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 2 0 0 0年年会于 1 1月 5日至 1 0日在湖北宜昌举行。与会者就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证据制度、检察机关参与诉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刑事诉讼部分  一、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一 )关于司法改革的目标有两种观点 :( 1 )“单一论”。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仅仅是司法公正 ,即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唯一目标。 ( 2 )“双重论”。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既包括司法公正 ,同时还应包括司法效率 ,因为迟来的公正并非公正。因此 ,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统一。也有学者认为 ,司法改革的目标还应包括立法公正。(二 )…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部分   一、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   (一 )关于司法改革的目标问题   司法改革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对此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单一论”。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仅仅是司法公正,换句话说,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唯一目标。   另一种观点是“双重论”。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既包括司法公正,同时还应包括司法效率。因为迟来的公正并非公正。因此,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统一。   也有代表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还应当包括立法公正在内。因为立法公正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的重要前提,司法改革的推进必然涉及立法问…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的价值取向就在于追求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作为司法公正这一古老的话题,人们是能够取得共识的,但对司法效率如何去看待,人们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正是基于此,本文将就如何理解司法效率的含义、司法效率目标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实现司法效率目标作一些探讨,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4.
论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司法工作永恒的主题。本文认为,从制度上保障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根本途径,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从改革法院现行的人财物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审判方式改革等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法官职业化制度,保证法官精英化,是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主体性措施,必须把推行法官职业化建设作为我国通过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重要内容。司法监督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保障系统,应充分挖掘各种监督机制的效能,增强监督的规范性和实效性,这是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现实机制。  相似文献   

5.
一、构建法官委员会的价值取向及意义 公正与效率是现代司法权运作的两大目标。司法从产生起就作为定纷止争的手段,用于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公正和正义,因此公正与效率也应当是现代法院管理机制的终极价值目标。同时,法院管理应当体现司法化、现代化,这就要求法院管理改革必须符合司法特点,要按照审判工作自身规律,以法官为中心,实现对各类审判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效率最大化管理。另外,法院自身无法突破政治体制、法律体制框架的某些束缚,法院改  相似文献   

6.
论司法公正的价值蕴含及制度保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司法改革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进行司法改革既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要求,也是现实司法状况的迫切呼唤。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目标就是要实现司法公正。我们应当从理论上明确司法公正的价值,从制度上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本文拟从民事及经济司法(审判)的角度,探讨司法公正价值及其制度保障问题。一、司法公正的含义及内容在现代社会,司法应当以公正作为价值取向,不与公正相联系的司法就丧失了现代司法的应有之义。公正与现代司法有着内在的联系。司法活动之所以启动,…  相似文献   

7.
人大对司法机关监督的价值目标与我国当前进行的司法改革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为人大监督方式的转变本身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就司法改革的目标而言,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大多数学者主张司法改革目标的一元论,即部分学者认为是司法独立.还有一部分认为是司法公正。有学者认为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公正优先.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正与刑事诉讼程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对司法机关提出的起码要求 ,也是当前我国司法改革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 ,由于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 ,程序公正与否对实体公正能否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有关刑事诉讼的改革就成为我国目前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探讨了实践中影响程序公正的几个突出问题 ,涉及证人出庭、证据移送、举证责任和简易程序。  相似文献   

9.
“公正”一词由来已久,在近现代思想家看来,公正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专门用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被看作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作为体现公正价值的司法公正和社会公正是我们在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理念。司法公正是司法性与公正性的统一,以法律的实现为目标;社会公正则是一个社会的最高理念,是得到广泛认同的价值基础。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  相似文献   

10.
金桦 《法制与社会》2010,(7):112-113
司法公正是当前我国司法改革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制度保障。但从社会实际来看,我国司法公正的实现爱制于传统文化、体制、素质和权力监督等多方面因素,依然面临诸多的障碍和困难。因此,本文将从立法、司法、守法及相互制约等多个角度探讨实现我国司法公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树杰 《法制与社会》2013,(25):258-259
司法公正是法治精神的必然要求和核心价值,是民众对法制的客观追求,也同时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观念。但是,由于社会处于不断地进步和变革大潮流之中,出现许多司法不公正的现象。文章从司法公正的内涵、产生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入手,希望能够推进司法制度的进步和完善,从而真正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正是指在司法活动中司法机关必须居于公正立场,秉公适用法律处理案件,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使案件处理的客观结果最大限度地符合社会普遍感到的公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公正的要求。司法公正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司法是否公正,对公平、正义观念能否成为社会的主流风气,对人民群众能否对法律乃至国家制度本身形成普遍信仰和尊重,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宏伟构想能否真正实现意义至关重要。本文试图对我国目前司法公平的障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清除这些障碍的措施。一、关于目前我国司法公正的障碍分…  相似文献   

13.
司法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改革实现司法的公正和现代化,实现社会的秩序、效率、公平、正义。独立公正妥当地行使检察权是司法公正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之一。“为要确保司法的独立,必须保证检察权对立法权及其它行政权的独立。”虽然宪法、检察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但是由于理论和现实的原因,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并未得到切实的保障和实行。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正与效率价值的时代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2月11日—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公正与效率世纪主题论坛”,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论坛共收到30余篇论文,分为“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研究”、“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保障机制”、“司法监督与公正、效率”,“人民法院体制改革与公正、效率”、“审判程序与公正、效率”和“审判方式与公正、效率”等六个论题。与会者充分发表各自的学术观点,畅所欲言,积极为人民法院体制改革和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献计献策。大家认为,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人民法院和法官在履行审判职责过程中,要忠于宪法和法律,忠于事实。要做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言行也要体现公正。要在坚持公正的基础上提高司法效率,以效率促公正。本刊就每一个论题选择了相应文章,共六篇,加以删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个案间量刑的失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审判活动包括定罪和量刑两个方面,由此决定了刑事司法公正也必然要求并体现在定罪公正与量刑公正两个方面。我国刑法采用的是相对确定的法定刑,从一定意义上讲,量刑公正比起定罪公正更为重要。因为“定罪正确不等于量刑正确,量刑的意义不能为定罪所取代”。①如果量刑不公正,不仅损害定罪公正的法律意义,而且势必破坏司法公正价值目标的实现。长期以来,刑法理论界、刑事立法界乃至刑事司法界对于立法上整体的罪刑关系和司法上个案本身的罪刑关系比较关注,十分强调罪与刑的均衡与相当,②而对于司法实践中个案之间的罪刑关系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一、WTO基本理念与“公正与效率”主题的契合 司法公正是人类自有司法活动以来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公正是司法的核心,没有公正,司法就失去了赖以存在之基,安身立命之本。如果裁判不公,是非颠倒,审判就成了违法者获得非法利益的工具,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保护,社会正义就无法得到实现,法律就会失去人们的尊重和信任,程序就不能得到维护和实现,社会就难以前进和发展。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纠纷日益增多,使得司法这一古老的国家权力在今天已经不可能悠闲地运行,司法的现代化已经提上了我们的议事日程,讲究效率是现代司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探索“公正与效率”主题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追求,我们不难发现,其与WTO的宗旨及基本原则所蕴含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是相吻合的,WTO强调的非歧视、透明度、贸易自由化、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其核心的理念在于公平、正义、自由、公开,同样包含了公正与效率的  相似文献   

17.
律师与程序公正似乎是两个毫无关联的问题,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潮流中,程序公正作为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牵涉的基本上是司法独立、法官中立、审判公开等诸多涉及审判制度本身的问题,诉讼法学理论及司法实践都是围绕法官的作用和司法体制来讨论程序公正的实现,而完全忽略了作为辨论主角的律师。如果要从保持法官中立、尊重当事人的主体地位角度来分析诉讼程序,意图达到程序公正则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律师的作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律师以当事人的代理人身份成为诉讼参加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司法公正的实现。笔…  相似文献   

18.
再谈传媒与司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剑秋  韩阳 《河北法学》2003,21(4):32-34
传媒自由与司法公正是民主社会最弥足珍贵的两大价值。从应然的层面而言,两大价值应当是良性互动的。即,如果传媒对司法的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得当,可以防止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刑事被告人获得合理公正的审判。但如果传媒的舆论监督超越了它应有的限度,则不但会导致司法的威信降低,也会影响刑事被告人获得公平审判的权利的实现,从而阻碍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实然层面的两大价值关系却犹如一柄双刃剑,如何用其利、避其弊也就成了人们普遍关注与探讨的话题。探讨传媒与司法的关系,分析我国传媒与司法处于非良性互动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两者在本质上不是冲突的,在目前我们应强调舆论的监督,并对完善两者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构想和制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刑事再审程序作为法律救济的一种特别程序,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的裁判,实现司法的公正。但再审程序的启动必然涉及到诉讼效率问题。目前我国现行刑事再审程序的设计以追求实体公正为理念,轻视了程序公正,忽视了效率价值。这也导致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再审程序的实施效果未能尽如人意。本文首先具体分析了我国刑事再审程序价值理念之不足,接着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再审程序与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兼顾公正与效率,在公正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的诉讼效益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通过后,强化了对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使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取得了巨大进步,不仅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了立法保障,也极大地促进了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程序公正意识和人权保障观念的提高。程序正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司法公正是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统一,是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统一,已成为司法理论和实务界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