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不行使权利 ,即丧失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的民事法律制度。我国有民法学者认为诉讼时效属于消灭时效的范畴 ,因为它从消灭权利的角度来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的可能性和司法机关应遵循的原则。但与传统的消灭时效相比 ,它明确地将对物权保护和对债权保护的时效统一起来 ,一并适用于债上请求权和物上请求权 ,这是诉讼时效的一个优点。有的学者认为在主张建立我国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的情况下 ,不能赞同此观点。因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各有其不同的功能 ,不能用消灭时效统一地对物权和债权进行保护。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诽谤罪中的"情节严重"就其性质而言,是表明违法性的构成要件要素,因而应该是故意的认识内容。但是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对"情节严重"的规定,有的突破违法的构成要件要素的性质,有的则是准兜底条款。对此,应该用刑事政策来解释司法解释中突破违法的构成要件要素性质的规定,对于准兜底条款当通过把握原则与例外的关系和坚持综合标准原则来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3.
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保护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共识,但人们对用著作权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如何确定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及其性质存在争议。根据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现状,分析它的特殊性与著作权性质的冲突与协调来寻求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公众用公物用于公众服务或者至少服务于不特定多数人,其非排他性和非市场竞争性,使得公众用公物成为名符其实的公用物。公众用公物易受到损害,应该真法律上对其保护,但是我国立法尚不足以对公众用公物的损害进行完好的保护,因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公众用公物的理论来对其进行保护,并对其造成的损害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5.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发展中国家未能对本国的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提供相应的保护.许多国家尝试用著作权、专利权等方式来提供对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的保护,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运用新的统一的标准来保护传统知识需解决的最大理论障碍是如何对处于公有领域之中的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提供保护.在经济水平允许的情况下,各国可摸索并规定一些更为完善和细致的标准来实现对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的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6.
一、耕地法律保护的方法和内容(一)耕地法律保护的方法保护耕地,不仅是某一个法律部门的事情,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共同任务。由于实际生活中乱占滥用耕地、破坏或污染耕地的违法行为,就其性质而言不尽相同,它们有的是违反民事法律规范的民事违法行为,有的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违法行为,有的则是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因此耕地法律保护的方法也就不同。具体包括:  相似文献   

7.
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如何定性的问题,是法学理论界的焦点之一,有学者认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可以用除斥期间的概念来解释。通过对知识产权保护期限与除斥期间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虽然不能称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为知识产权的特征,但也不能认为"除斥期间的概念可以适用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  相似文献   

8.
十年来,众多的妇女研究者象拓荒者般的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领域探索着女性世界。有的从婚姻家庭入手寻找着妇女问题的症结;有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探寻着女性的心理背景;有的从剖析现实来观照女性与社会的关系;有的沿着史学方向寻觅着女性的足迹;有的则从宏观把握,在对妇女进行抽象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各分支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特权法律制度是立法者利益权衡的结果,制度背后蕴涵着特定的价值观与立法精神。特权之立法精神不一而足。有的特权制度之设立是为了方便特定职务的履行,有的特权制度之设立目的在于延揽贤士,有的特权制度之设立是出于保护家庭伦理关系,有的特权制度之设立是为了扶助弱者,有的特权制度之设立旨在弘扬道统。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这一阳光产业,好多旅游项目都是利用当地的文物资源或者古迹遗存来大做文章,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但是,也有个别过分强调文物旅游的开发,而忽视了对文物有效保护的现象,造成了  相似文献   

11.
票据行为是票据法的理论基础,其性质如何,各国立法和理论向来存在争议。关于票据行为性质的各种学说,发行说较为可取。但为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各种学说都需要与权利外观理论相结合,以维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众多国家,以严厉的惩罚机制来对治国际避税.但同时对于国际避税的概念和法律性质各国学者众说纷纭,在对其法律性质不甚明确的时候,以惩罚机制来对治避税是缺乏法律依据的,应以国际避税的后果为标准来进行国际合作,进而国际反避税.  相似文献   

13.
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隐私权保护方面已作出了较完善的立法保护,而我国现行法律中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仅有笼统性、原则性的规定。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的立法规定,确有必要。立法上,应当依据未成年人的年龄作出不同档位的主体划分,并对"隐私"的范围进行分门别类的界定;在行为构成上要严格符合三要件立法设计;在司法运行上,要完善立法对诉前前置程序的法律确认,为司法能动性的提升提供确切有力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非犯罪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一大趋势,而我国刑事立法在这一领域仍然进步迟缓。基于法益保护主义与刑法谦抑主义的基本立场,侮辱尸体行为作为一种反社会伦理而无刑法法益保护必要的行为不应认定为犯罪,而应在立法上予以非犯罪化。但是该行为本身作为一种违法行为,仍然应当通过相应的民事法律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惩戒。  相似文献   

15.
自萨维尼提出物权行为理论以来,在世界各国就引起了较大争论,特别是在其存废问题上一直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物权行为在概念、效力、特征和价值等诸多方面均与法律行为不符,同时建立物权行为理论所要达到保护交易安全的目的也不能通过该理论而有效地实现。与其对物权行为理论修补,不如顺应法律发展的潮流,舍弃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有关紧急避险中法益权衡的刑事立法有不同规定,刑法理论上对紧急避险的本质也有不同认识。在紧急避险侵害相等法益时,只有承认其合法性才有利于刑法保护法益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对内容违法的民事行为的效力,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立法和理论分析有着不同的规定和认识。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存在不足。应当借鉴《德国民法典》第134条中的但书规定,将调和的重任交给法官,由法官就个案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8.
比较研究表明,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上赋予了停止条件不同的法律意义.在德国法下,停止条件是法律行为生效的特别要件;而根据法国法,它是债权合同履行的条件.其中后者更具合理性.此外,各国法在停止条件的具体法律效果的规定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的目的就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正确认识行政诉讼的这一目的 ,可以恰当地推定疑难行政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 ,即从行政诉讼的目的角度考量 ,证明一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必须由行政机关首先承担说服责任 ,但当法定的情形出现时 ,可以依法推定由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中的说服责任 ,在多个当事人中 ,又由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说服责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也引发了在法律上属于空白的新问题,网络虚拟财产就是其中之一。网络虚拟财产具有法律上财产的一般属性,同时也具有存续上的非永续性和使用上的非消耗性的独特属性,国外立法对网络虚拟财产都有法律上的保护,我国也应该从立法上肯定这种财产的存在,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