实为基...  相似文献   

5.
制度伦理适应了道德改革的需要,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的道德危机。但制度伦理有其限度,即不是所有的伦理都能制度化;制度伦理有悖于道德生成论;制度伦理的价值指向只溯及到形式公正;制度伦理作用的发挥受制于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制度伦理不是伦理建设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6.
试析道德法律化的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小青 《理论导刊》2004,1(6):52-53
道德和法律在内涵和功能上有很多差异,这就使得道德法律化存在一定的限度。因此,不能把所有的道德问题法律化,只有那些对社会秩序维系至关重要的基础性道德才能进入法律的视域,也就是说,法律只能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相似文献   

7.
民主的限度     
民主发展至今,其概念界定众说不一,马克思主义从阶级角度出发,科学定义了民主一词。民主本身存在悖论,且如果不得民心,其存在的合理性将会被质疑,且民主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多数暴政的危险。所以,民主应当在法治的范围内,明确界分公域和私域,合理地限制最高权力以保证少数群体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文化创新的追求,实质上是作为主体的人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对生存方式的理解和实践过程。文化创新不能摆脱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的制约。但是,当人们仅仅从生产方式上去把握人类的文化创新时,只是把握了它的基本经络。文化创新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制约,如经济、政治、人种、环境、制度、宗教、哲学、风俗、语言、文艺等。它们并不能完全由生产方式所涵盖,而是由生存方式所涵盖的。  相似文献   

9.
国家自主性是指国家在国际国内超越各种社会势力 ,独立实施其政治过程的能力或特性。不对称性和脆弱性是相互依存的本质特征 ,相互依存意味着代价和责任。国际相互依存侵蚀着国家自主性 ,同时相互依存关系的发展又要求国家自主性保持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0.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一个较难掌握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刑法中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进行分析,并就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认定尺度及影响正当防卫必要限度认定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力求使人们正确把握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内涵和外延,清晰认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既为司法审判提供参考,又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正当防卫与非正当防卫区分的界限问题上,法学界对此认识相对比较明朗,争议相对不大,然而在针对正当防卫过程中如何把握防卫的必要限度。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标准是什么,怎样去衡量这个必要限度的度以及怎样才算超过了必要限度、超越了这个必要限度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在法学界尤其在刑法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笔者认为防卫人如何掌握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理所当然是正当防卫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对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研究具有现实和理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瑞灼 《民主》2008,(6):27-27
一旦地震发生,市民去哪里避难呢?据了解,广州目前已建成3个应急避险场所,可为6万多人提供生存保障。目前,市地震办正与市规划局协商,争取把避难场所的建设纳入全市总体规划,然后在全市的公园、广场、绿地和学校操场推广建设。另外,还将加强应急宣传和演练,  相似文献   

13.
贺琦 《学理论》2011,(19):55-57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进行经济研究的前提假设,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为经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假设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本性也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单从经济方面去界定人的本性,只有把人看做不断发展的、全面的人才是对人的正确认识,从这一方面来说"理性经济人"假设又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应该对"理性经济人"假设作辩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15.
法官职权调查证据制度的存废在民事诉讼法学界和实务界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但从发现事实、寻求实质正义等多元的视角来看这种制度性的保留有其现实意义,在适度的范围内还弥补和对抗制度当中存在的痼疾。要保证该制度不至于损害诉讼制度的公正性,应该从原则、主题和范围等方面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公安机关对保安服务业的监管权必须受到监管限度的制约.监管限度的确定应当以公共利益为标准.公共利益的确认标准包括程序标准和实体标准两方面.实体标准的不确定性以及程序标准的任意性决定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成为确认公共利益的唯一标准.因此,公共利益的确认乃至监管限度的设定,必须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李瑶瑶 《学理论》2011,(30):64-65
《侵权责任法》56条的规定完善了患者的紧急救治权,但是患者知情不同意的情况下,紧急救治行为是否应该进行,还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我国相关法律对紧急救治权的规定及理论研究,国外对紧急救治权的规定及实务处理方面进行研究,继而提出对紧急救治权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论普世价值的可能、限度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世价值的可能性的根据在于价值主体自身的一致性、统一性,在于全球化趋势、世界市场的形成为普遍伦理的建立提供了现实的经济基础,在于各民族文化传统中可供建立普世价值所借鉴的“资源”的存在;其限度在于各具体主体的多元化及其独特的利益、需要和能力,在与普世价值本身是一种“价值的普遍”,而非“事实的普遍”。普世价值的追寻是一个动态、历史的过程,实现是漫长的、艰苦的历史过程,需要各具体的价值主体(民族、国家、地区等等)在充分发展的个性和能力基础上,自觉地清醒地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9.
鉴于有关政府规制网络言论的问题-对策型研究较多、理论分析型研究较少的特点,文章从理论上论证政府规制网络言论的必要性,并结合人权理论,提出和阐述了判断政府规制网络言论是否在合理限度内的五个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平等性原则与可救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公开审判俗称阳光下的公正,是防止司法腐败,保护当事人正当权益的重要诉讼制度之一。然而,薄熙来案、李某某案、王书金案……各地法院对一些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的庭审、宣判做的微博直播,启发着我们对审判是否越公开越好,需要公开哪些资料,公开会损害谁的利益,维护谁的利益,公开是否有个限度等问题的思考。鉴于此,试图以庭审微博直播为视角,探讨公开审判的限度,以此获得上述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