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邦制国家具备显性或隐性地方物权设计,这与国家结构原本的架构基础、运行逻辑密切相关,也是其法律责任确认的必然方式。从规范宪法研究的角度看,地方物权的制度特色也是各有殊异。单一制国家也有建构地方物权制度的必要与可能,而要从宪法层面首先对制度规定加以修构,其次注重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的建构与调适,唯此才能保证该项制度的长远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来《物权法》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原则,但不必重复规定。“物权的平等保护”与“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和摩擦,但“物权的平等保护”在根本上并不违反“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原则,确认物权的平等保护原则并不必然导致“进一步加速私有化进程,促使两极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依物权平等保护主张者的原意,物权平等保护就是对不同主体的物权实行无差别保护,由此,该原则的内涵应当是对所有物权的保护,不仅在法律适用上而且在立法规范都是平等的。但是,物权法草案推不出这样的物权平等保护,而且,草案对私人物权的保护似有偏向。一般地主张物权平等保护不仅依现行宪法,存在问题,没有充分的法理支撑,与一些现行规则也有矛盾,而且不存在充分的社会客观依据。无疑,无论是谁的物权都应当依法保护,但将物权平等保护强加于物权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首先,依宪、依法治国的前提是要尊重宪法,保证宪法的权威,目前最重要的是执政党一定要有宪法意识,有依宪执政的自觉,带头维护宪法秩序和宪法规定,不容许任何超越宪法和凌驾于宪法之上的特权,要让宪法成为人民的信仰。其次,要把宪法的规定落到实处,而不是当作花瓶来摆摆样子,或者挂个招牌宣示一下,要切切实实地作为国家、社会、公民最基本的规范,要让宪法真正成为法,成为“硬法”,成为有约束力的准则,违宪行为要能够得到追究和校正。  相似文献   

5.
矿业权的物权利用是通过矿业权出让、转让等方式实现的。为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矿业权的物权利用必须受到来自私法和公法等方面的法律规制。在我国矿产资源法尚不完善和成熟的背景下,通过探讨矿业权的物权利用与限制,既贯彻落实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原则,也促使矿业权在私权和公权之间的博弈中更趋理性和成熟。  相似文献   

6.
何政泉  杨莉 《人民论坛》2011,(11):108-109
矿业权的物权利用是通过矿业权出让、转让等方式实现的。为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矿业权的物权利用必须受到来自私法和公法等方面的法律规制。在我国矿产资源法尚不完善和成熟的背景下,通过探讨矿业权的物权利用与限制,既贯彻落实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原则,也促使矿业权在私权和公权之间的博弈中更趋理性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的起草和审议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议,它的通过更是为世界所注目。物权概念的确立和对物权的保护不仅是对"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宪法原则的具体化,会对社会观念的重塑、政治文明的再造和阶层结构的重构产生重大的影响,更会因为它有利于弱势群体利益的保护,减少社会冲突、有利于中产阶层的壮大,增强社会稳定基础和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强化社会保障能力而对中国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斯喜 《中国人大》2012,(12):53-53
今年是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三十周年。去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六五普法决议”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确立的我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主要内容和精神,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宣传宪法,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宪法?宪法有哪些不同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包金玉 《前沿》2011,(15):99-103
宪法司法化必然要求法院对宪法的解释权;宪法司法化要求存在一部成文宪法,法院适用、解释宪法有成文宪法的明确授权,解释规则明确,以“权力分立与制衡”为政治原则,拥有解释共同体的传统和遵循先例的整合机制,社会存在司法信赖,法官具有相适应的法学素养和政策判断能力,具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而依我国宪法,法院没有适用宪法的职权、没有解释宪法的职权、没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宪法司法化同我国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相矛盾,缺乏遵循先例的传统,既存条件不能满足宪法司法化的要求,宪法司法化同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宪法司法化是对宪法性质、功能、宪法效力以及宪法诉讼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30年的实践证明,作为世之经纬、国之重器,我国现行宪法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法制保障,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根本维系,是一部治国安邦、符合国情的好宪法。在30周年之际,回顾和思考宪法所规定的人大地位和职权的落实情况,回顾和思考实践中人大发挥作用与宪法要求的差距,展望贯彻实施宪法中加强人大工作的努力方向,很有必要、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宪政思维     
有观点认为:“依法治国,首要是依宪治国,即运用宪法的民主原则和法治精神来治理国家。”笔者对此十分赞同。因为宪法是诸法之首,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最高法,拥有至上地位和至高权威。我国1982年宪法自颁布以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已先后二次受到修改,有关规范内容日臻完善。然而,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却很不如人意。  相似文献   

12.
论宪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宏观调控朱福惠,范毅一从宪法的内容及其特点来看,宪法有政治、经济、文化及法律四种功能。由于宪法在一国法律制度中处于根本法地位,其内容大多规定国家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故宪法的政治功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各国学者和政治家的...  相似文献   

13.
以贿选上位的曹锟,试图以颁布第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而法统重光。然而,多年之后,毛泽东反问:“宪法,中国已经有过了,曹锟不是颁布过宪法吗?但是民主自由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14.
喻中 《长白学刊》2009,(3):72-76
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但是,在实践层面上,检察院实际履行的核心职能主要限于刑事司法。为了全面落实、严格实施宪法第129条,充分实现宪法第129条的宪政意义,有必要通过主权者的政治决断,让检察院走出刑事司法机关的小天地,走向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15.
阿计 《公民导刊》2007,(5):33-33
在经历了知识启蒙、观念变革,公众参与,利益博弈,意见对抗等错综复杂的漫长历程后,举国关注的物权法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最后一次大会上诞生。舆论普遍认为,有“定分止争,物尽其用”之功效的物权法,是出代法制大厦中的“支架性法律”,为保障百姓安居乐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足以信赖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6.
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毫无疑问,生命权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据笔者统计,在世界公认的193个主权国家中,目前至少有154个国家的宪法以各种方式规定了生命权,生命权人宪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我国理应像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把生命权载人宪法,使之成为一项宪法上的基本权利。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后,有的学者主张从“人权”一词推导出生命权,也有人建议在宪法上明确规定生命权。本文拟对我国生命权人宪的方式及内容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张春生 《中国人大》2012,(23):27-27
12月4日,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十八大闭幕后党和国家举行的第一次重要活动,彰显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这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保障宪法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卢梭曾经说过,宪法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写在人民心里。只有写在人民心里的宪法,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宪法监督的主体机构、法律制度不健全,因此,要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应该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在人大之下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该机构拥有违宪审查权、宪法解释权、受理违宪诉讼权以及裁决国家机关的权限争议;完善宪法监督的法律制度,制定宪法修改法、宪法监督法、宪法解释法。此外,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19.
郑文 《半月谈》2004,(6):37-39
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有哪些内容做了修改?为何要做出这样的修改?本刊特将宪法原条文与修改后条文对照如下,帮助广大读者深入学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武春 《人大论坛》2012,(1):16-17
一、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是对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具体职权的归类概括 1、宪法和有关法律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事项的规定在宪法和组织法中,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的事项有许多具体规定。如宪法规定,全国人代会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代会闭会期间,根据相关人员的提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