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荐书     
正《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这是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的一部回忆录。作者从亲历者的视角,以细腻翔实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在中南海西花厅与伯父周恩来、伯母邓颖超一起生活的难忘岁月,记述了周恩来、邓颖超对自己的成长、工作和婚姻的关心教育指导,从侧面反映了周恩来、邓颖超的精神风范。书中还披露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内容,例如邓颖超、周同宇的口述回忆文章等,并配有数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部分是首次公开。  相似文献   

2.
关于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交往与友情,特别是西安事变前后的交往与友情,以及张学良被囚之后周恩来多次呼吁释放他的种种情形,已有不少论著谈论,许多人已耳熟能详。但在张学良幽禁期间,周恩来与张学良的秘密交往,以及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暗中保护和关怀,至今仍鲜为人知。笔者根据文献和对有关人士的采访,将此情形做一介绍。周恩来对西安事变的善后处理使张学良大为敬佩众所周知,周恩来生前总是高度评价“千古功臣”张学良,并称他为自己的“老朋友”。张学良在被幽禁55年之后,刚一获得自由就公开讲道:“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他说…  相似文献   

3.
钟霖 《前线》1991,(11)
国庆节前夕,在中南海国务院小礼堂中宣部、广电部、广西电影制片厂等十单位为大型历史故事片《周恩来》的公开放映举行了首映式。我们有幸应邀出席首映式,观看了这部被李鹏  相似文献   

4.
走向周恩来研究的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向周恩来研究的辉煌*石仲泉如何把周恩来的研究引向深入,迎接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学术研讨会,这是大家关心的事。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想法,与同志们交换意见。一、加强周恩来历史定位的研究周恩来在党的历史上的地位已经明确。他属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周恩来国际礼品展》在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隆重举办。展览精选了国际友谊博物馆珍藏的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各国元首和友人赠送的礼品30余件,很多从未公开展出过,展品极其珍贵。同时,还展出近100幅反映周恩来总理外事活动的新闻图片,生动形象地向观众展现了杰出外交家周恩来动人的外交风采和光辉的外交业绩。人们参观展览可以对周恩来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采的外交实践和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一作为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路线的…  相似文献   

6.
冯进 《党史文苑》2008,(4):19-22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处境十分艰难,毛泽东对他不满意,主要是对他对待“文革”的态度不满意,曾讲:“总理实际上是不赞成我搞文革的”。江青集团更是把他视为绊脚石,眼中钉。江青曾在中央文革会议上公开和他拍桌子,说:“毛主席叫你把中央文革小组看作中央书记处。大事先由中央文革小组商量。但你一下开中央常委碰头会,一下开国务院碰头会,就是跟中央文革分庭抗礼。如果不是中央文革保你,你一样被打倒”。“你现在这也不让批,那也不让批,我看你成了灭火队长了。”江青一伙不仅这样公开指责他,还指使红卫兵攻击他。讲他是“刘邓错误路线”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把周恩来同国民党谈判时,保了许多共产党员出狱,攻击为庇护叛徒集团。有很多红卫兵把周恩来当着进攻的目标,有一次三天三夜不让周恩来睡觉,致使周恩来心脏病当场发作。  相似文献   

7.
人们大多数知道1975年邓小平在周恩来的支持下的整顿,而很少谈到1972年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整顿。从1971年底开始,1972年重点实施,延续到1973年的整顿,是我们党内出现的第一次试图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尝试。它为1975年整顿奠定了基础。由于指导这次整顿的基本精神是1972年公开提出的,主要方针、办法也是在1972年出台的,我们权且称它为1972年整顿。 一、艰难的起步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人们对“文化大革命”一系列的错误做法更抱怀疑态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毛泽东发动的这场运动对与不对发生疑问。周恩来在经历了数年“文化大革命”后,尤其在林彪事件后,对“文革”以来的历史进行了深刻反思。 由于时代,环境的局限,周恩来虽然没有公开表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于11998年2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共选入论文近100篇,内容广泛涉及了周恩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平及思想。其中包括:周恩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中的丰功伟绩和光辉的历史地位,周恩来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统战、外交、科技、文艺、…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精神与风范研讨会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1998年3月23至27日,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和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在周恩来进行过特殊斗争的山城重庆联合主办了"周恩来精神与风范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与会代表本着严肃认真、积极求实的态度,对周恩来精神风范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主要围绕下列议题展开:一、"周恩来精神"与"周恩来的精神"与会学者一致赞同把"周恩来精神"作为一个科学的历史范畴来研究,认为周恩来精神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对如何界定这一概念的内涵产生了不同意见,进而出…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再版序言李琦一年前,为纪念周恩来逝世20周年,安建设同志编辑了这本《周恩来的最后岁月》,其中精选了耳闻目睹“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工作、生活、战斗情况的党政军高级干部、历史当事人、身边工作人员和学者写的文章,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周恩来...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周恩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周恩来长期担任政府总理,特别注重党的建设。他的党建思想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党建思想和实践风格一道,孕育了“三个代表”,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起点;历史的发展又具有连续性,“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对上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周恩来的党建思想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06,(8):55-56
刘晶芳 刘振清在6月26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近年来,随着档案史料的大量发掘和公布,党史人物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很多已有结论或定论的问题,有了新看法、新解释;一些有争议的人物的功过,也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刘少奇关于四清运动的评价。近十年关于刘少奇研究的最主要成果是出版了《刘少奇年谱》和《刘少奇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王光美、刘源等著的《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也值得关注。在对刘少奇参与领导的四清运动的性质和评价上,《刘少奇传》是基本否定的;而《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则认为四清运动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群众自我教育为主的运动,虽然夭折,但作为政治改革的一次可贵的尝试,与同时期成功的经济改革尝试一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周恩来研究焦点是其晚年周恩来研究的焦点、难点是对他的晚年,特别是在“文革”中的作用的评价。对人们常有的疑问——“周恩来为什么不公开反对‘文化大革命’,为什么要执行一些明明是错误的东西”,《周恩来传》主编李琦提出,在当时毛泽东有很高权威的情况下,周恩来及其他中央领导都难以反对。另外,研究者提出,在“文革”中的一些重大决策上,周恩来和毛泽东是存在分歧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共情报史上,阎宝航无疑是一个神秘而闪光的名字。 在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解密后,阎宝航鲜为人知的往事公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三份举世公认最有价值的情报:希特勒德国对苏不宣而战。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日本天皇御前会议决策南下太平洋。在上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曾自豪地说:“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我们事先也已获得。”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周恩来决定中国命运的结合 毛泽东与周恩来同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他们几乎同时探求到马克思主义真理,同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们站在新思想的前沿,为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共同奋斗。尽管他们之间也有过误解和分歧,但纵观他们交往的全部历史,他们仍然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和知音。 1924年,周恩来与毛泽东在广州结识,开始了两个人的交往历史及伙伴关系。从1927年到1935年,先是周恩来在中共中央作为领导者,毛泽东在地方建业;后来毛泽东、周恩来同在中央苏区工作,仍然是周恩来处在领导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风采》四部丛书,从周恩来与国共谈判、周恩来与共产国际、周恩来与中国外交、周恩来与中日关系等四个方面来展现周恩来在处理党与党之间、国与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伟人风采,颇有特色。其中一部是河北人民出版社的青年学者、编辑王静的新作《折冲樽俎——周恩来与国共谈判》。初读此书,我感到这部学术专著首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即这是一部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周恩来与国共谈判进行综合系统探讨的著作,其涉及范围之广,发掘程度之深,都是超乎以往的。该书眉目清楚,井然有序,理论与历史并重,宏…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是20世纪最伟大、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生涯中,周恩来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但是,由于他在“文化大革命”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说了一些违心的话,做了一些违心的事,使一些人对他产生了误解。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笔者认为,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所作所为,不是他胆小怕事、软弱可欺;也不是他盲目愚忠、推波助澜;更不是他留恋名位、明哲保身。要探讨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历史作为,必须从他在特殊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特殊的政治家品格中寻求答案。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是中…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一生的历史,就是新中国的孕育史,就是新中国的诞生史,就是新中国的成长史。“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这个题目,我感到很符合周恩来的特点。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可以用来指称周恩来,也可以用来指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但“总管家”不可以用来指称毛泽东.不可以用来指称刘少奇,也不可以用来指称朱德。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祖父名字及其任职考○周秉宜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著作及发表的有关文字,都认为周恩来的祖父名叫“周殿魁”,曾任山阳县知县。如最具权威性的《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一书第1页“诞生”中写道:“祖籍浙江绍兴。...  相似文献   

19.
在1996年4月中央文献研究室举办的周恩来研究述评学术讨论会上,笔者曾经提出:要加强周恩来历史定位的研究,即周恩来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怎样?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地位怎样?认为这是一个应当研究的问题。现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草成拙文,以求教于同道,希冀抛砖引玉。一、用中华民族的“三不朽”标准评价周恩来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是对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概括。这个概括是从20世纪发生了影响中…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周恩来研究者们经过多年辛勤耕耘.最近推出了《周恩来年谱(1949—1976)》(以下简称《年谱》)。这部编年体的史学著作,不仅规模宏大,上、中、下三册总计156万字,而且资料翔实可信,生动而真实地展现了建国后周恩来的业绩、思想、风范。它的出版,必将对人们历史地、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周恩来,对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各类专史的研究,起到巨大作用。周恩来伟大业绩的真实记录《年谱》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主要依据第一手资料,如周恩来手稿、工作台历,有关文件和会议记录,当事人的回忆、访谈记录等,同时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